【4年專業材料學15年家用紡織品從業】有點專業的人給你講保暖保暖
今天看到知乎上有很多大V在普及保暖性,並推薦保暖面料和保暖的商品,仔細翻看不禁驚訝現在的科普門檻怎麽這麽低了麽?現在人不思考嗎?現在人喪失了起碼的常識了麽?什麽是保暖,如何保暖?在大量的專家和專業的寫手下,保暖性被錯誤的解讀為CLO值即阻熱,於是大量為某些面料去作背書,這樣的做法和知識普及是不對的;極寒地化纖的保暖性強還是羽絨皮毛的保暖性強,問問因努伊特人,或俄羅斯人,再不濟找個東北人問問也不至於寫出這樣貽笑大方的文章;
首先有個常識人體的體溫是保持在36.5℃左右的恒溫狀態下是最舒服的,不冷不熱,也必須保持在正常範圍之內,高或低,都會對人體各系統造成操作,這是常識吧;高於37℃身體就會透過從汗腺排出汗液來放熱來調節溫度;
熱量攝入:人體是如何維持恒溫的呢?透過血心臟的起搏把血液迴圈地輸送到人體各個部位,這個過程既會產生熱量,也會平衡人體的溫度;恒溫動物體內的運動消耗量大,保持著較高的代謝率,因此需要頻繁的攝入營養來補充熱量,所以保證熱量的攝入是保暖必不可少的手段;想不冷就要補充高熱量的食品;所以去極寒地區必須帶高熱量的飲食,這個大家可以百度什麽食物是高熱量,這個不作介紹;
恒濕和CLO值(阻熱性):人能不能短時間內讓身體升溫呢?非常簡單,過去一些保暖內衣品牌就是透過在內衣中加一層超塑膠膜,穿上後很快體溫升高,當然人體也變得悶熱難耐,稍微做點運動就汗流浹背;夏季常發生一種兇險的體溫失調的疾病——熱射病,顧名思義就是因為溫度高導致的人體功能衰竭,常發生於高溫、高濕、通風不利的場所。高溫不利於散熱,高濕度不利於汗液蒸發,也不利於散熱;通風不利出汗蒸發慢,也還是不利於散熱,結果使人體體溫調節紊亂,人體體溫最高可達到42℃左右,體內血液灌註也亂套,最終導致多器官衰竭的疾病,致死率在50%左右。濕度對人的影響非常大,在網路上僅以CLO值(阻熱隔熱)來衡量保暖性,相當於說胸大就是美女,高個就是帥哥一樣即有點道理又胡說八道;不管衣服還是鞋子僅僅阻熱性好,透氣性差可以認定是不保暖的;所以僅僅講CLO值來衡量保暖性的文章視訊,大家直接關了不用看了;合理的身體保暖,就是衣服是遮風擋雨的,正常情況下不用考慮羽絨服就夠用了,我從事家用紡織品十幾年,告訴大家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在物性面前,很多所謂的科技提升的效能率不值得大家相信,鵝絨為什麽保暖性一般比鴨絨強,就是蓬松性,同等重量下越蓬松越保暖,道理就是因為中孔間隙大,儲存熱量和濕度的效能,透氣性好,詳細可以百度;如果是極寒我更相信皮毛一體,比羽絨的保暖性高於1.5-2倍,甚至不止;羽絨和皮毛一體的CLO值高,透氣性也高,調節恒溫恒濕的效能要強,不會感覺悶熱;
恒溫必暖腳:寒冷時如何讓身體體溫保持在36.5℃左右的恒溫呢?中醫學對「寒從腳生」,早就有科學認識,故腳是寒邪侵犯人體的主要途徑之一。現代醫學認為,一方面,腳距離心臟最遠端,血液供應較差;加之腳部表面脂肪層薄,保溫能力差,腳的皮溫也最低,趾尖溫度低達25℃,另外腳和上呼吸道黏膜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神經聯系,因此,一旦腳部受涼,血液迴圈時會把低溫透過復雜的神經生理活動與大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帶到身體其他部位,使人降溫感到寒冷甚至生病。說人話就是寒冷兩個途徑傳導到人體:風雨雪和地面,衣服上面講了要遮風擋雨;我再講腳和鞋,就是腳部保曖,先講腳,人的雙腳有25萬個汗腺,每天正常排汗量237ml相當於半瓶水,人體正常體溫在36.5℃,但腳部如果溫度高於28℃,或許運動量、思考量、緊張時都會大量排汗,那就不是正常的237ml的排汗量了,當汗液多了,鞋子裏面濕了自然就不保暖了,還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腳汗多會臭,當然在極寒地區,臭味可以先不考慮,保暖第一,所以什麽樣的鞋子保暖呢?第一,底要厚鞋底的材質導熱性低(這個道理簡單導熱性低的厚鞋底不讓地面的低溫傳導到腳部),鞋底厚度要高於1.5cm,加上中底必須要高於2.5-3cm以上,鞋材以:TPU、TPR、EVA和橡膠為佳,不建議:PU(易吸濕)和PVC(遇冷會變硬變脆);中底不要使用普通海綿包括高彈海綿、慢回彈、記憶棉這些,會吸汗不易幹,鞋子穿兩天就會濕濕的幹不了,而且這些材料踩幾天也會塌不如不用,如果要使用建議:高支撐性天然乳膠(否則會有氨既臭又黏)不會塌也不會臭;第二,鞋靴裏面的材料建議皮毛一體、羊毛、棉,不建議:化纖(有好的化纖,但沒有哪個鞋廠會使用高於皮毛一體的成本替代化纖);第三,襪子也要選動物纖維和植物纖維的;
關於保暖的我講完了,2018年冬季我去瑞士艾爾卑斯山,一雙皮毛一體雪地靴,一件普通的鵝絨服,在風雪交加極寒山頂,在瑟瑟發抖的人群中,迎風賞雪賞景賞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