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IE(工業工程)是否還能堅守?

2014-08-04科學

不請自答!

@鬧妖

的答案中有關思想這一塊我非常的認同。我想就這個問題分享一下最近這段時間我所學到的東西,希望能夠幫助到題主。

——————————————靈光一閃的分割線——————————————

我還在念書的時候,學的就是工業工程,最近常常也會有所困惑,我一直以為工業工程最有效的工具,掐秒表,測定工時,最佳化工藝動作就是它存在的意義。那麽隨著機器人的普及(我堅信機器人會慢慢普及的,伴隨著人口優勢的退減)工業工程是不是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我也時時考慮我自己的出路,如果工業工程都沒落了,我該何去何從?我以前一直以為我的出路是精益思想,脫胎於工業工程的前沿的理論思想。

隨著我進入了現在的公司,真正看到系統運作的力量之後,我重新覆寫了我的看法。

從我現在的理解來看, 工業工程,真的是一種思路!

而且它是 針對於制造業中層幹部的學科!


工業工程專業會學到很多知識,比如人因工程,管理學,運籌學,財務,機械制造,機械設計,統計學,品質管理,計畫管理,微控制器編程,電工電子,電腦技術等等

基礎工業工程自身的若幹知識點包括:現場5S管理,品質三不原則,品質七大手法,品質環,動作分析,布局設計,物流系統,全員裝置管理等等

我現在來分析一下,為什麽說 工業工程是一種思路。

從工業工程專業來看,我們輕易的能夠發現,好像它涉及到了一個簡單制造業單位所覆蓋的所有職能,

主線 :訂單接收(管理學),排產(統計學,運籌學),生產(制造,機械設計,5S現場管理),最終品質控制(品質管理)發貨(物流系統)。

支持線 :人員管理(管理學),成本核算(財務),采購(機械設計,機械制造,財務)裝置(全員裝置管理,機械設計,電工電子,微控制器)

特殊線 :改善計畫(計畫管理,財務)品質問題(品質七大手法,品質環)生產線變動(計畫管理,布局最佳化)新計畫匯入(機械設計,機械制造,動作分析,人因工程)

不管以後的形勢會是如何,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但終究是需要管理的,而且我所說的以上各個職能,也不會消失。

無非就是員工從手工裝配到操作裝置進行作業,但是還是會有以下問題:

1. 如何進行人員培養(操作指導書就足夠了嗎?培訓周期?)

2. 如何進行裝置維護(直接交給裝置廠商嗎?每次出了問題都停線等他們來修?)

3. 突發事件如何處理(自身產品品質問題,來料不良,供料來不及停線等料?)

4. 庫存資本積壓(大量資金壓在庫存上?)

5. 多品種小批次(就算科技先進到一按鈕就換模,1秒切換成功,如何進行合理的排產?完完全全按訂單生產?)

等等問題是無法避免的,再機械化程度高也會遇到。

工業工程能夠站在更全面的視角(覆蓋全職能)來看待一個制造業特性的單位的運作,這是一種管理思路而不是技術思路。

接下來我再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為什麽工業工程是針對中層幹部的學科

作為一個最小的生產單位,生產線也好,裝配組也好,這個小團隊的領導者,相當於十夫長。這個小領導其實就是中層幹部,他要負責的是這個團隊的以下幾個基本指標(這也是衡量他工作是不是做的好的指標):

安全,品質,效率,成本,交付,士氣(人員)

首先作為中層幹部得知道用什麽樣的統計方式能夠了解到這些指標的現狀。需要使用到統計學知識,用折線圖還是用柱狀圖。品質使用百分比單位,還是ppm作為單位,效率用的是單台產品工時還是用產品周期時間,成本使用的是人均產量?報廢和返工工時如何計算?交付使用按期交付率還是每天交付台數?士氣(人員)使用流動率還是平衡計分卡?

這些難道機械化程度一高,都可以不計算了?

大家都說品質是產品的生命線,我們就把品質單獨拿出來說。

我們都說品質是生產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那我們就要知道怎麽生產出來的產品是好產品吧。

生產作業指導書 (SOP也好WI也好JDS也好,一個意思)

- 如何確保員工遵守作業指導書作業

- 作業指導書與實際情況不符合如何反饋,應急措施是什麽?

- 作業指導書的培訓方法 (師徒口授?視訊?還是僅僅有指導書?)

做IE的都知道5S是最基本的東西,但是5S最重要的是對品質的影響,我想著點可能需要著重講出來,不同扭力的扳手,英制公制螺釘,相似的部件等等,如果現場管理混亂這些就會被混用,直接導致品質問題。

5S

- 5S的標準是怎麽樣的?

- 紅牌是否運用在安全,品質,破損,無用的情況下?相關記錄?是否已經解決了?

- 5S 是否有定期檢查的計劃,是否按計劃進行?

- 三定(定置定位定容)是否做好了?

- 是否用影子板等工具視覺化管理生產工具如錘子扳手螺絲刀等

衡量品質表現需要視覺化的數據支持

合格率

- 計算口徑(算一次透過率還是算品質抽查結果?)

- 趨勢(表現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差?波動是不是明顯?)

只有經過培訓的,符合技能要求的員工,才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

技能矩陣

- 技能矩陣的設計是否視覺化

- 多技能工的培養計劃

- 關鍵性崗位是否已經被覆蓋

- 技能的選擇


一旦遇到不合格品的處理方法

品質控制流程

- 不合格品的隔離規定

- 警報升級的條件

- 警報升級的路徑方法(員工發現了問題該通知誰?)

這個世界不可能出現十全十美的事情,產品也是一樣,一旦發生了產品品質問題之後,作為中層幹部,如何解決問題?總不可能都讓工程師帶走所有問題吧。

品質解決方法(有些叫A3或者其他的名稱)

- 工具是否結構化(避免經驗主義拍腦袋漏過了關鍵性問題)

- 該工具的培訓及人員培養

- 如何確保該工具的使用為最終品質指標做出正向影響

這些東西難道機械化程度一高,都可以扔掉了?


剛才把品質單獨拿出來講,其實剩下的安全,效率,成本,人員也是一樣的。

指標如果不好,怎麽解決?

- 如何分析問題

- 如何找到關鍵原因

- 如何制定行動計劃

- 如何找到相關資源

- 如何跟進確保問題的解決

- 如何制定最終解決方案確保問題不再復發

- 如何納入流程保證常規的監控能夠覆蓋

難道機械化程度一高,這些都可以自動變好?




所以,我想說的是,不要把工業工程想的太簡單了。


工業工程是一個思路,一個為制造業量身定做的縱觀全域的思路。




謝謝題主給我這個機會與大家分享我的觀點

謝謝各位答主的真知灼見

以上

Alex

2014-9-17 17:16:41

——————————————

2015-12-14 15:13:39更新

我的微信公眾號已經上線啦!公眾號:劭禹精益研修室

會時常更新精益與工業工程工具使用與心得,標準化管理工具樣版,以及咨詢案例的分享,謝謝大家關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