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完全由電子組成的晶體?90年前的預言,這次真的看到了

2024-05-08科學

原子可以形成規律排列的晶格,從隨處可見的金屬,到芯片內部的矽,許多固體物質都是原子規律排列的產物(晶體)。再向下細分,原子包含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那麽,有沒有僅僅由電子規律排列產生的晶格呢?

90年前,著名物理學家尤金·維格納(EugeneWigner)在理論上給出了電子晶體的預言。電子之間的相互排斥會使得它們彼此遠離,而一定的電子密度又會阻止它們無限制地彼此遠離。當這樣彼此沖突的交互作用取得平衡,電子會傾向於排列成為規則的晶格,以降低交互作用帶來的能量。這種晶格也因而得名「維格納晶體」(Wignercrystal)。

如今,這一理論預言終於被科學家直接觀測到。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者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首次直接拍攝到了維格納晶格。

一直以來,物理學家努力嘗試將維格納晶體變為現實。制造維格納晶體通常需要在極低的溫度和低維情況下,因為電子的交互作用在這兩種情況下更為顯著。最早的實驗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的貝爾實驗室的工作。研究人員將電子噴射在液氦的表面,使得電子彼此遠離,形成晶格。但這樣的電子更接近相互獨立的粒子,真正的維格納晶體中,所有的電子應當形成一個整體,如同波浪一般集體行動。

之後的幾十年中,物理學家們做了一系列探索。譬如利用半導體將電子的運動局限在二維,用磁場讓電子繞圈從而幫助形成晶體。許多工作都間接觀測到了維格納晶格存在的證據。但人們一直沒能給維格納晶格「拍張照片」,實作直接觀測。

為了給這樣的亞原子結構「拍照」,研究人員選用了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這一手段。這種顯微鏡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檢測探針和樣品之間由量子效應產生的極為微弱的電流,從而在掃描後顯示出樣品的特征。這一手段可以清晰觀測到原子大小的尺度,從而使得原子級的「攝影」成為可能。

在確定了拍攝手段之後,樣品的準備也是一大難題。首先樣品必須極其幹凈,沒有雜質。維格納晶體是僅僅由電子構成的晶體。所有電子在量子力學下交互作用,統一行動。即使是一個雜質體子的存在,也有可能形成一個束縛電子的陷阱,從而打破這樣的交互作用。

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選擇了堆疊的雙層石墨烯作為樣品,並將其冷卻,再施加與樣品方向垂直的磁場,從而制造出在二維下運動的電子瓦斯。這樣還可以輕松調節電子密度。

種種努力之下,結果讓人驚嘆。透過隧道掃描顯微鏡,科學家第一次看到了僅由電子構成的維格納晶體。由於顯微鏡的超高分辨率,可以確定其中沒有雜質存在。這些構成晶格的電子規律排列成緊密的三角形,在調節電子密度時,三角形的大小也會變化。這進一步確定了,晶格是由電子交互作用形成,而非受到雜質的影響。

維格納晶體丨圖源:參考文獻[1]

科學家還發現,這些本應在晶格中規律排列的電子有些模糊。研究者解釋說這是由於電子的「零點能」——一種由量子力學描述的系統最低能量,與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有關。這樣模糊的電子影像,正說明了拍攝到的維格納晶體是由於量子力學效應而形成的。

維格納晶體是一種新奇的物相,物理學家的目標之一就是不斷探索這些新奇物相,將其實作並記錄,理解不同相之間如何轉化,以更好地掌握量子世界。

參考文獻:

[1]Tsui,YC.,He,M.,Hu,Y.etal.Directobservationofamagnetic-field-inducedWignercrystal.Nature628,287–292(2024).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7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