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西方古建築技術哪些方面超過中國古建築?原問題(西方古建築水平是否遠超中國古建築?)?

2022-03-26科學

但凡中國政府有錢一點,思維開闊一點,考古工作者勤快一點,商業機構積極一點,都不會讓這樣的問題存在。

秦始皇陵大家都知道,一個幾十米高的土包子。

但人家其實是個基礎高度115公尺以上的巨大建築。

根據文獻記載,秦始皇皇陵的封土,高50丈,按秦漢度量尺度,最低都不少於115公尺。只是兩千多年的自然侵蝕,到了十九二十世紀,日本和歐洲學者來測量時,還有近百米高,而今卻只有幾十米高了。

後來根據考古發現,秦始皇陵墓封土上還有大量的建築痕跡和建材殘留。所以結合歷史文獻記載,這個封土其實是一個九層高台,且層層樹以台榭,頂端建有殿堂的高台建築。

復原起來大概就是下面的樣子。

加上殿堂,這個東方金字塔,高度怎麽也都140+了。在當時的其他文明中,除了埃及金字塔達到了這樣的高度外,也就已經被地震摧毀了的亞歷山大燈塔了。

不過,現代對秦始皇陵封土的復原還不全面。

嚴格來說,秦始皇陵的封土,除了每層的建築外,每一層還要種樹並放上玉雕的樹木,百獸飛禽。看上去,它不僅僅像是東方金字塔,也像是一座東方空中花園。

當然,我們中國的考古界,往往連畫幾張漂亮的復原圖,制作一個合格的復原動畫的條件都沒有,所以大家只能看到我們歷史遺址裏飽受歲月摧殘後的落寞一面了。

秦始皇封土及地宮結構示意圖

再比如樂山大佛,大家都知道,古代人類世界最大的雕像嘛。

但是,幾個人知道樂山大佛其實是一個龐大建築當中的一部份呢?

改革開放後,修復樂山大佛時,佛像已經因為長期暴露在自然環境下,受到了較嚴重的損毀了。

而古人自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唐朝人建了一座包裹山體的巨型佛閣保護樂山大佛,並稱之為淩雲閣(歷史上又有大像閣等稱呼)

史載,佛像高13層,後在宋元戰爭中被摧毀。後來宋元明清都曾重建,但越修越小,越修越小,名稱也從「閣」,變成「棚」,到了清朝一開始變成了「亭」,最後幹脆不修了。

我們現在無從得知樂山大佛的淩雲閣到底有多大,但現在的考古發現,樂山大佛殘留的淩雲閣立柱柱址,直徑都是1.25公尺起步。而現在故宮太和殿最大的立柱,直徑都才1.06公尺,很多直徑1公尺的柱子都要拼接出來。

那咱們的考古學家們復原出來的淩雲閣長啥樣呢?

是這樣的。

或者是這樣的。

太醜了,太敷衍,太潦草了。

原本的淩雲閣,高度100公尺起,光是71公尺的大佛都比55.6公尺的東羅馬聖佐菲雅大教堂要高。

那時候的人,看大佛的視角是這樣的。

最早的大佛,是貼滿金箔塑科金身的,於佛閣之中,陽光透過窗戶照在金身之上,光彩熠熠。

東羅馬的聖佐菲雅大教堂,一千多年來,歷經暴亂,戰爭,地震,火災後無數次的擴建,重修,最終成了教堂+高塔+附屬建築的建築群,才有了如今宏偉的的形象。

佐菲雅大教堂的頂端,都才到樂山大佛胸口處

我們再看看歐洲是怎麽復原他們的歷史遺址的。

咱們首先看復原圖。

這是西方在遊戲中復原的亞歷山大燈塔。

這是我們復原的北魏永寧寺塔。

這是遺址都沒找到,就瞎幾把亂畫的古巴比倫空中花園遺址想象圖。

這是明明有遺址,還瞎幾把亂畫,規模還沒遺址幾分之一大的中國銅雀台遺址想象圖。

再看看西方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米諾斯王宮遺址。

面積約2.2萬平方米,下圖是他們遺址的細節。

接下來是復原圖。

再來看看我們二裏頭遺址。碳十四測定發現,二裏頭的發展經歷了一期起步,二期發展,三期繁榮,四期衰落的階段。一到四期連貫發展,中間沒有斷層(跨越了夏商兩代)。

我們的二裏頭遺址的宮殿面積是10.2萬平方米,近乎米諾斯王宮的5倍。

遺址是這樣的。

二裏頭宮殿中,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的1號宮殿

我們復原起來是這樣的。

或者是這樣的。

你說你是一個學生,你看到兩個文明差不多同時代的建築復原圖,你會不會覺得人家都是高樓大廈,咱們就是茅草房?

但從考古來說,迄今為止,雖然遠古時期,我們就已經把陶器玩得賊溜了,但我們沒有發現過商代的瓦片,所以我們只能認為商朝的宮殿是茅草頂。

中國最早發現的瓦片實物,已經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西周時期的產物了。古希臘最早的瓦片實物,是公元前640年左右的赫拉神廟。歐洲全面普及瓦片,都是古羅馬時候的事情了。

當然,我們也可以認為原始的瓦在新石器時代,也就是一萬多年前就有了,畢竟那時候人類的陶藝水平已經相當高超了。但沒有文獻和考古的發現的情況下,我們就不能那麽認,這是原則問題。

一下扯遠了,我們說回建築的問題,不聊瓦片了。

下面這個是唐朝麟德殿的遺址。

直接看是沒概念的。

它的建築面積是12300平方米,什麽概念呢?古羅馬萬神殿去除掉6.2公尺厚的外墻,可用面積約1500平方米。東羅馬聖佐菲雅大教堂的占地面積將近8000平方米。鐘樓怪人總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科隆大教堂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

而且麟德殿的復原不是無的放矢的,是有大量文獻和古畫做支撐的。但咱們復原起來,麟德殿是什麽效果呢?

這模型的結構還是錯的

真特麽是連個模型都不會修漂亮一點。 @知乎城市-西安

麟德殿的高度可不比佐菲雅大教堂低呢

鐘樓怪人被燒了後,人家說修馬上就征集方案,而且重建方案天馬行空,要不是沒錢,我們早就看到一個全新的鐘樓怪人了。

這裏要講一個問題。

中國修復古建築,極端追求修舊如舊。

我認為也沒錯,但太極端。

要是古建築主體結構還在,那修舊如舊沒問題。但是像麟德殿,漢朝宣室殿(建築面積8400平方米)這種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建築,在有足夠史料支撐的情況下,完全可以不拘泥於古代技術來進行重建——這也是國外普遍的做法。

歐洲大地,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無數次千機大轟炸,比如德國,僅二戰就遭受了盟軍400萬架次的戰略轟炸。炮彈又沒長眼睛,沒有修復和重建,哪能看到那麽多歐洲古建築啊?

你像聖佐菲雅大教堂,本來就是不斷重建改建的。

再比如雅典衛城,你們猜雅典衛城遺址保護委員會是幹嘛的呢?他們在保護遺址的時候,有沒有使用現代工藝和現代材料呢?

咱中國也有類似的例子,那就是洛陽修復的則天門。

照著史料復原的,帥氣得很。

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本身是不成立的。

中國古代奇觀遺址非常的多,但修復能力不如西方。一是沒錢,二是思想沒開啟,三是人才缺乏,復原能力弱,四是宣傳水平差(連個想象圖都醜),五是文化傳播能力太差。

如果我們把中國古代的各種奇觀,名城,復原成西方復原古羅馬城的那種水平。如果我們的奇觀有各種型別的,豐富的復原圖,想象圖,還能有遊戲復原,電影復原。如果我們能開啟思路,大膽的復原一些古代奇觀,不拘泥於恢復古代的建築工藝。那我想,這個問題自然而然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