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人類的平均顏值會越來越高嗎?

2018-12-15科學

不會。

雖然前進演化決定了人類天生就是顏值控,但平均顏值並不會越來越高。

當我們進行面孔辨識時,就會啟用大腦的相關額葉,並建立獎賞機制 [1] [2]

當人進行面孔辨識時,枕葉面部區域(OFA)、梭形面部區域(FFA)、後顳上溝(STS)、杏仁核(AMG)、後扣帶皮層(PCC)、內側OFC等區域都會被啟用

不僅僅是辨識面孔,當你判斷一副面孔是否具有吸重力的時候。

大腦相關區域也會被啟用 [3] ,特別是獎勵系統的核心——伏隔核 [4]

大腦啟用區域:漂亮面孔VS普通面孔

帥哥美女令人賞心悅目的本質,是他們的顏值啟用了你大腦內的獎賞系統。

既然人類的大腦有著天生的顏值邏輯,為什麽平均顏值不會前進演化得越來高呢?

這就需要我們透過現象去看本質,來看看,顏值背後的底層邏輯,究竟是什麽。

面孔吸重力學 [5] ,早就證明了,人類覺得好看的面孔,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1、性二態特征 [6]

  • 男性,雄性激素導致的一系列生理變化:體格高大,肌肉發達,聲音雄壯,汗毛茂盛、乳房不發育,長胡須。
  • 女性,磁性激素導致的一系列生理變化:苗條豐滿,皮膚細嫩,骨盆寬大,乳房發育,嗓音細潤,無須。
  • 典型的女性化特征會增加女性面孔的吸重力。不過,對於男性面孔吸重力來說,則因為歷史和地域文化的差異,不僅有認為女性化面孔的男性更有吸重力,也有認為男性化面孔的男性更有吸重力。對於整體人群來說,女性化面孔的吸重力具有更大的統計學優勢 [7]

    在某些研究中,也把女性化作為面孔吸重力的要素之一。當然,對於主流群體來說,還是男女兩性特征的互相吸引。

    2、面孔平均化 [8] [9]

    面孔平均化的審美研究,已經有了100多年,現在基本上成了面孔吸重力的共識之一。

    所謂面孔平均化,即,一個族群的平均面孔往往表現出足夠高的吸重力。

    當然,平均並不意味著完全對稱,諸多調查表明,大多數認為顏值最高的,往往並非絕對對稱。

    為什麽人類傾向於平均化面孔,同時又有差異性,其實這完全可以從人類前進演化來進行解釋。

    早期人類選擇平均臉,可以最有效地選出健康且生殖能力足夠高的伴侶。而在平均臉的審美上具有差異性,又保證了基因的多樣化,避免近親繁殖。

    3、健康 [10]

    比例再好的臉,如果長滿了瘡或者生了特殊的痣,又或者皮膚暗沈、幹涸,吸重力都可能大打折扣。

    在人類前進演化史上,寄生蟲一直對人類生存有著巨大的威脅。人類對面部瘡瘢的排斥,往往反映著寄生蟲給我們帶來的前進演化壓力。其實,具有吸重力的面孔,也往往具有更高的免疫力 [11]

    4、年輕或成熟特征。

    無論男性還是女性的審美需求中,都有著二極傾向。例如男性可能同時喜歡可愛蘿莉和成熟禦女,女性也可能同時喜歡小鮮肉和成熟大叔。不排除有的人只傾向一類,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並不矛盾。

    這反映在兩性選擇的底層邏輯上來說,年輕不僅僅是生命力的體現,也具有更長的生育周期。而對於成熟的男女來說,往往具有更強的男女兩性張力,則是一種更加直接性吸重力。所以,成熟大叔和成熟女性,往往也更多被「性感」兩個字來形容。

    以上四個特點總結一下:

    人類的顏值邏輯,本質上是優良基因邏輯,且好的基因主要體現在這兩個方面——

    益於健康,益於兩性。

    如果這兩個底層邏輯不同,那麽反映出來的顏值標準就會很不相同。

    我們總是很容易把不同人種的不同審美,歸咎於文化差異。

    然而這種 原生 的文化差異,其實也是由自然選擇所雕刻的。不同人種的瞳孔、鼻梁、顱骨形態,在適應不同維度、地理環境時,往往形成了不同的特征。這些典型特征,因為基因力量,會這些人群天生認為這些典型特征是最美的,尤其是搭配相應的典型第二性征和平均化面孔時。

    當長期形成的審美偏好,成為一種文化後,隨著族群的擴張,就會影響其它的族群。

    因為人類的大腦天生是一種經驗型的大腦,在原始社會,一個族群狩獵采集能力更強,另外一個更弱勢的族群,就會天然認為前者的人種特征更加的優秀。

    而人類進入現代社會,依靠科技提高生產力後,這種經驗慣性依舊貫穿在人的大腦裏。

    人天生就會認為經濟文化更發達的人群,人種也更加的優秀。

    當某個緯度的人種,在全球形成經濟和文化優勢後,他們的審美就會在無形中成為主流,從對其它緯度人種的原生審美造成破壞。甚至原生人種適應本土環境的某些生理特征,被判定為醜之後,可能造成自我特征的強烈否定。

    顏值標準,自然也會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

    從目前人類歷史的經驗來看,從古自今沒有哪一個人種會長期處於主流。因此,人類的審美,總是會不斷地變化。

    而且當人類社會發生動蕩時,顏值選擇的某種固定趨勢也會被打破。

    戰爭年代,大量人口死亡,個體健康完全得不到保證。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能夠找一個活人配對都不錯了,哪裏還能挑挑揀揀。

    生殖欲望永遠是顏值審美的最下限。

    縱觀整個人類社會,太平的時間其實很短,大多數都處於戰亂。

    人類這個金字塔社會,存在歷史周期律,每過一段時間就會重新洗牌。

    即便一個階級固化的社會,某些群體獲得更好的顏值基因,但隨著亂世到來,社會洗牌,人類的基因也會徹底洗牌。

  • 其實,由於基因的隨機突變,以及人類社會為了鞏固權利超越審美的聯姻內容,上層社會是否一定具有好的顏值還得打一個問號。例如,著名的西班牙哈布斯堡皇室,代代鞋拔子臉。
  • 人類社會的自身內容,決定了整個群體無法形成穩定的高顏值選擇壓力。擁有高顏值的,永遠只會是個別群體。

    不過,如果能創造穩定的性選擇壓力,就可以讓整個群體形成高顏值。就像雄性孔雀因為長期的性選擇偏好,形成漂亮的尾羽一樣。

    例如,在遙遠的未來出現了一個極端社會。

    他們把人類的顏值定了一個黃金標準,評了個6、7、8、9、10分。低於8分的一律剝奪生育資格,那麽經歷長期的選擇,人類的顏值的中位數就會上升到8分左右。

    然而這樣選擇下來的人種,基因譜系也會越來越狹窄,如果環境突變,會更容易滅絕。以往認為醜的特征能適應新的環境,那麽經過長期的死亡選擇,人們反而會認為以前的高顏值是一種醜的特征,以前醜的是美的特征,從而形成全新的顏值標準。

    甚至不用到物種生死存亡的級別,僅僅營養的改變,人類從原始社會,到古典社會,再到現代社會,人類的顏值審美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總之,人類大腦顏控邏輯的底層,反應的是對青春、健康、以及生育的天然需求。它本身就是隨著生存壓力和生育壓力而變化的,整體的中位顏值趨勢,對環境壓力變化具有更高的適應力。

    如果某一時期的高顏值標準變得普遍,背後可能有一種不健康的病態力量,並非是永續的表現。

    參考

    1. ^ Gschwind M, Pourtois G, Schwartz S, et al. White-matter connectivity between face-responsive regions in the human brain[J]. Cerebral cortex, 2012, 22(7): 1564-1576.
    2. ^ Marini F, Marzi T, Viggiano M P. 「Wanted!」 The effects of reward on face recognition: electrophysiological correlates[J]. Cognitive, Affective, &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2011, 11: 627-643.
    3. ^ Chatterjee A, Thomas A, Smith S E, et al. The neural response to facial attractiveness[J]. Neuropsychology, 2009, 23(2): 135.
    4. ^ Aharon I, Etcoff N, Ariely D, et al. Beautiful faces have variable reward value: fMRI and behavioral evidence[J]. Neuron, 2001, 32(3): 537-551.
    5. ^ Rhodes G. The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of facial beauty[J]. Annu. Rev. Psychol., 2006, 57: 199-226.
    6. ^ Perrett D I, Lee K J, Penton-Voak I, et al. Effects of sexual dimorphism on facial attractiveness[J]. Nature, 1998, 394(6696): 884-887.
    7. ^ Komori M, Kawamura S, Ishihara S. Effect of averageness and sexual dimorphism on the judgment of facial attractiveness[J]. Vision research, 2009, 49(8): 862-869.
    8. ^ Baudouin J Y, Tiberghien G. Symmetry, averageness, and feature size in the facial attractiveness of women[J]. Acta psychologica, 2004, 117(3): 313-332.
    9. ^ https://petapixel.com/2011/02/11/average-faces-of-women-in-40-countries/
    10. ^ Weeden J, Sabini J.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and health in Western societies: a review[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5, 131(5): 635.
    11. ^ Thornhill R, Gangestad S W. Human facial beauty: Averageness, symmetry, and parasite resistance[J]. Human nature, 1993, 4: 23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