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泰山石敢當是什麽意思?

2019-10-26旅行

今早,朋友找到我。

咨詢爬泰山相關事宜。她想安排16歲的兒子獨自去爬泰山。

她總覺得兒子太宅了,想讓兒子突破一下自己。

她給出的任務是,拍一張泰山日出。

問我合適嗎。

我說,拍日出的話需要夜爬,有一定的危險性。一個16歲的孩子,在黑漆漆的夜晚,獨自跟著一群陌生人爬山,他會恐懼。不如改為早上去,晚上回,把任務改為跟「五嶽獨尊」合個影。

她問,當天能爬完嗎?

我說,能。

她問,需要準備什麽物資?

我說,吃的喝的都不用提前準備,你不要把泰山想得太荒涼。泰山有三節,山下,中天門,南天門。這三處都是補給站,說補給站都小了,可以理解為銀座商場,山頂還有德克士、滬上阿姨、蜜雪冰城。

她問,山上東西貴嗎?

我說,不貴,老百姓可承受範圍。我個人的感覺就是良心價。紅牛10塊錢,礦泉水應該是5塊錢,若是有水壺可以裝他們的涼白開,更便宜,黃瓜從山下到山頂都是10元三根。現在全國的名山大川旅遊市場都在追求口碑,在物價問題上,沒有很離譜的。

她問,山上冷嗎?

我說,我全程短袖短褲,但是我建議必須帶輕薄羽絨服或戶外保溫毯,因為山上天氣變化多端,真遇上極端天氣人很容易失溫。我爬山都背著羽絨服,雖然一次都沒拿出來。(參考甘肅馬拉松失溫事件)

她問,有沒有消費陷阱之類的?

我說,沒有,現在的泰山不是過去的泰山,沒人拉客,沒人推銷,也沒人搞迷信那一套,相當的文明。

她問,登山杖需要買嗎?

我說,若徒步上山纜車下山,在山下花幾塊錢買根就行了,也可以問下山的遊客要,甚至垃圾桶裏就能撿到。若是全程徒步,可以在網上買根折疊的,輕量化的,上山可以把登山杖調短一點,下山需要長一些。

她問,你用了嗎?

我說,我全程都用了,省力氣是次要的,主要預防踩空。

她問,攤位上有賣泰山石的嗎?讓他買塊帶回來擺學習桌上。

我說,明面上沒有了。

她問,那有什麽值得推薦的紀念品嗎?

我說,可以從攤位上買個石敢當。過去攤位除了賣水賣黃瓜就是賣泰山石,現在泰山石不允許賣了,他們就賣石頭刻的石敢當,雞蛋那麽大,很卡哇伊,既可以當掛件又可以當擺件。

朋友開心地安排兒子爬山去了。

對於「石敢當」,我從小就好奇。

村裏凡是沖馬路的房子,都會迎著馬路立一塊石頭,上面刻有「泰山石敢當」。小時候總覺得這是個病句……

「石敢當」到底是個啥?

騎行泰安時,路過石敢當文化園,進去溜達了一圈。我以為是個博物館,實際是個歡樂城,整體風格借鑒了太陽部落,以互動為主,飛越泰山、峽谷漂流。

遊客多是來「玩」的。

園區關於「石敢當」的介紹少之又少。「石敢當」原型到底是什麽?石頭?人?仙?

我研究了半天,更迷糊了。

泰山本地人眼裏的「石敢當」基本就是舞台劇【泰山情緣之石敢當】裏的形象,英俊少年、除暴安良、梁祝式的愛情。

只是,這個劇本太俗套。

另外,相比「石敢當」的法力、影響力而言,這個故事太小了。

「石敢當」缺個大故事。

用大故事把形象給釘選、統一,不至於版本眾多。

這方面,還真做過嘗試。電視劇【石敢當之雄峙天東】裏,「石敢當」簡直就是翻版的孫悟空,從泰山石頭縫裏蹦出來的……

劇情咋這麽熟悉?

因為,該電視劇出品於【西遊記後傳】團隊。他們原本是想翻拍【西遊記後傳】,還邀請了六小齡童演孫悟空,剛要開機,結果國家出台政策,限制隨意翻拍名著,於是他們臨陣換槍,改劇本,把孫悟空改為了「石敢當」,旗子一換成了【石敢當之雄峙天東】,六小齡童也搖身一變演起了玉皇大帝。山東衛視最積極,既投資又承諾黃金檔,還搞了個看熱劇贏泰山門票的活動。

山東衛視眼光一貫如此的土笨拙!

我看文化園介紹,泰山石敢當入選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那,我還是很好奇,用哪個故事入選的?

【泰山情緣之石敢當】還是【石敢當之雄峙天東】?

為此,我咨詢了乙烯老師。

他的答復是,都不是。

是以「習俗」入選的。什麽習俗?

在家門口或者交通要沖立一塊刻有「泰山石敢當」的石碑作為鎮宅之寶。

就這?

對!

丁字路口信仰!

我問,那石敢當的形象,到底是石是人是神?

他說,都不準確,可以理解為民間版化煞法器。

我問,石碑必須使用泰山石嗎?

他說,石碑材質沒有要求,這個法器制作非常簡單,任一塊石頭上刻有「泰山石敢當」即可生效。

我說,貌似全國通用。

他說,有華人的地方就通用。

我說,我在日本琉球群島見到過。導遊的說法很宮崎駿,她說魔鬼有直向行走的習慣,因此琉球人在路口設定「石敢當」,以防止魔鬼進入自己家中。(附圖1,2,3,4)

他說,日本的應該不是「泰山石敢當」,而是「石敢當」。

我說,我記不準了。

他說,因為日本傳承的是唐宋文化,明初傳過去的,那時的「石敢當」還沒有跟「泰山」匯合,是一個獨立的民間習俗。

我說,也就是說,「石敢當」這個習俗最初並非產自泰安。

他說,是的,全國版的,也也沒考究出具體的發源地。

我問,什麽朝代開始流行的「石敢當」?

他說,很多學者認為是西漢,因為「石敢當」這三個字最早見於西漢史遊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但是,這段話裏的「石敢當」未必是我們理解的石敢當,更多只是巧合,因為【急就章】是當時的啟蒙課本,這一段是用來介紹姓氏的,師、石都是姓氏。後面幾段還列舉了一些當時大眾熟悉的石姓人名,來佐證「敢當」。

我問,那您認為是什麽時候開始的?

他說,隋唐時期。歷史要講實物證據,最早的實物記載是宋代出土的唐代石敢當,其銘文曰:「石敢當,鎮百鬼,厭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張」。

我問,有沒有可能唐朝以前的還沒挖到?

他說,有可能,但是倘若是一個非常流行的民俗,不可能挖不到。泰山上的秦刻石目前只有九字半,為什麽被稱為千古一碑?因為它能證明秦始皇真的在泰山封禪過。

我問,「石敢當」這個信仰是怎麽來的?

他說,山廷崇拜。古人有個說法,「山川之靈,足以綱紀天下者,其守為神」,山不能移動,但是山石可以。把山石理解為山廷的代理人,於是出現了用丸石鎮宅的風俗。

我問,唐宋時期,石敢當的布置方位有講究嗎?

他說,最早是以埋為主,多刻成石龜。西安博物館有個「大中十年神龜鎮宅石」,龜背刻著「閉地戶,開天門」,底部刻著「辛卯記,大中拾年十月廿一日,宅德遷年,人受萬歲,神龜為主,鎮一宅內,萬災不起」。雖然沒有提「石敢當」,但是可以理解為其早期流派。隨著時間推移,石敢當慢慢從地下轉移到了地上,功能也逐步退化。最初是鎮宅、祈福,後來功能越來越單一,就是化煞,解決沖馬路的問題。

我問,那什麽時候又與「泰山」融合在了一起?

他說,明清時期。明朝前,泰山離「老百姓」很遙遠,屬於皇室、教派、名士的專屬舞台,在他們的引領下,東嶽廟全國開花,但是呢,仍然是他們少數人的祭祀場所。轉折點是碧霞元君入住東嶽廟,碧霞元君迅速席卷全國基層信仰市場,泰山也隨之深入廣大老百姓的心中,「石敢當」自然不自然的就抱了「泰山」的大腿。所以你再看明清時期老北京的建築,胡同盡頭用的是「泰山石敢當」而不是「石敢當」。

我問,那「石敢當」判給了泰安,並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泰安怎麽書寫「石敢當」的起源?

他說,有山的地方,就有山廷信仰,信久了就會人形化。新泰蓮花山那邊就信出了這麽一位山廷,叫石大夫,現在蓮花山上還有個石大夫廟,每年還搞石大夫信仰暨民間習俗論壇。在追溯「石敢當」身份時,把「石敢當」與「石大夫」劃了等號。

【泰安市誌】:石敢當又被人們稱為「石大夫」,他是能驅鬼怪、鎮妖邪、主功名、送子嗣、掌財富、賜福壽、醫百病、保平安的一方神靈……

略勉強!

我仔細梳理了一下,發現千年來,「石敢當」的使用方法和功效幾乎沒變過。乙烯老師說的對,它不是塊石頭,也不是人,也不是仙,就是一件法器,至於非要把「石敢當」人形化,在我看來,屬於劈叉了,畫蛇添足。

我問,歷史上有沒有朝代試圖把「石敢當」人形化?

他說,宋金、明清時期都有過,畫成了持劍的將軍,稱為石將軍,不過也沒怎麽流傳過。論將軍崇拜,「石敢當」比不過「關公」,論治病崇拜,「石敢當」比不過「藥王」,其丁字路口信仰經久不衰的根本是掃街廣告做的好,自古至今,大街小巷都有,有文字LOGO,又有功效護城河。

我問,能否用泰山石替代「泰山石敢當」?

他說,若是解決沖馬路的問題,還是要使用「石敢當」,術業有專攻;若是鎮宅,放塊泰山石效果更好。

我說,若是用泰山石來刻個「泰山石敢當」呢?

他說,那就是PLUS版的,既……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