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洛陽白馬寺有什麽值得一去的理由?

2022-07-05旅行

今天的白馬寺,不僅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也是古都洛陽的網紅打卡地。可以說, 如果到洛陽不去白馬寺,你便沒有了解真正的洛陽。

佛教雖起源於印度,但發展卻在中國。漢魏之後,中國佛法日隆。由河洛至江漢,由繁華京師至偏鄉僻壤,九州起廟,五嶽樹塔,「金剎與靈台比高,廣殿共阿房等壯」,此皆始於漢明帝之建立白馬寺。

白馬寺保存下來的古代碑刻和供器上,都還留有「祖庭」和「釋源」字樣。這就使洛陽白馬寺和其他任何一座佛寺都有所區別,從而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一種獨特的地位。

白馬寺的10個「第一」

1.中國第一座古剎——白馬寺

2.中國第一座舍利塔——齊雲塔

3.第一次去「西天取經」的僧人朱士行始於白馬寺

4.最早來華的印度高僧禪居於白馬寺

5.最早傳入的梵文佛經【貝葉經】收藏於白馬寺

6.最早的譯經道場在白馬寺的清涼台

7.第一本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是在白馬寺譯出

8.第一本漢文戒律【僧祗戒心】始譯於白馬寺,並最早在洛陽立壇傳戒

9.第一場佛道之爭發生於白馬寺

10.第一個漢人和尚朱士行受戒於白馬寺

漢明帝的一個夢

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官方營造的第一座寺院。它的營建與中國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緊密相連。相傳漢明帝劉莊夜寢南宮,夢金神頭放白光,飛繞殿庭。次日得知夢為佛,遂遣使臣蔡音、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帶)遇上了在該地遊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騰、竺法蘭。蔡、秦等於是邀請佛僧到中國宣講佛法,並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跋山涉水,於永平十年(公元67年)來到京城洛陽。漢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樣修建寺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遂將寺院取名「白馬寺」。白馬寺外有二匹相對而立的石馬,是宋代雕鑿,而非漢代作品。

白馬寺建寺以來,其間幾度興廢、幾度重修。到隋唐時期,由於佛教的興盛,白馬寺達到鼎盛時期,全國乃至世界各國大德高僧紛紛前來朝拜,這其中就有為中日友好作出過重大貢獻的唐代高僧鑒真和尚。武則天也多次親臨,呈現空前繁榮的景象。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寫有「月明見古寺,林外登高樓。南風開長廊,夏夜如涼秋。」贊譽寺境幽雅的著名詩句。唐末期在全國範圍的滅佛,使白馬寺受到重大打擊。宋太宗趙光義又下令重修白馬寺。元至順四年(1333年),由大書法家趙孟頫書刻【洛京白馬寺祖庭記】碑,現仍立於寺內,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我們今天看到的白馬寺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整修,大門匾額即為當時鑲嵌。如今白馬寺的面積大約有4萬平方米。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鑄造的一千余公斤的大鐘,仍懸於殿內。

大書法家趙孟頫書刻的【洛京白馬寺祖庭記】碑

白馬寺為長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內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盧閣、齊雲塔等。遊覽白馬寺,不但可以瞻仰那些宏偉、莊嚴的殿閣和生動傳神的佛像,而且可以領略眾多包含有生動歷史故事的景物。

騰蘭墓

在古色古香的白馬寺山門內大院東西兩側茂密的柏樹叢中,各有一座墳冢,這就是有名的「二僧墓」。這兩座墓冢的主人便是拜請來漢傳經授法的高僧──迦什摩騰和竺法蘭。石碑上的封號是宋徽宗趙佶追封的。在清涼台上還有二位高僧的塑像。它們寄托著中國佛門弟子對二位高僧的敬慕之情。

大佛殿

這裏是寺院佛事活動場所,也是僧人早晚課誦的地方。殿東南角有一口明代鑄鐵鐘,重二千五百公斤,上有銘文「鐘聲響徹梵王宮、下通地府震幽靈……」「馬寺鐘聲」為洛陽八景之一,據說每當月白風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時,和尚上殿念經,擊罄撞鐘伴誦,白馬寺鐘聲悠揚數十裏,城內東大街鐘樓上的大鐘也自能與之共鳴,反之,城內鐘樓擊鐘,白馬寺鐘也自能共鳴。

大雄寶殿

大佛殿之後是供養著三世佛的大雄寶殿,兩廂分列十八羅漢。這些羅漢像呈坐勢,姿態不一,神情各異,系元代用夾苧幹漆造像工藝塑成,十分珍貴。所謂夾苧幹漆造像之法,大致是先用漆、麻、絲、綢在泥胎上層層裹裱,然後揭出泥胎,制成塑像,夾苧幹漆造像,歷史悠久,盛於隋唐,宋後則漸漸失傳,存世造像極為罕見。大殿後是接引殿,再往後就是白馬寺內最後的佛殿毗盧閣。

清涼台

清涼台被稱為「空中庭院」,是白馬寺的勝景。清康熙年間,寺內住持和尚如誘曾作詩贊美道:「香台寶閣碧玲瓏,花雨長年繞梵宮,石磴高懸人罕到,時聞清磬落空蒙。」這個長43公尺,寬33公尺,高6公尺,由青磚鑲砌的高台,具有古代東方建築的鮮明特色。毗盧閣重檐歇山,飛翼挑角,蔚為壯觀,配殿、僧房等附屬建築,布局整齊,自成院落。院中古柏蒼蒼,金桂沈靜,環境清幽。相傳原為漢明帝劉莊幼時避暑和讀書的處所,後來改為天竺高僧下榻和譯經之處。

毗盧閣

毗盧閣初建於唐朝,在清涼台上,清涼台由青磚砌成,高近七米,長約九米,寬約三米。毗盧閣內供釋迦牟尼的清凈法身毗盧佛,旁立文殊、普賢菩薩。閣後壁鑲有石碑,上刻【四十二章經】。該經簡明介紹佛教基本思想,一般認為是最早的漢譯佛經,由攝摩騰、竺法蘭轉譯。毗盧閣重檐歇山,飛翼挑角;閣東西配殿奉有摩騰、法蘭像。唐詩人王昌齡曾詠白馬寺:「明月見古寺,林外登高樓。南風開長廊,夏日涼如秋。」

齊雲塔

白馬寺山門東側,有一座玲瓏古雅、挺拔俊秀的佛塔,這就是有名的齊雲塔。齊雲塔是一座四方形密檐式磚塔,13層,高35公尺。它造型別致,在古塔中獨具特色,不可多得。齊雲塔前身為白馬寺的釋迦如來舍利塔,現在的齊雲塔為金大定十五年(1175)重建,為洛陽現存最早的古建築。

國際化「大都寺」

白馬寺在全世界佛教界的地位極高,為表示對白馬寺的尊崇,印度、緬甸、泰國等國政府特意捐資在白馬寺修建本國風格的佛殿,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

因此,白馬寺 可謂是國際化「大都寺」、寺廟「博物館」,在國內獨此一家。

遊洛陽就是為了感受神都的厚重文化和千年繁華,白馬寺作為武皇多次親臨的地方,我們是必須去一次的。

另外,白馬寺周圍還有漢魏洛陽故城、殷代殷王陵、永寧寺木塔、神州牡丹園等諸多景點,都很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