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健康

医生都是高高在上的嘛?不允许患者家属有疑惑?提问?

2023-06-12健康

做为一个江苏省三甲医院影像科医生,如今脑出血患者家属,我是真的从不同角度真切地看待理解了医患关系以及为什么会产生医患矛盾。

半个月前的周日下午我接到母亲电话,我父亲独自去无锡游玩的时候突发重症,头痛,呕吐,昏迷,现已送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抢救。

我一听母亲电话就心里暗叫不好,明显的颅内压增高症状,可能是脑卒中了。急忙收拾一下和老妈踏上了去无锡的汽车。在车上我通过认识的同事以前拿到了父亲的ct图像,一看果然是脑出血了,还是比较危急的小脑出血。一颗心立刻就被揪紧了。

风驰电掣到了无锡。急诊医生立刻和我沟通,将父亲转入icu,并且下达了病重通知书。我和母亲急急忙忙地办理各种入院手续。在6个小时后第二次复查ct,父亲的小脑血肿已经破入第四脑室并且沿着蛛网膜下腔播散。脑外科的医生给我阐述了治疗方案,详细的解释了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的各种优劣势,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做为一名影像科医生,我对临床的治疗了解的不够深刻,脑外科医生镇定的语气以及详尽的治疗方案给了我和母亲最大的慰藉。谈话结束后我们选择了保守治疗,当晚母亲回家里拿各种生活物资,我留在无锡等待医生沟通。

经过三天三夜的焦急等待。父亲的情况开始稳定,医生决定将其转出icu,进入脑外科普通病房。由于在外地,我和母亲商量后请了一名男护工。老大哥非常热情,干活时也和父亲闲聊,带去做检查也非常注意细节。去做检查前都是卡好时间,坐病患专用电梯,到了辅助科室就做检查,省去繁杂的等待时间,非常的舒心。

总之在无锡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的治疗时间,医患关系和睦,双方没有任何矛盾,互相信任。在此感谢院领导合理的设计规划(划重点,后面有明显对比),脑外科医生的专业技术及热情态度,护工的悉心照料。

一周后父亲病情愈发稳定,已经可以坐起吃饭及下床站立一会儿。归家心切的父亲和母亲一再督促我将父亲转回老家医院治疗。我也觉得在家里会方便一点,于是决定进行转院。然后痛苦的诊疗过程就开始了。

老家医院我们选择了当地最好的医院,省排名靠近前十,是当地唯一一家省级医院,在我从业生涯的认知里,该医院因为是省级医院享有非常多市级医院无法享有的特权。

转回该医院困难重重,首先就是病房紧张,经过了多层关系,终于在神经内科寻得一张床位。我们立刻办理了转院手续,于本周二上午转回该医院。进入了该医院神内科,住在了走廊,我可以理解,毕竟都是重病人,后来者住在走廊排队等病房很正常。这里的护士也很热情,安排着各种大小事情。

但是很快第一个矛盾就出现了,在中午用餐的时候我让父亲坐起来吃饭,护士和护工立刻就来按着我父亲说病人一定要绝对卧床,不能坐起来,我立刻解释了在上一个医院父亲的病情已经趋于稳定,上一个医院已经允许坐起来,或者进去简单的站立。但是没有人在乎我在说什么,一直在重复脑出血病人一定要卧床,把我父亲按了回去。之后我多次尝试与医生护士沟通,但是沟通无效,她们非常固执的采取着自己的治疗方案。之前的住院小结明明已经交过去了,我严重怀疑她们有没有好好看。后面躺了几天,父亲的气色明显没有之前在无锡的气色好,每天都很烦躁。

住院方面也处处闹心,住在走廊的时候,我们习惯在床边系一个垃圾袋(有过住院经历的应该都知道这样子很方便),不好意思,这里不允许。好不容易住进了病房,不好意思这边窗户的开关都需要护工拿钥匙,极其的不方便。

去做检查更是混乱不堪,护工在还有前面十几个病人等待的情况下将父亲带去检查,并且路途中四处托人转手,仿佛带着一个垃圾想找个地方赶快扔掉。父亲在人员繁杂的地方等了许久终于做好了检查。准备回病房,好吧,电梯又堵了,陪护人员和病患的病床互相推搡,没有分流,等一个电梯要半个小时左右。我真的不明白一个脑出血病人如果在这个时候再出血怎么办。

对比两次住院,体验真是天差地别,治疗方案的不同我还可以劝自己理解,毕竟内外科有差别,确实有不同的治疗重心。但是医院的规划管理,护工的素质培养,病房里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真的让人处处火大。每一个细节都是压垮医患关系的那一根稻草。之前我也觉得很多患者家属都是在无理取闹,我明明已经做好了份内的事情,为什么还有好多奇葩的问题。但是真的如果一个医生的水平占六十分的话,其他医院的种种细节直接决定了剩下的四十分,如果医生出现在患者面前的时候最高分就只有六十分,那么谁能肯定自己的技术就绝对是完美的满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