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职场

老祖宗有俗话说: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从职场管理者应该「不慈」、「不善」才行得通?

2022-02-15职场

这个牵涉到做事情的终极目标, 牵涉到"公德"和"私德"的问题。

私德对一个人的要求要远远大于公德,但私德可能无益于终极目标的实现,甚至有时候还会阻碍终极目标的实现。

就干事、创业的角度来说,只能以公德来要求一个人,不能要求一个人的私德。

俗话中的"慈"和"善",是私德层面的,但是放到职场或者放到干事的角度来看,领导者要实现目的,只要不违反公德,对于手底下人的私德是无法约束也是不能去约束的。

比如【大明王朝1566】,里面的吕芳、赵贞吉、严嵩、徐阶等等,这些人的人格都是复杂的,从具体一件事或者从私德上来说,你很难说这些人都是好人,甚至从为国为民的公德来说,这些人都不算是好人。

但是仅仅就嘉靖帝一个人来说,这些人的「公德」都没问题,是因为嘉靖帝的目的不仅仅为了保住大明,更为了保住自己的皇权,

而要实现这个目的,就要有一帮这样的人来为自己考虑,其所为所想,只要服务于自己的终极目标,其他的问题,只要不会影响大局,就可以不予考虑。

所以他对掌管织造局能想方设法给他制造丝绸但是也是奢侈狠辣的杨金水是认可的。

如果嘉靖帝「善」和「慈」,这些人早就可以查办甚至是诛灭十族了,但是他没有。所以他可以不管两城几十万百姓遭受洪灾,也可以不管饥民饿殍遍地,他最终要稳固大盘,他要保证终极目标,所以他用的人可以不善不慈,他自己也必然是不善不慈,所以哪怕不上朝,他照样可以稳固在位45年。

再说到现在,我们经常说某个人「损人利己」,就私德来说,这是无法容忍的。但是就公德来说,蛋糕就在那儿摆着,位置也就那么几个,只要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要损害竞争者的利益,甚至要略微用一下手段。但是对管理者来说,这是可以容忍的,甚至是鼓励的。

因为为了多分蛋糕,或者为了争夺位置,竞争者就要多做一些事情让管理者看到,而这种竞争是不损耗组织资源的,仅仅是竞争者的「内卷」,实际上是能产生组织的「增量」的。

所以作为管理者,我看到残忍的内部竞争时,我需要看到的是离着终极目标又近了一步,而不是看到这个善良的员工受欺负了,那个员工又多加班了如此种种,这种「慈」和「善」是对组织发展无益的。

当然,管理者的「慈」和「善」也是要服务于公德的,就是要保证组织内部的「公平」,简单来说就是「多劳者多得」,或者更准确一点说,是「多创造价值者多得」。

职场就是个丛林,必须要遵守「丛林法则」,但是是公正的「丛林法则」,是要维护整个生态健康的法则。

管理者的人情味,也是要总体服务于终极目标实现的,所谓的「慈」和「善」,是在组织目标得到保证之后的个人情感付出,也是能够创造「情感补偿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