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职场

2025 年国考招录人数再创新高,近七成专招应届生,今年公务员报考有哪些新特点值得关注?

2024-10-15职场

共招录 3.97 万人,其中,2.67 万个专门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

说明什么?说明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国家卯足了劲,寄希望于体制内能多吸纳一些。

说实在话,这其实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十几前,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无论是官方,还是媒体或民间,对于「三门干部」基本持一种否定、批判、怀疑的态度,媒体、报刊上经常有关于「三门干部」的批判性文章。

因此,那会儿考公,多数岗位都要求 2 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应届生可报的岗位反倒是少部分。

从常理来讲,这才是一种正确的思路。一个大学生,出了校门之后,如果对社会不了解,对民生疾苦没有感知,这样的人进入党政机关,以后还可能走上领导岗位,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并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近些年,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公务员考试的岗位设置越来越向应届生倾斜,就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应届生考公其实存在很多问题:

从考生个人来讲,一毕业就进入公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个人的「不幸福感」。

大学生对职场的印象,基本都来源于影视剧和小说中,来源自身的想象。一毕业就进入体制内,由于没有经历过其他职业,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没有体会过人间冷暖,所以,没有一个横向的参照系做对比。

因此,他们只能把实际的工作与自己想象中的公务员工作做对比,容易产生很强烈的心理落差。

因此,相当一部分应届毕业即考上公务员的孩子,始终都处于一种不满、后悔、懊恼的状态中。有一部分,由于非常不适应体制内的工作氛围,甚至会毅然决然的辞职走人。

网上吐槽和抱怨公务员工作的人很多,但仔细分析,大多数都是应届毕业就考进去的孩子。

我身边有几个同学一毕业就进入体制内,现在都快奔四的人了,基本都干到处级干部了,一聊起工作,还是碎碎念和槽点较多,依然在后悔自己当年的选择,总觉得自己如果当年没有考公,现在应该已经「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反观那些毕业后在企业工作了几年或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一段时间的,这些人考上公务员之后,反倒心态非常平和,也很珍惜工作岗位,而且能比较顺利的适应体制内的环境和氛围。

从解决就业问题的出发点来看,也注定是「南辕北辙」。

2022 年的时候,我就专门发文谈过公务员考试中限制「应届生身份」的问题。 当时,我就明确指出:「旨在帮助应届生就业的政策,事实上非但没有促进应届生就业,反而导致大家毕业时不敢就业、不愿就业,形成了一种逆向激励」。

前一阵子,我在我们当地某财经类一本高校培训,上课时,老师跟我们讲了一个令人倍感担忧的现象。

她说:今年,她所带的研究生中,毕业之后,除了一个顺利上岸,考上了离家上千公里的基层公务员,其他人全部选择待业考公考编。

她与这些学生们聊天得知,大家之所以不去就业,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工作不好找,但更重要原因是,大家不愿意就业,也不敢就业。因为按照现行政策,应届生毕业两年内不就业、不交社保,就可以保留应届生身份,就可以在考公考编中报考「限应届生」的岗位。

这两年,所谓的「慢就业」现象愈演愈烈,很多学生毕业后,为了保留应届生身份,不愿找工作、不敢找工作,一心考编。

由于经济下行的缘故,失业问题本就已经很严重。而目前的「应届生政策」,又直接导致大量毕业生主观上不愿意就业,给本就严重的失业问题火上浇油。

旨在帮助应届生就业的政策,最终成了套在每个毕业生头上的紧箍咒。

最近,部分地区应该是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对「应届生身份」的认定标准有所放松。比如,山东、湖南、贵州、广西等多个省份人社部门发文,调整应届生身份的认定标准,明确在省内事业单位招考中,不再审核其是否有工作经历和缴纳社保的情况。

要我说,这远远不够,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

应届生身份认定标准的放松,应该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应该从源头上,也就是人社部、教育部,这两个部门应该重新发文明确应届生身份的认定标准。 目前的认定标准如下:

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者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应该删除其中「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者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要求。

真正想促进就业,就应该将所有毕业两年内的都认定为应届毕业生,从而彻底打消大家「不愿就业」、「不敢就业」的顾虑。

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一个屁民都能看懂,难道上面那些制定政策的高级领导官员不懂?非也,他们可太懂了,他们都知道,但他们就是不改,为啥?因为帽子、位子。此话怎解?看下文:

在经济下行叠加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新高的形势下,这种局面是无解的,非应届生们只能忍,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