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黑神话:悟空】杨戬以反派形象登场,明明有很多正面经历为什么他在影视、游戏和文学方面总以反派身份出现?

2024-08-22影视

因为在明末以后,二郎神被整合为「杨戬」的形象的同时,民间对他的信仰也由盛转衰了。

一、二郎神的信仰衰退

二郎神曾经是戏剧之神,早在北宋时就以武功、显灵、除病、驱邪的本事,已经特别受到全国上下的百戏艺人的崇拜,在日后更是被尊为「戏神」、「竞赛之神」。

然而,「疫疠不作,天下和平」的二郎神,到了清初李渔的【比目鱼】中,虽仍是戏神,但被称为「做戏的祖宗」,虽还灵显,但变得小气不说,还记弟子之过,「大则降灾降祸,小则生病生疮」。过去「澄清海宇」的恢宏气度已荡然无存。

雍正五(1727)年,二郎神的封号变成「承绩广惠显英王」,在官方的地位回归过去,作为李冰之子,置于其下。

而作为戏神,二郎神在明末时就开始逐步被「老郎神」所取代,到了清乾隆年间以后,更是二郎神完全遭到后者取代,二郎神又恢复为四川地方的神祇,不像在宋、元、明时广受平民崇拜。只有少数表演傩戏的民间艺人还将「二郎神」作为戏神祭祀。

取代「二郎神」的「老郎神」

对于「二郎神信仰」的衰退讨论不多,东华大学的刘薇认为,可能是明末以来精英士绅阶层对于二郎神信仰的排斥,比如早在明弘治年间杨子器就在常熟捣毁淫祠,就曾撤去二郎神庙;清初曹寅在【重修二郎神庙碑】一文中便指出二郎神祭祀是「洋洋乎!非神之德之盛」,提议「克歆而替」,等等。

这是因为,在明天启年间【封神演义】出现之前,二郎神并不叫「杨戬」。除了李冰之子李二郎之外,还有赵昱赵二郎等等十多种二郎神的形象。

但在【封神演义】问世后,原本姓杨的民间二郎神形象,竟开始用北宋奸宦「杨戬」命名,这个「黑色幽默」更可能引起了戏剧创作者的反感。

事实上,早在宋元时,坊间便已流传【勘靴儿】的故事:

宋徽宗的韩夫人因养病,住进太傅杨戬家(没被设定为太监)中,病愈后到二郎神庙还愿。庙官孙神通懂得妖法,于是伪装成二郎神,夜夜与韩夫人幽会,杨戬在请人捉拿失败,仅打落一只靴子,杨戬威胁地方官员办案,最终王观察、冉贵等办案人员顺藤摸瓜,将孙神通抓获处死。

在【封神演义】问世的同期,冯梦龙编写【醒世恒言】时,还将【勘靴儿】扩写成了【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二郎神」和「杨戬」,两个词在民间结了不解之缘,杨戬却成了二郎神的代名词。

原本元明杂剧里有【灌口二郎斩健蛟】、【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等故事,主角都是道士赵昱,赵昱和玉帝没有亲戚关系。

明佚名【二郎搜山图】,【二郎神醉射锁魔镜】杂剧便是类似题材

由于戏剧创作者反感这种生拉硬扯,「杨戬」成为民间人士眼中的二郎神后,二郎神为主的戏剧变得极其少见。乾隆时,杨潮观还撰有短剧【灌口二郎初显圣】,歌颂李冰父子治水的功绩,也和杨戬没有关系——当然,就像民间宗教会祭祀鸿钧甚至周青一样,这并不妨碍清代老百姓把三只眼、拿着三尖两刃刀的角色,作为灌口李二郎祭祀……

二、【沉香劈华山】的影响

二郎神虽然在【西游记】里捉拿过孙悟空,但是由于后期再度出场时,二郎神和孙悟空关系良好,其实并没影响到他在民间的风评。

可以确定,二郎神的形象「由善变恶」的转折点是以「沉香」为主角的「劈华山」故事(宝莲灯)。但一味指责「沉香劈华山」的故事是抄袭,反而是不正确的。

早在元人张时起就曾作杂剧【沉香太子劈华山】,徐渭曾提及南戏中有【刘锡沉香太子】,虽然内容失传,但是可以想象到题材是「劈山救母」。

另外,嘉靖年间的戏剧选集【风月锦囊】、万历年间的【大明天下春】中,都收录有沉香的父亲「刘昔」和华岳女神相遇结合的选段。「沉香劈山救母」的部分都未被收录,但是从剧情和唱词与之相类似的莆仙戏【刘锡】来推断,可能「沉香劈山救母」最初没被当做重点,父母一代的故事占了篇幅的半数。

另一方面,「二郎神劈桃山」的传说可能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早。事实上现存最早提及这个故事的书籍,就是万历二十(1592)年出版的世德堂本小说【西游记】,故事也非常简陋。

胡适曾经收藏过的【二郎宝卷】落款是「大明嘉靖三十四年壬戌刊」,因此过去曾经被认为影响了小说【西游记】,但是由于此书中出现了万历四十二年才被封为「伏魔大帝」的关羽等等后世元素,近几年已被学者认定为西大乘教(罗教)信徒托古,在崇祯元(1628)年前后炮制的,内容也是宣讲西大乘教教义多于故事内容。

而且【二郎宝卷】中设定将二郎神的母亲压在太山下的是孙行者,孙行者被救出母亲的杨戬反压在太山下,之后才遇到唐僧取经将他救出。后续的所有沉香为主角的故事,但凡提及二郎神、三圣母父母故事的,都没有延续这一设定。

民间故事的齐天大圣孙行者,并不像动画和电视剧那样是沉香的师父,恰恰相反,在「沉香故事」中但凡孙行者出场,必然和二郎神情同手足、狼狈为奸,二郎神也全然没有提及孙行者曾经镇压过他的母亲,反而是一起迫害沉香的母亲三圣母、试图谋杀沉香,最后一起被沉香击败。

【新刻宝莲灯救母全传】里恶毒的孙悟空(

这种民间艺人捧冷门(新)角色的现象,在清代以后非常常见,比如说隋唐系列存在踩秦琼推罗成,踩罗成推李元霸,踩李元霸推罗松的过程;薛丁山射死薛仁贵,薛刚又坑死薛丁山……总而就是一代版本一代神,我叫版本我最刁。

所以说,很有可能早期「沉香故事」里,本来就有某个迫害三圣母的兄长角色之类的(但不是网上说的华山二郎,不存在这么个神)。由于二郎神信仰的衰落、和杨戬取代赵昱成为民间二郎神的名字,戏剧创作者不再把二郎神敬为神明,反而看到「二郎神」、「三圣母」名字相近,就把「二郎神」随意当做了「三圣母」的恶毒兄长的名字随意使用。

这样,在【西游记】里关系良好的孙行者,也莫名成了二郎神的帮凶……

现存的【沉香宝卷】之类的清代民间文学里,大多并没有提及「二郎神劈桃山」的神话,可能早期编故事的人也没有意识到二郎神也存在过类似的传说。

可能是在流传的过程中,弹词【宝莲灯华山救母】等的版本作者偶然听说「杨天佑和玉帝的女性亲戚结合」的故事后,发现「舅舅居然也劈过山」,「童年的回旋镖正中第三只眼」,非常有戏剧性,于是就愉快的让救过母亲一次的二郎神,黑化关了自己的妹妹,并且设定沉香在学会法术后去偷二郎神当年劈桃山的斧头,失败后变成外公、外婆的模样训斥二郎神,让二郎神协助劈山救母,等等。

由于宝莲灯故事的兴起,已经相对衰落的二郎担山、劈山救母系列也焕发第二春,扩充出【新出二郎劈山救母】之类的鼓词,但是内容谈不上精彩,影响较低。有的版本甚至从【宝莲灯】那里汲取设定,加入原故事中不存在的三圣母和宝莲灯……

三、建国后的影响

由于【宝莲灯】和【西游记】「大闹天宫」部分的影响,二郎神作为天庭的小打手、神可以「踏入同一条河流」,在绝大部分戏剧里是作为反面人物出场的。

比如说建国前有个和「宝莲灯」内容十分类似的剧目,叫【泗州城】,是由元杂剧【泗州大圣锁水母】演化而来,原先自然是【西游记】里大圣国师王菩萨也曾提及几句的「锁水母」的故事:

泗州虹桥水怪修炼成精,自称水母娘娘,将泗州州官之子时延芳抓回水府,想要与其成亲。延芳假装答应,将水母灌醉,偷得避水明珠后逃走。水母醒来后,水淹泗州,讨要宝珠和人。观音前来相救,派 孙悟空、二郎神 等天兵天将与水母争斗,都不能将其降服。观音于是化作路边的老妇人。水母战后饥饿难耐,向老妇人买面条吃,不料下肚后变成锁链,将内脏拴住,只好束手就擒。

考虑到元杂剧里通天大圣孙悟空,还和「巫枝祗圣母」(水母)是兄妹,这个故事里,除了时延芳没跟水母生猴子外,其实是和沉香故事是一个套路的……

但是上世纪50年代,周总理指出,戏中孙悟空镇压水母,与一贯反抗强权、争取自由的形象不符。表演者张美娟便对剧本进行大幅度改动,形成的新剧一般采用【虹桥赠珠】 [1] 的名称:

凌波仙子与白永相爱,仙子将宝珠赠予白永。 二郎神 率天兵天将前来,欲拆散二人。凌波仙子率水族反抗。白永以宝珠助阵,击败二郎神。

二郎神:啊?我打水母,真的假的?

总体来说【虹桥赠珠】里二郎神形象倒是没被丑化

再比如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里的「二郎神」,作为孙悟空的对手,形象就不是那么的英俊潇洒、甚至有些可憎——毕竟不需要考虑后面二郎神还会再度出场。

86版【西游记】里,由于二郎神后面还会帮助孙悟空捉拿九头虫,形象其实是很正派的。

1992-1999年制作的大型动画版【西游记】,深圳日中天动画艺术有限公司制作的前七集里,二郎神有登场,嗯……

小时候看的感觉是「小别致长得真东西」……

由于孙悟空在建国后,是作为反抗天庭的正面角色,自然不太可能被当作反派,建国后新编的【宝莲灯】戏剧里,孙悟空并没有作为帮凶,结果反派的戏份全加到了倒霉的二郎神身上。

比如1976年河北梆子舞台剧电影版本的【宝莲灯】: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1984年出的【西岳奇童】,形象也一样不佳。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1999年出品的【宝莲灯】里的二郎神形象……

童年印象是这个大鼻孔坏舅舅最后被压了,相当大快人心。

总体来说,二郎神形象好转应该是始于2005年【宝莲灯】和2009年【宝莲灯前传】电视剧,之后的二郎神形象基本不再是丑角了。

敝人写得有关【西游记】的其他答案:

参考

  1. ^ 其实建国前就有这个别称了,但是内容是【泗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