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翟天临事件」的本质,是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契机

2019-02-28影视

撰文丨大胯

声明

  • 如果你现在内心浮躁,请关闭这篇文章;
  • 本文需要逐字逐句地阅读,否则难以理解文中的逻辑;
  • 如果你能顺利看完并理解全文,很荣幸!我们是同一类人。
  • 「翟天临事件」发生之后,网上更多弥漫的是对于翟天临和相关高校的声讨,网友的评论往往都被引向了情绪化。从表面上看,这桩事件貌似带来的是负面影响,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来看:

    「翟天临事件」又何尝不是一次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大契机?

    2019年2月27日,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及培养管理工作,文中明确提出: 对于行为失范的导师,一票否决。

    从教育部发布的原文来看,的确是直到根本。

    表面上,「翟天临事件」的表现形式是:

    一个演员试图通过「高学历」来搭建自己的「多维竞争力」,最后搞砸了的故事。

    既然是故事,大多数人当然会把最多的注意力投射到最具戏剧性的一幕上,比如,「翟天临不知知网」,「40%造假」等细节上。

    实际上,如果我们深挖一下会发现:

    站在翟天临的角度来看,他选择「高学历」突围的这条路,从概率上看,是明智的。因为娱乐圈自古以来,普遍学历都不太高。同样选择「高学历」突围且较为成功的典范也有,比如,清华出身的李健。但总体来说,数量并不多。

    所以,可以说,翟天临起初是做对了「选择题」,即方向选对了。

    但俗话说:

    所谓的成功,就是解答题高手做对的选择题。

    乍一看,翟天临选择题的确做对了。但问题是,这句话成功的大前提是,首先要成为一个「解答题高手」,但从「不知知网」就可以看出,翟天临并不符合。

    有句话说得非常好:

    如果瞬间给一个普通人1000万粉丝,第二天,这个人最有可能「进监狱」。

    因为很多人只是看到了巨大粉丝带来的利益,却没有亲身体验从0到1000万这之间的点滴辛苦和感知。

    你能够理解多少人的不同观点,你就能够收获多少受众。

    这是「混迹江湖」的基础知识。

    一个普通人瞬间拥有了1000万受众,却对他们没有任何感知的积累,在这种「无知」状态下发布的每一句话,都可能伤及「无辜」,甚至导致巨大的灾难。

    当翟天临对外宣布自己是「高学历」,但自身却从未亲身走过一遍「高学历之路」,这个恶果就已经埋下了。之前没有爆出,只是缺了一根「引线」罢了。

    站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翟天临事件」不失为一次发展的契机。

    前段时间我还写了一篇题为【那些年,被我们过分高估的「美式教育」】的文章。 在文末,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从长远来看,我挺看好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的。

    有趣的是,中国应试教育的所谓「古板」的反面恰恰是:「充分参与到细节当中」。而这些细节必须是你亲身经历才能深刻理解。

    甚至,网上有句话值得深思:

    中国的应试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管束体系」。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之前,通过「管束」的方式,给他有价值的东西,虽然他当时并不一定觉得有价值。但本质是在传递一种「延时满足」的品质。

    这不正像我们平时所说的「父爱思维」么?通俗的解释就是:

    把你手里面那破玩意儿扔掉,爹给你好东西。

    本质是: 爱,但是有边界。

    而我们平时所过分推崇的「美式教育」,则恰恰相反,它更多表现出来的是「母爱思维」。通俗的解释就是:

    想要什么,妈给你更多。

    本质是: 只要你能干掉对手,要什么都行。

    最后的结果就是,恰恰因为我们能够充分参与到这些细节当中,哪怕是被迫参与其中,我的经历就好像被「数据化」了,存到了我们大脑的潜意识中。

    就好像是你早已忘记了一整首古诗,但当别人诵起,你就知道它曾经在那儿;当你升起某种情感却无以言表的时候,才发现,某句诗词却能与你产生共鸣。

    最可怕的不是问题暴露,而是问题潜移,众人默知,却无人敢提。

    它就好像是房间里的一头大象,大家都知道它存在,却假装看不见,时间久了,就真的看不见了。

    网上的一条评论很有意思:

    「翟天临事件」是打响中国研究生教育学术打假的「第一枪」。

    正如上文所说:

    很多坏事在变为好事之前,大家都不知道,只是缺了一根「引线」而已。

    祝吉安!

    题图: 大胯Keynote自制

    往期回顾:

  • 换个角度再看「自欺」
  • 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目标」
  • 那些年,被我们过分高估的「美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