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为什么「康熙怒斥群臣」片段被奉为经典?

2016-11-19影视

实名反对 @佩子临 对陈道明过于的拔高和不到点的评点。

佩文:「(陈道明)一方面手不释卷,线装版的【史记】【资治通鉴】【清史稿】甚至是去草原拍「御驾亲征葛尔丹」时也没落下,一方面无时无刻不揣摩角色的心理世界。」

佩子临文截图见下:

——

笔者荞麦花开答:扯吧。陈道明在【康熙王朝】中的基础读音错误(恃(chi)才傲物、后宫嫔(bin)妃)和基础史实错误(1.康熙:将士们,这条古道,五百年前铁木真从这打入的北京城,使大宋王朝剩下了半壁江山……2.明珠:皇上,大清律乃圣祖所定,虽当今皇上也应遵守。康熙颔首……)都不是一个两个。捧杀不是你这么捧杀的。陈对康熙一角的用心不是在文史方面(这方面不可讳言,一个「演员」陈道明,水平不比在座各位高多少),是在「戏」本身。这才是对一个「优秀演员+业余文史爱好者」的正确定位和准确认识。

关于陈道明在【康熙王朝】中的用心不体现在文史上,主要是在表演上,参下文:


石挥先生「乐章读法」的当代实践

——陈道明在【康熙王朝】中「正大光明殿」台词戏赏析

文/荞麦花开




陈道明是一个难得的兼擅生活化和话剧化两种不同表演风格的演员。他生活化的戏如【一地鸡毛】(1995)中小公务员小林,人浑圆,词儿也浑圆,没有他在【康熙王朝】(2001)、【长征】(2001)中那种棱角骨鲠之味,譬如7集3:40开始,下班回家的小林撞见小保姆(朱媛媛饰)偷偷给自己下鸡蛋面开小灶,他顺手拿起桌上还没吃的或是吃剩的黄瓜塞进嘴里,又像是数落又像是抚慰混杂着无奈憋屈「我无语了」百般滋味对小保姆嘟囔:「小雯儿啊,你总得让孩子先吃了吧!不是说不让你吃!等她吃完你再吃也饿不着你呀!」这段戏的要点是我们脸墩儿浑圆眼镜框浑圆胳臂也浑圆的小林同学连教育小保姆也没忘了嘴里包口食儿生怕落下了不吃白不吃不吃也是保姆吃,然后就听见这一连串台词车轱辘似的在嘴里转似乎也跟人似的「浑圆」起来——这一刻的包子脸小林,配合那贼无语还要耐下心来嘟囔的表情动作,别提多可爱了!——然而本文要说的重点则是陈道明铿锵澎湃的一段经典的「非生活化」台词戏:【康熙王朝】中康熙帝「正大光明殿」怒斥群臣。


康熙在乾清宫正大光明殿怒斥群臣腐败一段戏(50集版本的45集5:30开始),完成台本如下:


当朝大学士,统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罢免四位;六部尚书,朕不得不罢免三位。看看这七个人吧——哪个不是两鬓斑白?哪个不是朝廷的栋梁?哪个不是朕的儿女亲家?……他们烂了,朕心要碎了!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是痛心疾首,朕有罪于国家,愧对祖宗,愧对天地,朕恨不得自己罢免了自己!

还有你们,虽然个个冠冕堂皇站在干岸上,你们,就那么干净吗?!朕知道,你们当中有的人,比这七个人,更腐败!朕劝你们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肺肠子翻出来,晒一晒,洗一洗,拾掇拾掇!

朕刚即位的时候,以为朝廷最大的敌人是鳌拜;灭了鳌拜,以为最大的敌人是吴三桂;朕,平了吴三桂,台湾,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啊,朕收了台湾,葛尔丹,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乾清宫!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咱们这儿烂一点儿,大清国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想想吧,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哪?忘啦!那棵老歪脖子树还站在皇宫的后边,天天地盯着你们呢!


这段戏可谓【康熙王朝】全剧第一华章,从话剧演员具体的表演艺术分析,这大段台词戏总体上有一特点,那就是有平有兀,有收有纵,蓄势待发处如大江平铺,陡然震怒处如怒海澎湃,而神妙莫测令人醉心处尤在其波澜非止一叠,而是如长江三叠浪,浪浪叠更高,一段壮阔汹涌的交响大曲乃由几段有抑有扬的段子曲共同谱成。以下分段细析:


第一小段——自责。这小段戏演员的肢体语言是坐在龙座上,语言的总体基调是平顺下抑,是为稍后的雷霆爆发充分蓄势——有抑乃见扬。陈道明用平缓低沉的声调体现康熙自责的沉痛,如发起凌厉总攻前拿好桩站稳下盘沉身前驱的步兵前锋线,如即将掀起澎湃巨浪前黑压压涌来的「低」潮。但总体的平、沉之中又自有细微波澜:康熙平稳说完「当朝大学士,统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罢免四位;六部尚书,朕不得不罢免三位。」然后陡插一句「看看这七个人吧!」振起语势提领全场。这句之后的亮点是一个长停顿,这个长停顿结束之后,才开始「哪个不是……」表示确实留出了时间让你们「好好看看」这七个人。陈道明表演的细腻如此。「哪个不是两鬓斑白?哪个不是朝廷的栋梁?哪个不是朕的儿女亲家?……他们烂了,朕心要碎了!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是痛心疾首,」这段台词有高有低,但并无明显的快慢疾徐的区分,一直到这句「朕有罪于国家,愧对祖宗,愧对天地,朕恨不得自己罢免了自己!」突然加快语速,这四小句从句子语势来听简直是机关枪似的连成一串喷涌而出,在我们观众听去自然是精神为之一提一振,相信殿下躬听圣训的臣子们此感必然更为强烈——皇上突然提升玉音节奏,这是做完自我批评,开始要批评我等的节奏啊!


——果然,圣上以疾风暴雨之势破入第二小段,也由自责进入本场圣训的主题:责人。但闻陛下接着暴风骤雨「还有你们,虽然个个冠冕堂皇站在干岸上」然后猛地一个跑马立桩收束得斩截:「你们!」(猛地从丹田提气沉声吼出),「就那么,干,净,吗!」(一字一顿,精悍酷烈,令人想到顾维钧第一次和会发言「算不算是,盗,窃!」)值得注意的是陈道明配合台词表现的肢体表现——皇帝怒而起身离座,迈着沉厚有力的步伐走(冲)下陛阶,道及「你们」时伸臂手指殿下群臣。……第二小段算是整个长江三叠浪的第二个浪头,皇帝已站起身来,皇帝的语调也已站起来,但虽风狂雨暴,仍尚未霹雳雷霆。


第三段是整个交响大曲的主曲部分,也是由风平浪稳进入波翻浪涌终至怒涛振海的雷霆霹雳阶段。但这雷霆主曲开篇儿,却又是一段扬前之抑:康熙先一段自述伟业「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亲征葛尔丹」:「朕刚即位的时候,以为朝廷最大的敌人是鳌拜;灭了鳌拜,以为最大的敌人是吴三桂;朕,平了吴三桂,台湾,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啊,朕收了台湾,葛尔丹,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语音也平顺,一直到「就是在这乾清宫!」一句开始赫然发帝王之怒,声若洪钟,雷霆崩裂,嗡嗡回荡大殿之上。接下来一句「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又平顺下来,「咱们这儿烂一点儿,大清国就烂一片」重音在「一片!」分贝提升20,「你们,要是全烂了」分贝再提升20,「大清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分贝再提升20——可谓负重拾级,步步登高。接下来本场黄钟大吕的最高潮前边几经铺垫蓄势终是来到了:「想想吧,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哪」,语重心长,「才,几,年,哪」,语气尤为缓重,一字一顿,拉开间隙,似乎用尽全力挤出这四字,挤出每个字都那般艰难不易,凝眸弯腰直要把心窝子掏给臣子们——一个短暂的停顿,接着一声炸雷也似的狮子吼「忘啦!」伴随着雄浑的底气从胸腔中爆出,在肃静的大殿上滚滚碾过,康熙振臂一挥,手指全殿,「那颗老歪脖子树还站在皇宫的后边,天天地盯着你们呢!」「老歪脖子树」,这五个字由陈道明咬牙切齿地吼出来,凌厉又澎湃,如黄河之水竞迸壶口。如果换作「那棵树」,则味道大减,显得刻板、呆滞、没有生气,出不来康熙对臣子们恨铁不成钢的爱之深责之切的难以言传的况味。


话剧台词功力深厚的演员台词戏共同特点是注重阴阳张收高低抑扬。我们听唐国强演的诸葛亮骂王朗、斩马谡等精彩经典台词戏便可知。但陈道明台词更有两特点:一,棱角;二,疾徐。譬如我们听人艺的梁冠华、何冰等演员台词,似乎并无如陈道明康熙正大光明殿痛斥群臣、「千叟宴」敬酒辞(【康熙王朝】),顾维钧巴黎和会两次发言(【我的1919】)中那种高低抑扬的铿锵棱角之味。就我有限的观影范围,中国「现役」演员中似乎唯有鲍国安的台词有此类似特点(譬如唐国强的台词当然也很字正腔圆充沛高亮,但没有那种顿挫「棱角」之味)。而且鲍国安与陈道明还有一「似」:台词里较为刻意制造的快慢疾徐特别明显。听鲍国安在【三国演义】中曹操、【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听陈道明在【康熙王朝】中康熙、【长征】中蒋介石,可以明显感受到这点。放眼一众话剧演员,似乎都罕见这一类「渐变式」台词处理情形。具体来说,陈道明的康熙、蒋介石在台词的念白上,有时候有一种渐快渐慢的趋势,前边后边都还说得比较缓慢,中间就一溜儿说出一串台词不打标点然后戛然而止,这是有意识地制造一种台词内部的疾徐。在音调上,调子渐渐升高或降低。在响度上,声音渐渐响亮或微弱。这几点,应该都出于他的有意识。鲍国安、陈道明而外,其他台词功力深厚的演员,如唐国强,李诚儒,包括话剧界泰斗焦晃老爷子,听他的康熙、乾隆、汉景帝,台词里就听不出这几点「主观故意」。很有意思的是,陈道明这种有意识地、比较刻意地人为制造台词快慢节奏的处理,在【康熙王朝】、【长征】前后的剧里都很少见,即或是2007年【卧薪尝胆】里他演勾践,某些地方的话剧化舞台风处理较之【康熙】剧更有过之(如勾践振臂高呼「羞愧啊!罪人!」),仍很难找到类似【康熙】剧中那么「刻意快慢」的台词。所以我推测,这种处理有可能是在表演上一直不断探索、尝试革新的演员陈道明的一次有意识的「试验」。就如他以【康熙】、【黑洞】革新斯坦尼「人物至上」的表演原则,变「角色导向」为「演员导向」;又如他以【卧薪尝胆】尝试古装剧尤其是古装正剧引入浓厚的莎士比亚风格是个什么效果。这种尝试是成是败容当另说,但有这种不断的尝试,便是一个可敬的演员。大言一句,艺术家与一般演员的分野即在此。我自己直言,最初被陈道明的演出吸引,便是【长征】(这是我「正式初识」陈道明)剧中委座那一口十足「够味儿」的台词(如委座对幕僚谈以追剿为捻子次第削藩:「贵州的问题,也可以——同——时——解——决……」,破折号表示语调停顿拉长,特别有味道,实在过耳难忘)。(按:戏剧理论上有所谓梅耶荷德「假定性」、布莱希特「陌生化/间离效果」……从不同角度表示「‘新奇’对于表演,往往可收四两拨千斤之效」。陈道明是否受此影响?我对戏剧理论未有深入研究,迄今为止也尚未看到陈道明受梅、布二氏影响的明确资料,故无法断言。姑且提出这一种可能性于此。——末了再揣测一下,是否康熙之后反响不好,或者陈道明自己「反刍」,觉得这个「刻意快慢」的台词处理终究「有悖自然」,所以康熙之后的古装剧中他再没这么处理了?【卧薪尝胆】中勾践的话剧味儿在顿挫铿锵上,【楚汉传奇】中刘季的台词则如贫嘴张大民直接是泥土气了。)


再从表演实践深探一下表演理论:我们须知,斯坦尼对于演员如何体验角色的心理技巧方面提出过具有巨大说服力的见解;但是,他对于舞台台词的「体现」技巧,关注却甚少。也就是说陈道明在【康熙】、【长征】中以抑扬顿挫、疾徐快慢为特色的独特的台词念白,很难从「话剧正宗」斯坦尼体系中寻求表演资源来源。陈道明、鲍国安这一路台词风格,可能另有滥觞。【石挥的艺术世界】一书载上海戏剧学院原导演系主任胡导一篇文章——胡先生可谓慧眼,着眼于「填补斯坦尼、哥格兰等人理论空白」的高度,拈出了石挥「舞台语」话剧台词理论,敲定了其在整个表演理论版图中的重要地位。胡导谈道:石挥先生在所撰【舞台语】一文中,告诉人们:他孕育过一个美好的创作理想——「舞台对话应该像动听的歌唱」。论文提出了基调、变调、主音、装饰音、颤音、呼吸运用等若干(我们现在看来全属体现性的)技巧,在这基础上石挥论述了他在【正气歌】的文天祥形象创造中对自己「杜撰」的命名为「乐章读法」的这项技巧的运用;最后,展示了他借鉴交响乐乐谱符号作基础并作了增添、丰富所创造的「舞台语符号」。石挥谈及他在话剧【正气歌】中演文天祥所用「乐章读法」的构成:全剧九章分三个顶点,三个介绍段,三个进行段。我读后不禁联想——陈道明康熙「正大光明殿」一段台词戏在艺术美感上与之颇有同趣,如上文所写「一段壮阔汹涌的交响大曲乃由几段有抑有扬的段子曲共同谱成」。就目前看到的陈道明所有访谈中看,他提得最多的是国外的达斯汀.霍夫曼,似并未言及石挥、于是之等吾国老辈;但李雪健、姜文、张国立等都曾表示石挥是自己最欣赏最佩服的中国演员,与上述几位同辈分地位成就的陈道明,若说没有看过石挥的表演、没有读过石挥的【谈艺录】、没有沾丐过石挥的残膏剩馥,可能性似也不大?——陈道明历史剧演出中除了注重话剧台词基本特点「阴阳张收」而外,复有特别强调的顿挫抑扬、快慢疾徐,后一特点尤「特」,似乎难以在人艺、上话等老辈或同辈演员中找到表演资源来源;然而中国表演界第一人石挥,这位话剧皇帝,他曾有那么卓越的「舞台语」话剧表现——故而,若说陈道明从石挥的表演遗产中获益,似乎不无可能?石挥提出话剧舞台的台词需要有音乐的乐章美,陈道明音乐修养也较好(会很多乐器,钢琴弹得尤好),他对石挥这一「舞台语」理论的领悟自必能深。陈道明友人、著名演员李诚儒有段话,可为陈道明从音乐(钢琴)中要「演出」之「旁证」:「陈道明钢琴弹得非常好,钢琴的灵魂也是节奏,如果一个演员既不会京剧又不会弹钢琴,那你的节奏从何而来。演员与京剧的关联性就是节奏,节奏包括形体、语言等。在这里举个拍戏案例,王铁成在演周恩来的时候,当他在演贺龙追悼会这场戏时,节奏就是京剧的哭头,不能哼出来,只能在心里根据节奏慢慢抬起头、落下泪,这就是京剧节奏与现实拍戏节奏的完美结合。」——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文艺上这一现象的存在:后辈并未沾丐前辈艺术巨匠的经验遗产,而是自个儿琢磨「无师自通」最后竟与前贤「暗合」。但不论哪一种情况,我们都不妨可以说:陈道明在如【康熙王朝】中「正大光明殿」一场戏的煊赫台词表现,实在可以算是石挥先生卓越舞台风采的当代嗣响——这是石挥先生「乐章读法」在当代表演界的成功实践。


2016年3月10日写于成都


【回响】

友人「诗酒醉洛阳」:我也揣测一下,其实这种「乐章读法」并非「有悖自然」,而是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如康熙斥群臣,以天子之尊发堂皇正论,事涉宰辅,实关社稷,非田家翁训责劣子可比,只有用这样一种特殊的话剧表演形式才能表现这种宏大感与庄重感,故宜用于历史人物(尤指位高权重者),不宜用于里巷平民,宜用于朝堂政议、邦国外交(子曰:不学诗,无以言。盖因春秋时诸侯使节所用外交辞令,皆出【诗】之雅言,即如今日外交部发言人及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措辞都力求铿锵有力,以示庄重),不宜用于同僚讨论、单独对话。这一节给我印象之深,居全剧之首,应是剧情内容与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才有的震撼效果。远一点来说,话剧化与生活化实为一体两面,要视具体情形而定,因此康熙可以如此训斥臣工,却不会和女儿这样说话。……荞麦兄对表演的热爱,我远不能及,将来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俟同好有志于「陈学」者,其有意乎?


如何评价陈道明的表演?移步此处:

如何评价陈道明的演技? - 荞麦花开的回答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