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大明王朝1566】里有哪些细思恐极却又颇有受益的细节?

2016-11-10影视

这部剧最让我细思恐极的,不是哪一个细节,而是整体逻辑的严密性。

就海瑞上疏一件事来说。

本来以我们一般印象中,文官犯上谏言,形象无非是脸谱化而已,况且印象模糊中,事情动机经过很难有直观的理解。而剧集却用更高的视角和多线程的叙事,将这件事前因后果演绎的精彩万分。

严嵩倒台,但是嘉靖的两宫一观还要修,他让内阁配合他筹钱,徐阶推脱,所以他用了赵贞吉,赵贞吉为嘉靖提出的省钱办法有两条,一是山东赈灾银省了,让江南各省帮助赈灾,二是官员的俸禄继续欠着,让各级官吏公忠体国。

这两条都有非常冠冕堂皇的说法,但恶果却在仅仅一集之后就立刻体现出来了,没得到及时赈济的灾民进京,饿殍遍地,被欠俸的百官大闹户部,鸡飞狗跳。

剧情安排巧妙就在,这两件事恰恰海瑞这个户部小官都是亲历者,被派去京城外开粥蓬的是他,被派去应付讨薪挨打的还是他。

海瑞在改稻为桑一事中,早有直言天下大弊的觉悟,所以到此时他受李时珍鼓励,上疏顺理成章。

百官讨薪讨到了玉熙宫,却不敢直面嘉靖,只能拿内阁说事,而海瑞下定决心说话,却无法让皇帝听到他的话,于是求教李时珍。

玉熙宫外,嘉靖面都不露,默许了陈洪毒打百官,而心怀怨怼被轰走百官,被裕王和徐阶安抚后,只好回去写贺表,而这恰恰给了身份低微的海瑞一个直接把奏梳递到嘉靖面前的机会。

嘉靖大怒之后,下狱海瑞,令百官论罪,但经历了上面两件事以及其后续的官员们,虽然惧怕天威,也未必喜欢海瑞,但在这个时间点上,却不得不承认海瑞说的对。

于是陈洪替嘉靖质问百官海瑞之罪,却只能得到李清源一个骂人不对的答案,赵贞吉将王用汲说成朋党,反而被群臣孤立,裕王一党此时也觉得哪怕被嘉靖猜忌,也要保一保海瑞。

大明王朝从严党改稻为桑一直演绎到这里,自皇帝而始的种种恶政,终于让各有私利尔虞我诈的朝臣百官们都感到了难以忍受。

一人之心千万人心,满朝文武用沉默表达立场,所以嘉靖恐惧地感觉到四十年来他第一次被满朝上下给孤立了,在有了一丝丝自省以后,只好再次玩弄权术,放了海瑞。

这就是这部剧逻辑的严丝合缝之处。

从上疏动机看,海瑞早有上疏之心,但直接原因却是被城外灾民惨状触动,而灾民进京,是因为赵贞吉让户部挪用了赈灾银给皇帝修万寿宫仁寿宫,根源在于嘉靖。

从上疏策略上看,海瑞能让嘉靖看到奏梳,是因为他以写贺表的名义拖到了最后一个时辰,而要求百官写贺表,是嘉靖要向心生不满的百官展示天威,而百官为何心生不满,因为赵贞吉挪用了本要补发的欠俸来给皇帝修两宫,根源在于嘉靖。

从上疏前看,海瑞上疏唯一的支持者是李时珍,而李时珍为什么被贬,因为他谏言劝阻皇帝修道,根源在于嘉靖。

从上疏后看,想保海瑞的是官员中的大多数,为什么他们要保这个不讨喜的人,因为即使大明官僚阶层政体腐败不堪,但具体到每一个官员,终究是希望能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工作升迁从而获利,但来自皇帝本人的贪婪与压迫,在被纵容滋长四十年后,终于让即使是中庸之人的这一点小私心也变得岌岌可危了,嘉靖这个人在皇权加持下,以一人夺万人,根源依然在嘉靖。

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演绎,一切看似充满偶然与巧合,但其实都是必然,这就是完整看完这部剧,让我觉得最大的细思恐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