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电视剧【汉武大帝】的历史还原度处于什么水平?

2012-06-03影视

随便说吧,想到哪说到哪。整体来说,大局还原度很高,情节上改编不少。文戏比武戏好。

1.时代气质。

给人感觉就是这是汉朝,不是批了皮的清朝。服饰也算考究。就这点,这部剧就称得上好剧了。

不过龙袍的颜色是不是不对啊?秦属水德尚黑,而汉属土德尚黄。我随便查了下说是到汉文帝时龙袍已是黄色。就算不管这个,武帝朝改正朔易服色,大臣朝服都统一黄色了,皇帝还穿黑的。

2.汉景帝。历史上的汉景帝是一个刻薄寡恩、腹黑狡猾的明君,剧里还原得还不错。不过历史上的汉景帝城府更深些,骗杀晁错,以及栗姬拒绝景帝托付后代后景帝心中不爽但并未发作,剧中的真性情一点。整体来说还原度还挺高。最神的一笔就是刘荣之死,想让你觉得是景帝成心让郅都逼死刘荣,然后让你觉得是王太后的手脚(窦太后和汉武帝后来这么认为的),可仔细想想好像还是汉景帝的手段。

3.汉武帝。汉武一朝人才济济,有评价称武帝爱才不惜才,倒也未必,卫霍和桑弘羊等倒是一直被重用,董仲舒主父偃这类则是用完就扔,很无情的实用主义(有价值的就用,价值榨干就扔)。剧中有些太欺负卫青了,为了表现武帝的帝王权术。整体来说,还是重复还原了武帝雄才大略又刻薄寡恩(真像他爹)的特点。

4.李广。剧中对这位老将充满同情,改编了结局也改了点人设。杀霸陵尉的黑点倒是没放过。至于李广为何不能立下封侯之功,剧中给了个数奇这一说法,也暗含了其治兵不严、善守不善攻的毛病(对老将的几次评价,没点李广的名字)。历史上李广在漠北之战中奉命包抄迷路,面对卫青派去了解情况的人时含恨自杀,剧中死得倒是悲壮。

5.霍去病。剧中对霍去病刻画得真不错,豪气干云、家国大义但又有不恤士卒、贵族习气,形象还算丰满。对其大胆的战法也有刻画。不足之处在于令两千年来无数将军梦寐以求的封狼居胥,竟然用战报打发了,实属遗憾。对了,骠骑将军是武帝为霍去病始设,武帝朝第一次主动出击时公孙敖不是骠骑将军,而是骑将军。

6.卫青。剧中对一代名将的形象刻画,可谓在国国容,在军军容,作为大臣的卫青低调谨慎,作为将军的卫青气势逼人。接下来吐槽开始。不过剧中的卫青在前期比史书记载的要发达,后期更窝囊,这个有不少考证。卫青龙城之战后封关内侯,剧中有称万户侯有误,封关内侯还不算封侯,而且卫青本人一共也只有一万多户(史记一万一千多,汉书一万六千多)。另外对卫青的战绩中斩首数有明显夸大,比如收复河套之战把斩首几千吹到斩首几万,漠北大战把斩首万九千吹到斩首四万九千,其目的大概是为了让卫青的斩首数和霍去病接近些吧,免得显得卫青名不副实。事实上按史书记载的斩首战绩也是出类拔萃的,再加上其在骑兵战术的开创之功,与韩白等并称可谓名副其实。霍去病这个人肉GPS属于开挂。(至于为何卫霍斩首数差距大,我猜和卫青多是击溃战而霍去病多是歼灭战有关吧,卫青战法虽然有开创之功但后期似乎主要还是和敌主力对战,而霍去病则是以集中兵力在敌后方扫荡零散部落。或者说,卫青打仗主要以夺取物资、消灭敌主力为目标,而霍去病则以杀伤其人力储备为目标。以首级功论霍去病功大,也难怪将军们相比跟着卫青更喜欢跟着霍去病。)

7.接着卫青,就说卫青漠北大战与单于主力的大战。历史上是一场遭遇战,卫青使用武钢车为阵的新战法构建正面防守,趁大风起沙尘遮蔽视线时行两翼包抄,在双方差不多一比一交换比的大战中击溃敌军,单于率几百亲兵逃出,卫青率几千人没追上。此役汉军损失九千人(应该基本是击溃前的损失,击溃后就是一边倒),斩首一万九千人,单于王庭实力应该是基本覆灭。这也能解释为何卫青不加封、部下没有封侯的原因,两人失期、放跑单于、出征损耗巨大足够抵掉卫青的军功故而不益封,部下可能也未达到封侯(第二十等爵通侯)标准。但应该仍有不少封爵进爵的。按剧里设定,斩首四万余人却大将军不加封手下不得侯,这根本说不过去。

8.漠北大战的战略目标。剧中是一支灭单于主力一支扫荡单于王庭,而史书记载则是一支战单于一支战左贤王。想想也知道,按剧里设定,扫荡后方的部队能和打主力的一样吗?这也是不实之处。

9.接下来就是各种穿越戏改编戏了。单于的时代与关系,中行说的时代,武帝的后宫,一只猹的人设以及与各王子的关系,这些都有为了剧情需要的各种改编。此外就是历史事件的张冠李戴,包括细柳营事件(文帝改景帝)、丞相职责(文帝朝陈平周勃改景帝朝窦婴周亚夫)、民谣(兄弟二人不能相容那个,文帝与淮南厉王的改景帝梁王)、扮卫士(故事中的曹操,改成少年武帝)。

10.人设大改。韩嫣。窦婴的形象也有明显拔高。

11.外戚。窦太后去世后汉武帝重用王姓田姓外戚,应该是合理的安插外戚限制老臣的势力,怎么剧中弄得好像被逼的似的。武帝确实也在逐渐培养忠于自己的势力再挤掉外戚,但这是一步一步的。再就是卫家的问题,剧中也有体现,这个知乎上有不少分析。为了简化逻辑、体现武帝的法术诈力而有所修改,可以理解。

12.乱喊大将军。剧中人物担任过大将军的只有窦婴和卫青,有汉以来也就加个韩信,大将军的称呼没那么不值钱。

13.战争场面。七国之乱时应以车兵步兵为主,骑兵较少,剧中骑兵太多了,骑兵的发展只在文戏中体现而未在战争场面中体现。此外,只有在漠北之战中才有列阵而战,但打起来又成斗殴。古代战阵必是结阵作战,阵法乱掉则不但指挥别想了,士兵不明形势也易士气崩溃,古代的以少胜多之战很多都是充分利用信息获取能力的不足,造成一点突破后大军士兵不明形势慌张撤退,导致全军溃散,剧中未能体现。以漠北之战卫青部为例,即使卫青三面夹击单于本部,也只是杀伤大当,但单于就跑了,后来也是伤九千却获万九千级。当然了,这也不强求,也没几部拍好过。

14.战略。剧中详细展现了汉武帝每次战役的军事构想,显然是下了工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