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三国演义】里,罗贯中是不是写出了一个「我孝庄」级别的bug?

2023-05-21影视

三更了,回答就写这么多吧,应该不会再更了,谢谢支持!!!

就这?这种程度(算不算bug都另说,有回答说是传抄错误)的问题太没意思了,【三国演义】里要认真分析,那历史细节bug多如牛毛。

【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秀才就算了,不弟?科举制啥时候的?

【幽州太守刘焉】【青州太守龚景】:是不是还有徐州太守、冀州太守、兖州太守、并州太守······类似于现代的河南市长、山东市长

【玄德除授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定州中山府,这两词一眼也知汉代肯定没有

【何进大喜,遂点御林军五千。】:汉代禁军有羽林军,应是后世所谓「御林军」的来源,羽林军满打满算没有超过二千人,加上另一只禁军虎贲,也不超过五千人。

【西凉刺史董卓】:董卓从未担任凉州刺史,也不可能担任凉州刺史,因为根据三互法,董卓无法担任凉州地方官

【司隶校尉袁绍】【中军校尉袁绍】:第二回是司隶校尉,第三回变中军校尉,袁绍职位都没搞清,虽然两职位袁绍都当过。司隶校尉级同州牧,中军校尉不过西园八校尉之一,袁绍成为何进心腹后担任司隶校尉,不可能降级再去当什么中军校尉。

【刘虞平寇有功,封太尉。】【太尉杨彪】:刘虞平寇有功成为太尉,朝廷里又一个太尉杨彪,双太尉是吧?说个有意思的,刘虞自平定张纯叛乱封太尉后在【三国演义】里就消失了,为啥?因为刘虞后来被自己的下属公孙瓒搞死了,公孙瓒又是刘备师兄,有损刘备仁德形象,干脆再也不提,当没刘虞这个人。

【却说前将军、鳌乡侯、西凉刺史董卓】【卓自是威势越大,自领前将军事】【卓谓太傅袁隗曰:「汝侄无礼,吾看汝面,姑恕之。废立之事若何?」隗曰:「太尉所见是也。」】:董卓入京前已经是前将军,威势越大的结果是【自领前将军事】?并且在之后与袁隗的对话中被袁隗称为太尉,哦对了,根据这几回前后文,太尉要么是刘虞,要么是杨彪,要么是黄琬,太尉是什么烂大街职位称呼吗?而我们的太傅袁隗,仅次于皇帝的朝廷二把手,对一个区区前将军唯唯诺诺啊。

【荆州刺史丁原】:估计是并州抄错了,有意思的是,历史上,董卓入京时是并州牧。

谢谢支持!二更!!!!!!!!!

【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关羽是河东解人,不知为何小说写为解良,解良疑似解粱的误写,解县有解粱城。

【肃曰:「如某之不才,尚为 虎贲中郎将 ;公若到彼,贵不可言。」布曰:「恨无涓埃之功,以为进见之礼。」······封吕布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李肃劝吕布投奔董卓,这里设定李肃竟然已经是虎贲中郎将,按道理,吕布当比李肃位高吧?结果吕布也就封了骑都尉、中郎将,这骑都尉、中郎将也不知是不是两职位兼任还是一个联合起来发明的新职位叫【骑都尉中郎将】?按历史,【虎贲中郎将,比二千石】【骑都尉,比二千石】两职位根本拉不开差距,虎贲中郎将是禁军虎贲营的指挥,骑都尉是羽林营的监军,必要时可领军作战。至于中郎将要分两种可能考虑,是中央的固有的中郎将还是一般的中郎将,一般而论高级军职由低到高是校尉(都尉)、中郎将、将军,这三个大类还可以细分,但涉及到中央禁军的职位和一般军职则不能这样简单比较(例如北军五校的五个校尉虽然只是校尉,作为中央军精锐,都是比二千石的级别,非一般的校尉、中郎将可比)。汉代中郎将不像各种「杂号将军」,很少有「杂号中郎将」,朝廷常任的几个中郎将都不是杂号,是固定的,羽林中郎将、虎贲中郎将,以及左、右中郎将、五官中郎将,都是比二千石,而这几个中央常任的中郎将,其地位可能是稍微高于普通的中郎将的,吕布担任的中郎将未说明是上面提到的固定的几个中郎将之一,如果只是普通的中郎将,其地位可能还低于比二千石的骑都尉,即使吕布担任的是几个固定的中郎将之一,也只是和虎贲中郎将平级的比二千石。

看了以上这么一大段明白了吗,李肃作为虎贲中郎将说【如某之不才,尚为虎贲中郎将;公若到彼,贵不可言。】,结果吕布也就和李肃 平级 ······

【司徒王允】【司徒杨彪】【司徒荀爽】:我也不知道我大汉究竟同时有几个司徒?早在第三回,我们熟悉的王司徒就已经登场,结果在董卓议论迁都时,又蹦出来两个司徒,不过司徒荀爽可能是司空荀爽抄错了。

【卓视之,其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关西人也,姓华,名雄。卓闻言大喜,加为 骁骑校尉 。拨马步军五万,同李肃、胡轸、赵岑星夜赴关迎敌。】:看了上面的议论该懂了,李肃作为比二千石的虎贲中郎将,这华雄区区杂号校尉来统领他?

【温侯吕布】【董丞相】【董太师】:吕布和董卓的爵位、官职变化糊里糊涂的,小说中吕布杀丁原投董卓封的是都亭侯,但后来虎牢关吕布出场就成了 温侯 吕布,历史上吕布封温侯是杀死董卓以后的封赏······董卓的职位,小说中是一笔糊涂账,按小说所言,董卓入京时是前将军,结果董卓收服吕布后威势越大,于是自领前将军事,合着威势越大也就是把自己已有的官职确认一下,都不升个级的?议废立时,袁隗称董卓为太尉,孟德献刀时,董卓成了丞相,劝袁绍与公孙瓚议和时,董卓成了太师,关于这些职位变化,都是毫无说明的,袁绍与公孙瓚交战之初董卓还是丞相,过了界桥之战就成了太师。

【封弟董旻为左将军、鄠侯】:早在废立皇帝以前,董卓的弟弟董旻就【为左将军、鄠侯】,结果在董卓到了长安,【自号为「尚父」,出入僭天子仪仗;封弟董旻为左将军、鄠侯】,董卓对弟弟太好了,同一职位封两次!

【且说董卓行至荥阳地方,太守徐荣出接。】:董卓离开洛阳去长安,中途抵达荥阳。作者地理白痴初见端倪。

【时陈宫为东郡从事】:难道只有我疑惑陈宫怎么会当东郡从事?此时东郡太守是曹操啊!

【自是曹操部下文有谋臣,武有猛将,威镇山东】【山东一境,尽被曹操所得。】【却说曹操平了山东】【今曹操在山东,兵强将盛】:【三国演义】十分顽固的将早期曹操的地盘称为 山东 ,无论怎么理解山东一词,好像都不太符合······

【司空曹操】【操自封为大将军武平侯】【许褚曰:「愿借精兵五万,斩刘备、吕布之头,献于丞相。」】:熟悉这段历史的知道,【三国演义】进行了小小的魔改,历史上曹操在建安元年迎献帝以后封为司空,直到建安十三年才废东汉三公,自为丞相,而小说省略了中间阶段,让曹操迎献帝后就当了丞相。但是这一改动的不彻底,出现了不少bug。首先是曹操迎献帝后,小说说是【操自封为大将军武平侯】,这岂不是成大将军了?原来这句是抄的史书,曹操先是为大将军,以袁绍为太尉,袁绍拒不接受(大将军位在三公上),曹操于是把大将军让给袁绍,自为司空,而小说只抄了这句封为大将军,后续完全没交代,于是曹操按理该是大将军,但小说接下来却让曹操被许诸称为丞相,这也是曹丞相的说法第一次在小说中出现,曹操遭遇了和董卓一样的待遇,糊里糊涂成了丞相。

bug还在连锁,曹操在【自封为大将军武平侯】后对手下加官进爵,其中【郭嘉为司马祭酒,刘晔为司空仓曹掾】,这司马祭酒是司空祭酒抄错了,司空祭酒和司空仓曹掾都是抄史书,原本没错,但是那是因为曹操此时是司空,但既然曹操是丞相(或者大将军),司空祭酒和司空仓曹掾也就根本不是什么重要职位了。

bug继续连锁,官渡之战前陈琳写了一篇讨曹檄文,【三国演义】原文照抄,其中一句是【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棺、徐璜并作妖孽······】,作者前后都不对校一下吗?曹操在小说中什么时候担任的司空????

三更,差不多就结束吧,太长大家也腻了。

【我表你为折冲校尉、殄寇将军,克日领兵便行。】:孙策向袁术借兵,袁术表孙策为【折冲校尉、殄寇将军】,同时任为校尉和将军么?原来史料原文是【术表策为折冲校尉, 殄寇将军】漏写个行(代理、暂任之意)字,意思都变奇怪了。

【却说张英败回见刘繇,繇怒欲斩之。谋士笮融、薛礼劝免,使屯兵 零陵 城拒敌。】这个错误影响到神亭岭的位置,以至于传说太史慈和孙策单挑的神亭岭都讹传到湖南永州去了。零陵疑似秣陵的误写。

【急聚长史杨大将,都督张勋】:【三国演义】著名笔误,作者抄写袁术手下时将【长史杨弘、大将张勋】中的弘字漏写,断句成了【长史杨大将】,又有人自做聪明在张勋前加都督二字,一个小说原创人物【长史杨大将】诞生了。

【操唤 车骑将军 车胄权领徐州】:车胄官至车骑将军!厉害!顺便同时期朝廷还有【车骑将军国舅董承】!双车骑将军!

【操曰:「洪 年幼躁暴 ,徐晃你须晓事!」晃曰:「累谏不从。当日晃在关上点粮车,比及知道, 小将军 已下关了。晃恐有失,连忙赶去,已中贼奸计矣。」操大怒,喝斩曹洪。众官告免。曹洪服罪而退。】:年幼暴躁小将军曹洪?不知为何,潼关之战时竟把曹洪描写成年轻将领,甚至徐晃称其为【小将军】,殊不可解。

请原谅写不下去了,【三国演义】里的官职问题、地理问题、逻辑问题(前后文不对应)等颇多,以上不过略举一部分。

官职、制度之类以上多有列举不提,地理问题应该是个重灾区了,我翻看大概,著名的关羽千里行且不说,曹操的都城在哪,小说作者好像自己处于一会清楚一会糊涂的状态,一般情况下,小说把都城定在许都,但是在一些时候,又变成了邺城,因为铜雀台故事,作者清楚知道发生邺城,但大部分时候小说中曹操都设定在许都,而曹操晚年其实在洛阳,这点作者颇有些感觉出来了,但小说十分执着许都,于是出现了樊城之战曹操从许都出兵救曹仁,中途路过洛阳的诡异路线【时曹操在许都······亲统大兵,径往洛阳之南阳陵坡驻紥,以救曹仁。】

逻辑上,众多的人物年龄bug讨论很多了,曲阿小将的推理故事颇有后现代的气息,小说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多有,一方面可能是作者写着写着自己忘了,又有些是直接抄书结果和小说设定出现矛盾,亦有因素可能是【三国演义】经过太多不同作者删改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