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科学

为什么古代科举不考数学?

2024-05-15科学

这个问题的前提,是默认懂数学才能管理好经济。

而管理好经济的前提,则不难推断是经济需要数学。

这在现在是常识。即便一个普通人,也会面对交税,保险,股票,理财等等方面,都需要数学。

但在古代,则未必是这样。

比方说,我们把艾萨克牛顿爵士从17世纪的伦敦凭空揪出来,扔到北京。给他一个宛平知县。

牛爵士的数学水准,毋庸置疑,在那个时代,谦虚点说,宇内少有敌手。有来自同乡的传教士,给他献计献策。爵爷,按我大清的路数,您当这个官得请师爷,一个刑名,一个钱谷。牛爵爷一想,异邦的法律我不懂,兴明师爷得请,但钱谷,就爷这数学。不需要啊!

然后牛爵爷兴致勃勃往知县衙门二堂一坐,账本一翻。嘶…这个…

他要早过来几十年,赶上天启崇祯那会儿,各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或许还有用武之地。我大清开国,按金庸先生的说法,讲究4个大字,永不加赋。虽说老百姓实际的税赋比明朝末年还惨。但好在上头有明文。

所以什么是好经济?朝廷朝你要多少税,你能把这个税敛起来交出去,就是好经济。这里对数学的要求,就是单纯认识数目字就行。稍微复杂一点,你家多少亩田,按税制总共交多少,这能用得到乘法。再复杂一点,老杨家借了黄老爷的钱,一年三分利,5年之后应该收回多少。这里用到了复利。按绝对的数学知识,这是现在小学范围。但这个牛爵爷就已经用不上了。官府不能公然发高利贷。这是黄老爷家狗腿子管家的差事。

所以你看,古代发展经济,它要数学吗?不能说绝对不需要。但能把科举尤其八股文倒腾的溜光水滑的。那帮人的智商,从零开始学数学学到会复利,几个月的时间足够。但你科举要考数学,你得出什么题目才能有区分度?

打个最直观的比方。哪怕现在,高考数学的知识,有多少人一辈子都能用上?恐怕考完了就扔的还是绝大多数。那么在古代,哪怕科举也考数学,哪怕科举的数学也像现在这么难,但他一定是更然无用的。牛爵士坐在宛平的县衙里,他拔根汗毛都能榨出三斗三升数学,但是没有用。

这就是黄仁宇在万历15年里重点讲过的体制问题。天朝有几千年的帝国传统,但总的来说,并没有形成依赖数目字的管理体系。在整个帝国时代里,朝廷所需要的数学都维持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准。就算另辟蹊径,用科举选拔出无数数学奇才,也并不能因此推动社会进入新的变革。

在这种情况下,选拔人才的标准,尤其在经济上的标准,实际上基本上是吉祥物。你属下的经济,最根本仍来自于农业,主要看天吃饭。假使你能每年如常把税收上来,你至少是合格以上。假使你就任这几年风调雨顺,也不闹蝗虫。不但朝廷税收丰裕,老百姓也有饭吃,路不拾遗,野无饿殍,那你就是大大的能吏。假使在这种情况下你还不贪……我大清简直不配拥有你这样优秀的官员。

而这些东西,显然跟官员个人的数学水平,甚至官员体系的数学水平,并没有多大关系。所以既然是选吉祥物,我为什么不选一个看起来好一点的吉祥物?八股文迂腐,封闭,机械。空虚,无法定量定论,作为一种选拔形式,它几乎拥有所有的弱点。但它唯独有一点值得正视的是它的本心是代圣贤立言。即使这个本心,后来也几乎全部消磨殆尽。但多少年圣贤书读下来的,道德底线还是多多少少比纯粹的奸商高一点。

所以即使牛爵士数学通神,但他并不能改变宛平县的现状。就算他请钱谷师爷也白搭。钱谷师爷的数学一般情况下会比普通人强,因为毕竟要算账。但他们压箱底儿的,不是超越常人的数学能力,而是某县某地土地状况的底档,以及用这个底档去和官绅老爷们打嘴仗逼他们交钱的能力。要不然只要本县一年考出几个范进,过不了几年,老爷就得喝西北风。真正的老百姓,说实话,怎么拿捏都成。他们在你的管辖范围内,生杀操之你手,你管他要多少钱,甚至拿喜儿抵债,谅他们也不敢不给。但官绅老爷们不行。和他们打交道,逼他们让步,这需要专有一套法度,而不是数学知识。

这就是古代科举不考数学,同时也不考理化生,不怎么考政史地,到最后只考八股的原因。科举的目的,是广泛的遴选人才。而王朝对人才的标准,底线是你可以什么真本事都不会,但是你应该是个好人。只要你是好人,你坐在那个位置上,就能带动你的地方或者你的机构,具体发挥作用。而你的那个地方或者机构,无论是王朝的具体哪个州县还是六部的具体哪个司办,都不太在乎你个人的业务能力。

当然你要是个人能力出类拔萃,那更好,艺多不压身。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能安民,武能杀敌,会七八国的英语,六部工事尽皆精通。但凡皇上不杀了你,他肯定重用你!但这种人,几千年来也没出过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