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科学

有哪些看似荒谬,其实很科学的理论?

2015-04-27科学

四进制逻辑中,0、1、2、3、10等数字被赋予了未知、存在、运转、平衡、质变等的含义。

相较于更贴合现实更加常见的平衡和运转,未知和存在则是相对抽象和罕见。

在这里,引入四进制思维方便入手。如果四进制逻辑是客观的,对应的四进制思维则是偏主观的存在。两者的关系就像是光线与视力、声音与听力的关系。

因为两者的相互作用,四进制思维可以认为相当于「四进制逻辑+1」。

但因为四进制思维的主观倾向,四进制思维终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四进制思维又不完全等于「四进制逻辑+1」。

所以,四进制思维就只能被当做是一个虚拟的「1」,介于四进制逻辑中未知与存在节点,即0到1间的虚拟存在。

想要验证四进制思维是否准确,就要在四进制系统这个环境下进行实践和验证。只有符合实际的,相关的思维才是真实的,对应的才是真实的存在。

这就像是方程式里需要求解的未知数,如果方程式求解正确,得到的才会是符合特定环境的正确的解。

考虑到「未知」这一节点在部分情况下本身就是在特定参照物下才有意义的节点,部分情况下可以认为四进制思维对应了四进制逻辑中未知到存在节点的过程。

而四进制思维相当于「四进制逻辑+1」的特点,也可以映射四进制逻辑中平衡节点到质变节点的过程。同理,在四进制逻辑的其他节点处,这一结论也是适用的。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至少部分正确的结论,那就是四进制逻辑中突破平衡等关键节点,寻求质变等下一节点的部分契机,存在于四进制思维上。

以平衡节点为例,四进制逻辑中平衡所处的节点为3。而四进制逻辑的基础循环为0、1、2和3。那么,四进制思维所处的节点应为「3+思维」。而其结果,应在3和10之间。

想要寻找3和10之间的结果,就只能向小数点后寻求。如果基础循环为常态视角,那么小数点后的循环则为微观视角所在的循环,小数点后一位的结果为3.0、3.1、3.2、3.3和10.0。

四进制思维必须立足于四进制系统,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下。

在四进制逻辑中,最为通用性的表现又是什么呢?

到目前为止,我们至少可以确定四进制逻辑在纵横两个方向上的表现。单个的循环中,四进制逻辑由0、1、2、3,0、10、20、30之类的数列组成一个个闭合的循环。

而在纵向上,四进制逻辑由1、10、100、1000等代表着不同属性的数字组成呈现了放射性。

如果将闭合的循环视作圆,用「0」来表示,那么放射性的线条则可以视为直线,用「1」来表示。基于此,纵横组合而成的螺旋结构就变成了「1」和「0」的组合「10」。

暂且不考虑四进制逻辑在其他维度上的表现形式,基于四进制逻辑在纵横两个方向上的通用性表现,我们有理由为四进制思维找到两条通用性的表现。

循环内,四进制思维的通用性表现为封闭和自我循环的闭合曲线;循环之间,四进制思维的通用性表现为放射性的开放的直线。

考虑到微观视角的单个循环对应着常态视角的单个节点,这两套通用性表现放在循环中的特定节点上也同样通用。

如此,我们可以发现四进制逻辑中的震荡和湍流特性,不仅仅局限在动态平衡与静态平衡处,也可以拓展到其他的节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