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動漫

如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心靈奇旅】這部電影?

2020-12-30動漫

淩晨兩點半,我看完了這部電影,因為這部電影實在太過於教科書,而且和我前兩天寫的回答和剛讀完的一本書重合度很高,所以還是第一時間來知乎記錄。

這部電影非常好地體現了infp和intp的病態fi和ti是怎樣讓他們陷入自我封閉的漩渦——也就是fi-si/ti-si loop的。並深刻地點出了破解之處——盲點se。

主角是一個典型的infp,他極度熱愛音樂,夢想著有一天能擺脫在學校教鋼琴的編制生活,有朝一日在台上演出爵士。他有一個istj的母親,這個母親從小否認他的夢想,只希望他找一份安穩的編制,每天給他洗腦,說彈鋼琴不能當飯吃。

主角自我發展的欲望被極度地壓制,他沒有思想和自主的自由,活在母親的壓抑下。他把所有的註意力都投入到音樂上去,認為演出是自己的救贖之道。

他自我中心、無趣、「自私」、封閉、傳統。他過著日復一日的無趣生活,忍受著與外人的格格不入,屢屢遭受挫敗和批評,說話基本上就是自說自話,他近乎偏執地彈鋼琴,把一切奉獻給音樂,並不斷地幻想著自己將音樂表演出來的自我實作的美好場景。(太典了,太典了,這簡直就是我12-19歲的全部生活)

只會聊爵士,從不關心他人生活的自我中心人格

第二個主角是一個典型的intp,他解構一切,但作為一個靈魂,他活在自己的腦子裏與對世界的構想裏,他知識淵博,認為自己懂得一切,認為世界是一個沒有意義的荒唐之地,是個虛無論者。它找不到自己對生活的熱情,所以一直拒絕來到地球。

直到有一天,它獲得了自己的身體,親身用這個身體見到了和他有著相同想法的學生卻還是真心熱愛吹小號,吃了人生第一口披薩並覺得極其好吃,在地鐵的夕陽下看到了一個流浪歌手並隨手把手上的麪包丟進樂器盒子,進了一個理發店,詢問著理發店老板的生活,發表自己的觀點並獲得全店人的掌聲,並看到自己的發型經過操持煥然一新。

它感慨,人生原來也不是那麽乏味,原來可以心情這麽舒暢地躺在路上的通風口,任由風吹拂自己的新suit,坐在台階上,在夕陽下看著秋風把落葉輕輕掃下來,人、夕陽、落葉、庭院在此時與一天的美好記憶融合在一起。

「我很擅長走路!」如果22在地球生活超過一年,他還敢這麽說嗎?

「我很擅長走路!」我們多少人敢這麽說?但為什麽不呢?到底為什麽,我們不能夠去慶祝自己的小小成功,與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美好呢?

可是站在它身邊的主角,一句話把他打回了原型——It is regular living!You need purpose!(這都是尋常生活罷了,你需要一個偉大目標!)

它一下子又陷入了自閉。我是沒用的,我找不到purpose,我對此不感興趣,我是個怪胎……

找不到目標的生活是沒有價值的

infp和intp都是聰明的類別。

他們異常敏感,太容易內化一系列的社會規則。

從來沒有一個人告訴他們當下的快樂,告訴他們此刻開開心心的就很好,人生根本不需要面向什麽目標。

當主角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夢想,與音樂家同台表演了一個精彩的演出時,他卻發現,自己好像沒有想象中那麽開心。

他一直在追求著夢想與一鳴驚人的目標,他一直夢想著遊到大海。可他忘了,他本身就在大海之中,卻誤以為周圍都是水!

這就是盲點se的問題。infp和intp的se從小收到嚴重的壓制,我們的社會意識本身就幾乎就沒有任何se的影子。

沒有任何一條社會規訓鼓勵我們進行感官享受,都是在警告我們不要進行感官享受。最後se被深深地壓入潛意識之中。

那些憨憨的,粗糙的,膽大的人不害怕甚至意識不到社會規訓,他們反而能夠更好地發揮出人類共有的se功能,大膽地去享受事物。但有些人異常敏感,在兒童時期就敏銳地察覺到了社會規則,並深深內化,過早地開始了壓抑之路。

如果不察覺到這一點,盲目地執著於fi上,只會得到日復一日的荒度,或達成目標後的空虛。

無視了周圍的人的生活,無視了我們毫不起眼的美好,無視了誇贊自己「走路走得很不錯的機會」。殊不知正是這些七零八碎構成了生活本然的樣子。

電影裏有一個概念叫「spark」(火花)

有了這個火花,靈魂們才能夠來到地球生活

人們都覺得火花是具體的事物——我要當音樂家,我要考上研究生,我要成為醫生,我要找到真愛...

而電影中給出了直接的答案——當你想要去生活時,你就已經擁有了火花。

火花並不是具體的東西,而是生命本身。

享受當下。

順便推薦一本書,我今天剛看完的,叫【新世界 靈性的覺醒】,是【當下的力量】的作者寫的。後一本我還沒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