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文化對中國影響挺深的,但是大眾感覺不到,只有專業人士比較了解吧。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蘇蜜月期時候,蘇聯文化/俄羅斯文化大規模進入中國,影響了無數中國人。劉慈欣是60年代出生的,他成長期學校已經不再教授俄文,蘇聯歌曲也已經是反動的,但是他在【全頻道阻塞幹擾】題辭中向俄羅斯人民致敬,表示「他們的文學影響了我的一生」。凡是磁鐵,沒有不知道他的蘇聯情節,對俄羅斯文學深沈的愛,那種無處不在的宏大,厚重,悲憫,仿佛是那荒蕪廣袤的雪原
經濟觀察報:「你的作品受俄羅斯文學的影響很深,對嗎?」劉慈欣:「俄羅斯文學我以前看的比較多,這個民族各個時代的文學我都看,而且看的時候正是我人生的世界觀成型之時。
經濟觀察報:「這是什麽時候?」
劉慈欣:「初中到高中。」
經濟觀察報:「你經常提到托爾斯泰。」
劉慈欣:「對,托爾斯泰。俄羅斯文學中的三個托爾斯泰我都看過。受它影響比較多,對語言的影響,對整個作品基調的影響都有。舊俄文學裏很凝重的東西,我總是在自己作品裏想努力復原出那種色彩,以及那種很有質感的語言風格,卻不一定做得那麽好。」
俄羅斯文化藝術對中國美術界的影響是巨大的,早在延安時代,魯迅藝術學院那一批就師從蘇聯美術大師,油畫,雕塑,版畫等等等等,無一不是打上了蘇派烙印。50年代更是全部向蘇聯學習美學,蘇聯列賓美院培養出中國各學院的教學骨幹,從此學院派一統天下。
電影界表演三大體系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蘇聯 )體系,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周星馳的電影【喜劇之王】裏面主角拿的那本【演員的自我修養】應該知道吧?那就是當年被轉譯成中文的(Работа актёра над собой)斯坦尼的舞台藝術理論著作。
談談音樂,不只是蘇聯歌曲,十月革命以後和50年代分別有一大批音樂家來華從事音樂演出和教學,培養了李翠貞、吳樂懿、冼星海、聶耳、劉天華等一代音樂家。50年代往蘇聯派出大批留學生裏面的名人如作曲家吳祖強、杜鳴心、朱踐耳,指揮家李德倫、嚴良堃、韓中傑、黃曉同、鄭小瑛、曹鵬、歌唱家郭淑珍、徐宜、鄭興麗等,小提琴家盛中國、林耀基,鋼琴家劉詩昆、殷承宗、倪洪進、音樂學家黃曉和等。
冼星海與浦羅哥菲夫、哈恰圖良、格裏埃爾等蘇聯作曲家交往學習,在蘇聯的5年中修改完成了他的重要作品【黃河大合唱】,還創作了【第二交響曲神聖之戰】等一批國際主義題材的音樂作品。
這些還是人文藝術,還沒提理工農醫,其實當時中國搞的就是全面學習蘇聯,至今很多來源於蘇聯的東西已經紮根中國,以至於大多數人沒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