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時代的演員,很難以數值多少去縱向對比資源、票房、甚至獎項,這種對比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單向的、不合理的。
演員所處的時代在變化,這種變化投射到影視行業的發展歷程來看,又時常伴隨著客觀環境形成一些新的、不固定的範式或標準。
咖位這個說法,我不想質疑它的合理性,但要對比不同時代的演員的影壇地位,我更願意站在一個較為超然的立場上去講。
80年代,金雞初立,百花獎恢復,中國電影觀念出現了一次重大嬗變,曾展開過一場有關電影文學性的大論戰,中國電影語言因此實作了一次飛躍。
90年代,中國電影市場萎縮,影業公司與從影人員試圖尋求一條擺脫困境之路,內地演員與港台演員及導演的合作日益增加,電影制作向大片時代過渡。
新世紀初,商業片時代到來,電影產業呈高速發展狀態,兩岸三地從影人員全面合作,同時,香港電影沒落。
在我看來,不同時代的演員面臨的客觀環境存在差異,因此不能用現時的眼光去評判此前或以後電影領域的佼佼者。
就八九十年代來講,國內演員很難能夠拿全三金,這既包括主觀因素也包括客觀因素,有些東西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講透的。
普羅大眾即便涉獵不深,但大抵也不致以當下的邏輯範式去衡量以前的演員的地位,但凡持這種理性觀點的人,必是在用某種習慣了的範本去套變化中的事物,此法斷不可取。
從影史的角度看,寧靜的大銀幕生涯是堪稱輝煌的,作為繼劉曉慶、鞏俐之後片酬最高的女演員,這一點無需爭議。
從本質上講,寧靜的電影作品直接反映了九十年代中國電影的興衰與發展,這一點也無法改變。
寧靜的作品中,【炮打雙燈】、【陽光燦爛的日子】和【蘭陵王】,這三部是最具文學性的影片。
【陽】的巨大成功已無需贅述,【炮】的精彩也讓寧靜順利收獲了銀貝殼,作為當時國內為數不多的A類獎得主,這座來自歐洲的獎杯的分量不容忽視。
【蘭】是90年代萬科斥巨資200萬美元打造的中美合拍片,這是國內團隊首次與好萊塢團隊合作,創作班子也十分豪華:策劃人盧燕,攝影師顧長衛,主演楊麗萍、寧靜、王學圻,導演胡雪樺,音樂人何訓田、朱哲琴等。雖然【蘭】的票房失利了,但影片的藝術性卻填補了中國電影某一段落的空白。
從受眾的角度看,【大辮子的誘惑】、【紅河谷】等影片都是極為成功的案例。【大辮子的誘惑】是第一部由澳門華人組織拍攝的反映澳門本土文化的影片,該片被稱為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澳門電影,它的出現填補了澳門影片的空白,具有重大意義。
【紅河谷】是1996年上影廠斥巨資1500萬元攝制的鴻篇巨制,影片公映後在全國引起轟動,收獲獎項無數,觀者如潮。作為96年中國電影耗資最大的制作,【紅河谷】同時重新整理了上影廠有史以來最高的投資金額。該片在國產電影不景氣的情況下獲得了空前成功,突破了國產電影在多個城市的最高放映記錄,內地影片由此進入大制作時代,寧靜的演藝事業再攀高峰。
【紅河谷】公映結束後,政府、學校、部隊等機構也組織了數次迴圈放映,同時,該片亦是中國推出的第一部DVD影碟,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九十年代,耗資千萬的制作即為大片,寧靜參演的作品中包括了當時各類最恢弘的巨制,同時也涵蓋了中美、中葡、中港(新上海灘,投資規模達五千萬)等多種合拍故事片。可以說,寧靜的作品完全體現了九十年代國產影片的豐富多樣性,這一點一般演員難以與之並論。
至於個人獎項,前面我已經講了,不是同時代的演員不能簡單的套用加減法去討論地位,要宏觀的、系統的、多方位的、動態的看問題。與其對比獎杯數量,不如觀測表演質素。
寧靜是九十年代國內最重要的演員之一,她的作品、成就早已確立,這個結論不會改變,要說她的咖位有多大,這得看你站在怎樣的時代語境下以怎樣的眼光去衡量。
作為演員來講,最根本的東西似乎是演技,但這個東西好像不常出現在咖位的範疇裏,咖位,謎一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