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為什麽中國演員面部細節的表演很少?

2019-11-01影視

面部表情細節並不等同於表情誇張,真是謝謝其他各位答主了:)

回答題主,一句話,不會演戲。

就這麽簡單。在國內,甚至國際上,對於表演者的業務能力的衡量已經普及至任何一個人看過某個戲就可以肆意評判的程度。參照【尊重表演藝術】(烏塔哈根著)裏的一個觀點,對於專業程度高並且評價門檻高的專業技能,例如鋼琴演奏或者科學研究,這些行業工作者的業務能力對於一般大眾來說,是無法根據他們自己生活中的非專業性常識對上述行業工作者的業務能力加以沒有任何專業分析過程的評判的。

然而表演這門藝術,表演者使用自己的身體作為創作工具(與觀眾的生物內容相似)並以此物理世界上存在的人與社會為藍本進行二度創作(與觀眾的生存空間同根),造成了一種錯覺,即所有與該表演者生物特征相似、社會內容相似、乃至精神世界相似的觀看者皆有資格隨意評判,而此評判又與市場需求掛鉤,再者所有與經紀公司簽約並成為一種商業工具的表演者都會收到這種評判的影響而導致利益問題,所以,在結合國內有關表演業務能力評判的標準上,絕大多數大眾都在肆意評判,導致市場需求左傾,需要表演者的作品對於表演者的專業能力被市場左右。因此,在外部原因來講,題主所問為何中國演員面部表情細節不豐富,是因為市場不需要具有面部表情豐富(即有真正表演實力)的演員出現在市場上,而歐美市場,絕對有這樣的需求。

二來,中國表演教育相比占領全世界影視戲劇市場份額的國家(比如美英歐日俄)的表演教育更加落後。戲劇和影視表演,原本就是源於古希臘戲劇(服務於政治與宗教),經歐洲國家,特別是英國的傳承和發展,使得表演行業在莎士比亞時期達到第一個高峰,後世的大部份在當下市場上存在的表演體系與類別都傳承下來並行展出不同門類的表演體系。這些表演體系經過上世紀的發展,在市場中篩選出大眾審美上最能接受的表演模式(即當下歐美影視作品中最常出現的表演體系),這些表演體系在這些表演藝術領域發達的國家中均有不同程度地教育體系和測評標準,使得專業的表演學生畢業後可以自如地應對各類別的表演(戲劇、影視、舞劇等等)。

反觀國內,一部份表演教學只抓住上世紀從學院派流傳下來的「斯坦尼」體系的尾巴,對學生的表演業務能力偏離了成熟的表演體系的主體結構,側重於形式上的訓練(如動物模擬、無實物表演、小品訓練),忽略了在中國市場上需求的表演體系的業務訓練(如情緒記憶、人物肢體表達等)。再者,表演教師在演員訓練中自負地偏愛「實踐」,不重視表演理論的研究和分析,與社會上影視圈各導演偏愛「一張白紙,自己塑造演員」的行為如出一轍,從而鼓勵了一代代中國表演學生不同程度地放棄了正統的表演體系的學習,直接進入社會中表演圈子市場化運作的商業制度,把自己從一個演員的身份與目標,主動或被動地轉變為「藝人」和「流量小生/花旦」,結合前述市場需求的觀點的前提下,產生了大量表演功底不紮實卻坐擁千萬流量的商業藝人所創作出來的表演作品。

有部份中國演員不會有「面部細節」的表演,因為他們真的不會,市場也不需要他們有「面部細節」的表演。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