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原著粉覺得影版【異人之下】拍得如何?

2024-07-24影視

作為「國漫巔峰之一」的大IP,【異人之下】有廣泛的粉絲群體,因此在前期宣傳中強調原著的貼合度無可厚非。 原著粉並非要求1:1復制還原,但也有對於選角、人設和情節流暢度上的基本要求,而當他們發現影版未能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並對他們覺得原作有魅力的地方進行了不合理改編時,也會輸出負面評價。

導演烏爾善在采訪中強調,影版【異人之下】改編方向之一是讓更廣泛的普通觀眾接受,從結果來看,對原著不了解的觀眾整體觀感的確大大優於原著粉,不少正面評價集中於特效爽感、風格化創新和新奇世界觀,但基本敘事和人物成長上的缺憾還是沒有拉動更大範圍的觀眾進場。

至於原著粉對電影的影響。一方面,原著粉是核心粉絲群,另一方面,他們的大部份需求其實也體現了原作IP內容核心的魅力所在。

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基本型需求是劇情結構完整,敘事節奏到位。

【異人之下】影版主要是原作漫畫第1至57話「馮寶寶篇」的劇情,主線即張楚嵐對自己異人身份的認識,從隱藏自己的身份和能力到加入異人界守護親友之間的轉變,以及馮寶寶身世的揭秘。2016年推出的動漫版第一季也在此處結尾。

按理說,按照原著來拍,基本型需求應該能夠滿足。但問題出在最後「原創」劇情部份,即哪都通對戰全性四張狂的大戰。

烏爾善在路演和采訪中透露過自己的改編原則,一是要讓沒看過原作的觀眾也能看懂,要將「炁」、異人、派系等不同概念都介紹給觀眾,二是電影需要有高潮,所以電影後三分之一的部份增加了新設定,加強人物沖突,讓全性四張狂聯手完成對主角張楚嵐的挑戰。

但從最終呈現來看,影片似乎為了達成最後的「高潮」情節,倒推著將之前的一些人物設定和情節進行改編,讓原著人物走馬燈式出場,呈現不夠立體。

第一個受影響的是主角馮寶寶。

原本馮寶寶的「三無」人設加上戰力天花板的設定是原作的「嗨點」之一,但影版為了完成張楚嵐與馮寶寶相識-相熟-產生誤會-解除誤會-覺醒大戰的劇情線,讓馮寶寶被原本功力不及她的夏禾、沈沖等人打傷,最終靠張楚嵐拯救。改動後,戲眼馮寶寶的魅力削弱,戰力系統崩壞。

第二個是主角張楚嵐的人物成長與弧光不夠明顯。

一開始張楚嵐因為爺爺「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囑托隱藏自己實力,又由於馮寶寶和各方對炁體源流的爭奪被迫卷入了異人世界,並施展了陽五雷,之後在備戰異人大會時又突然想起了爺爺的死是受自己所累(烏爾善在采訪中說過這是原創劇情,希望把人物心理做紮實)。

從電影創作邏輯上說,這樣的改編是可理解的,但在實際呈現中,很難看出張楚嵐在「出」和「入」之間的糾結和心理轉變。

且電影前期還在強調張楚嵐對是否隱藏身份的抉擇,後半部份的核心矛盾又設為張楚嵐對馮寶寶殺了爺爺的「低階誤會」,張楚嵐既沒有考慮到反派突然插手的反常,也忽略之前他與馮寶寶之間的交往,似乎改編都是為了服務於最後原創的「高潮」大戰。

這種從結果倒退的模式牽一發動全身,讓電影陷入「寫人」還是「寫事」的遊移不定中,最終人物不夠立體,敘事節奏失調。

對於原著粉來說,這種基本需求的不滿足會招致明顯不滿。而對普通觀眾來說,雖然明白了各門派各角色的特別,也有人興奮於異人世界的奇特,但是敘事和人物上的缺憾也會讓電影無法成為極力推薦的好片,從而推動更多觀眾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