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原著粉覺得影版【異人之下】拍得如何?

2024-07-24影視

導演烏爾善眼中的「漫畫」「動畫」與漫改電影具體操作

做真人漫改電影專案其實是個很容易費力不討好的工作。

漫威的MCU在08年【鋼鐵俠1】上映前,已經瀕臨倒閉,是集所有資源於一身豪賭一場,才成功翻身,開啟了2010S年代長達十幾年的漫改電影高潮。那之前就沒有漫改電影嗎?

有,但除了上世紀70年代開始,DC的克里斯多夫·裏夫的超人系列、90年代添·布頓的【蝙蝠俠】三部曲、2000年左右21世紀霍士的【X戰警】系列、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以及同時期索尼的【蜘蛛人】三部曲之外,其他漫改電影基本都是大暴死,或者胎死腹中。

即使是上述這些例子,歷代超人電影的改編也充滿了各種各樣莫名其妙的神奇操作,X戰警也有很多專案都沒有面世的機會。

那麽作為同樣漫畫文化盛行的日本呢?因為日本人特殊的審美,除了近期的【浪客劍心】真人版,其他漫改真人電影不建議正常人觀看,甚至原著粉也不要看,具體原因不贅述了……

為什麽會造成這樣的情況?

首先,商業電影的制作過程是個極其復雜的工作,無論是前期、制作期還是後期,無論哪個環節出了幺蛾子都會功虧一簣,資金回籠也是個極其漫長的過程,所以大公司在電影立項階段就會做大量考察調研,要考慮諸多因素。一般人不會在這上面像粉絲那樣傾註過多的心血,都是拿錢辦事,錢都拿到了誰管你那麽多。

再者漫畫、動畫、電影,三個東西的邏輯大相徑庭。無論是從制作流程,觀看邏輯、還是面向的讀者觀眾群體都是完全不同的。要把漫畫、動畫和電影結合,必然要求創作者面臨具有橫跨兩個領域的專業知識體系,這對於商業導演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鋼鐵俠1】和【復仇者聯盟1】能夠獲得空前絕後的成功,得益於喬恩費儒和喬斯韋登兩人都是浸淫好萊塢多年,同時也深入美國漫畫工業才能完成這樣完美的電影;

【超人】系列能成功是因為好萊塢影視特效開始爆發,【蝙蝠俠】的兩個三部曲,得益於添·布頓和克里斯多夫·諾蘭兩位導演的天縱巫師,從視覺美術和劇情上分別做了大膽的創新,在結合兩人專業的電影制作經驗,得以成就這兩個經典系列;

【X戰警】系列和【蜘蛛人】系列又得益於好萊塢特效工業的升級,能夠完成以前電影裏無法呈現的漫畫裏哪些飛天遁地的效果。

縱觀這些成功的漫改真人電影,都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或者導演個人的風格化,才能保證電影質素。

那麽說回到這次【異人之下】的電影改編,烏爾善導演也必然要面對這個問題:

如何把米二筆下漫畫世界的異人們搬上大銀幕,和他的「電影邏輯」結合呢?

上述那些成功的例子其實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

1 用電影工業特效完美還原原著中的戰鬥場面、異能場面,貼近漫畫;

2 完全摒棄漫畫,把原著中的人物拿出來,用電影敘事邏輯原創劇情,用導演的才華硬撐。貼近電影。

第一點相對簡單些(註意只是相對),第二種就非常考驗導演的功力了,那麽烏爾善是如何選擇的呢?

全都要 。就是復聯和鋼鐵俠的路子。

那麽他必須要同時懂漫畫和電影,這我都能想到,烏爾善導演肯定也能想到。在電影方面烏爾善導演已經是個成功的大導演了,無需多言。那麽漫畫方面呢?就是這裏出了問題。

在預告片沒放出來之前,我和朋友討論異人電影的改編,畢竟我和朋友都參與了前期電影改編劇本的活動。我最擔心的就是「落入對所謂二次元的刻板印象」,加入大量「搞笑」音效和所謂「漫畫感」的畫面。

「漫畫感」也是個偽命題,當一個人投擲這個詞的時候,本人,包括看到的所有人,對這個詞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什麽是漫畫感?一堆人物頂著白毛粉毛,穿著殺必死的水手服就是漫畫感了嗎?影視的邏輯沒這麽廉價。這是cosplay,不是電影。如果單純堆砌這些元素,平面圖片你這樣可以出效果,真人一旦動起來就不是恐怖谷效應了,是史詩級的災難。

那麽烏爾善導演理解的漫畫是什麽呢?他本人總結成了「年輕人對抗世界的規則和束縛」,電影裏最明顯的就是柳妍妍的自述。

包括最後張楚嵐大戰沈沖,也暗含了這個主題(沈沖這個來源於 @segelas 對電影的拆分)。

這個母體也不能說全錯,但這個母體,它不是漫畫這個藝術形式的母題,它只是一個切面。就像我上面聊天記錄裏說到的,漫畫的深度來源於文學本身的力量,在這個層面上它和文字,影像、圖畫一樣,它只是一個文學的承載形式,說準確點就是創作者選擇的一個抒發自我的形式,我可以寫文字表達我的情感,我也可以用影像講述我的故事,我當然也可以選擇用漫畫來抒發我的情感。

首先漫畫=年輕人,就不對。世界上有大量成人漫畫(不是你們想的那個成人),更有大友克洋松本大洋這種天縱巫師,還有古谷実藤本樹這樣的神經病(多說一句我覺得【從21世紀安全撤離】的導演李陽是中國的藤本樹),這些作者怎麽看都不是年輕人的代言人。你讓十幾歲孩子去看他們的作品,要麽看不懂,要麽根本就沒興趣。更別說涵蓋面更廣的歐美漫畫了(人家現在取了個更高大上的名字——影像小說,跟你漫畫做切割)。

那麽「對抗」這個主題呢?

也歪了。

咱回看異人之下原著裏的張楚嵐,他對抗過所謂的成人世界規則嗎?

當然有,他選擇接過徐翔保護馮寶寶這個事情的那一刻,他就選擇了對抗整個異人世界。異人這個族群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對抗普通人建立的世界體系。

但他們是那種傳統意義上所謂「熱血」的對抗嗎?

不是,無論是異人這個族群,還是張楚嵐,選擇的方法是:融入規則,熟悉規則,隨後最大限度在規則允許範圍內完成自己的目標。他們的目標是什麽?

異人的目標是:活著。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張楚嵐的目標是:活著的同時保護馮寶寶並且尋找馮寶寶身世的真相。

異人是正常世界的「outlaw」,馮寶寶、陳朵這些臨時工是異人這群「outlaw」之中最極端的「outlaw」。少數群體之中的少數群體,異人整部漫畫的主題可以說是「異於常人的我們每個人,如何能夠在這個正常人占大多數的世界中自處、自洽、頂天立地做個人,活著」。

每個人都自命不凡,都覺得自己不同於凡人,那你不想當個凡人,又要在「凡人」的世界裏活著,你怎麽辦?你怎麽看待這個凡人的世界?你怎麽看待你自己?你怎麽才能自洽地接受自己的「不凡」(魔化後的陸玲瓏),或者最後發現自己也是個「凡人」怎麽辦(比如諸葛青看王也)?

這才是每個青春期少男少女都會有的思緒,大多數人成年後接受自己是個凡人平庸地活著,少部份人成年後倔強地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個凡人,仍然保持著這種少年心性,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少年感,少女感。米二是把這種感情平移到了自己漫畫裏的「異人」身上。

所以異人原著裏有對抗,但更多的是張楚嵐們融入世界,甚至精於此道,世故圓滑地用世界的規則把所有成年人,所有成年異人玩弄得團團轉,這才是異人漫畫裏「年輕人」們的處事方式,而不是單純刻板的「對抗」。

烏爾善導演非常努力地分析了原著漫畫的主題,得出來自己的結論,然後與自己的電影邏輯相結合。可以說努力了,但努力歪了。

那麽在本部電影裏具體如何實作烏爾善的這個母題?

單部電影敘事邏輯的完整性與原著草蛇灰線的天然矛盾

當代的商業電影大片一般是兩小時左右,作為導演要在這兩小時裏鋪墊前期劇情、世界觀、立人物、推進劇情,最後要在結尾處選擇一個節點作為單部電影的最大劇情高潮落位,完成主角的人物成長和劇情完整。異人原著漫畫作為一個連載長達十年的長篇漫畫,這個工作是非常非常難的,尤其是漫畫裏各種角落裏的細節,比【進擊的巨人】還要多,可能隨便一句台詞就是一個很久之後的關鍵劇情的伏筆,更別說群像戲裏每個人物之間復雜無比的關系和情感。

作為一部漫改真人電影,你要怎麽拆分原著的線索?你要怎麽重新安排出場人物之間的關系?你要怎麽合理安排劇情才能符合三幕劇的基本格式?這些都是導演在前期要帶領劇組進行的工作。

在電影的前半部,烏爾善選擇了大量還原原著漫畫中的「名場面」畫面,導致了一個問題:劇情推進節奏飛快,在原著漫畫裏每一個情緒高潮的關鍵劇情像不要錢一樣地一股腦全扔進去讓觀眾看。

全是高潮,那就沒高潮了……我以前寫文章也是,每個角落我恨不得事無巨細呈現,我還沾沾自喜,結果被老師痛批:平了,沒重點。

而劇情節奏過快又導致了另一個問題:張楚嵐和馮寶寶的人物沒立起來,觀眾無法代入,從這倆主角身上找不到情感共鳴點。等好不容易到了原著前期兩人情感關系的關鍵節點:天下會大戰,劇情急轉直下轉入原創劇情……

為什麽天下會這裏是張楚嵐馮寶寶關系的關鍵節點?因為在這段劇情裏,張楚嵐面對馮寶寶無法控制自己的原始欲望,也不明白馮寶寶和自己張家的關系;馮寶寶的「天人之姿」又完全無法理解張楚嵐。在張楚嵐看來,眼前這個絕世美女雖然傾國傾城,但完全沒把他張楚嵐作為一個「人」來看待,來尊重。你要是個色膽包天的成年男性,馮寶寶請來一堆女孩左摟右抱那也就算了,作為少年人的張楚嵐,他有自己的堅持,有自己的原則(像GOT電視劇裏的Jon Snow面對梅麗珊卓那樣)。而這些,馮寶寶不明白。她只會想,你不就想下半身那些事嗎,我給你解決不就完了?

不,人之所以為人,而不是原始欲望驅動的禽獸,是因為人需要關註,需要愛。這也是為什麽張楚嵐得知自己之前整個人生時時刻刻都在得到馮寶寶的關照後,才接受馮寶寶的原因。

這道理連代表色欲的夏禾都明白。

這是兩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產生裂痕。在這次事件之後,兩人才算是建立了徹底的「信任關系」。張楚嵐接受了馮寶寶,馮寶寶也接受了張楚嵐。

之前制作劇版【異人之下】相關節目的時候,我們聊到過張楚嵐與馮寶寶的關系,劇裏有些鏡頭很像市面上愛情片男女主的鏡頭。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影視這門藝術,有些鏡頭的組合客觀上會讓觀眾往男女之情的方向去想,但並不代表導演主觀上就是想呈現男女主之間就是男女之情。

張楚嵐和馮寶寶這對關系,在天下會事件之後,就確定了他們兩人是超越男女情之外的感情。

那麽在電影裏是怎樣呈現的呢?

沒來得及詳細呈現這段關鍵人物關系,反而進入了原創的最後一幕……

也許在烏爾善的設想裏,我把這段人物關系融入到我的最後一幕,是一個很完美的電影呈現手法。但這樣就會產生最致命的問題:

在最終幕裏,觀眾失焦了…… 我是要關註年輕人對抗世界的主題,看張楚嵐大戰金剛葫蘆娃沈沖呢?還是關註張楚嵐和馮寶寶這對男女主的人物關系呢?

更別說隱藏在最深處的張楚嵐這個男主的成長線……

無論關註哪個,都會導致其他主題的弱化,從而失去關註焦點……

漫畫分鏡與影視分鏡邏輯的不同

在整部電影裏,烏爾善導演力求還原原著漫畫,這倒是沒錯,只是,他忽略了一點:漫畫分鏡邏輯和影視分鏡邏輯,完全是兩個東西。

哪怕是黑白漫畫與彩色漫畫,分鏡邏輯與視覺重心都完全不一樣。

漫畫是一個沒有時間軸的形式,由一個個靜止畫面分鏡構成,分鏡(也就是大小不一的格子)的排列順序,大小編排,觀看順序組成了虛擬的時間軸。

影視的觀看邏輯是完全被時間軸把控,而且畫面大小是一樣的。

同樣的一個畫面,把漫畫的分鏡完全照搬到影視裏,會導致視覺效果大打折扣。

比如漫畫分鏡的技法裏有個最簡單的手法:翻頁的驚喜(富堅義博精於此道),即前一頁用大量細碎的分鏡或者對白鋪墊劇情和人物心理,當翻到下一頁的時候,忽然接一個完整大跨頁或者單張畫面,以達到閱讀時的高潮體驗(比如灌籃高手山王戰最後流川櫻木的擊掌)。

井上雄彥親自執導的【灌籃高手】動畫電影已經上映(影片有版權問題就不放了,其實圖片也有版權問題),在電影裏看到這一幕完全和漫畫是兩個感覺。你看,即使是原作者親自操刀,出來的效果都不一樣,更別說他人改編了。

異人電影前半部充滿了把漫畫分鏡平移到電影分鏡裏的例子,如果制作前期繪制故事版能有個頂級專業的漫畫家把控指導,和電影分鏡師充分溝通(米二老師這不就是現成的),至少不會出現這麽明顯的割裂效果,希望第二部第三部前期階段能夠修正這個問題。

真人拍攝轉描AI繪圖是功是過

我明白烏爾善導演為何要在電影的回憶鏡頭裏加入大量AI鏡頭,即真人拍攝後轉摹,當然是力求還原出所謂的「動漫感」,與真人電影有一個明顯的區分。而且這樣可以節省大量人工和制作時間,對於電影工業化來說是個「好事情」。

但不得不說,先不提AI影片技術發展到後來會不會完美呈現這件事,目前的技術導致的畫面抖動,展現的不是電影工業技術力,而是廉價感。電影裏呈現的所謂「動畫效果」,與市面上一堆影片軟件裏的AI濾鏡,並沒有任何區別……

我在我手機上就能看到,我為啥要花錢進電影院看這個呢?

想真人拍攝一遍,然後轉描動畫,不是沒有先例。

哪怕看看押井守編劇的動畫電影【人狼】,孰高孰低高下立判。

【人狼】整部電影,先是找真人拍攝了一遍,隨後一幀一幀轉描影像制作。

還有巖井俊二的【花與愛麗絲殺人事件】。

兩部動畫裏呈現出流暢的真人動作與手繪風格的結合約樣能出來「真人與動畫」融合的完美效果。

當然這種方法會造成動畫制作部份預算爆炸,而且國內優秀的二維手繪師也不知道有沒有這麽多能夠支撐這種體量的制作,有錢的前提下量力而行。

電影工業化是個好事情,【封神】劇組當時用的模式連郭帆都去取經隨後拍攝【流浪地球】。

我想僭越說一句,大膽開拓進取未知的領域是一件好事情,創作者就是要不斷突破自己的舒適區,才能夠創新。但是過分沈溺於「工業化」的「術」會忽視「影像敘事」本質的「道」,封神第一部能夠成功,肯定離不開前期階段對主題和人物的把控,這點我覺得烏爾善導演比我更清楚。

我名字在電影結尾字幕,原本不想說這些,但實在是不吐不快,也是希望國內的真人漫改能夠多出作品,畢竟從無到有,從0到1是開天辟地的事情,難度之大難於上青天,在摸索中前進。

至於美術部份,艷麗的色彩這些我就不多嘴了,我不是電影美術,而且我素描速寫色彩三樣色彩最爛,但實在是……

算了,不說了,多說了我怕我罵娘。

更多內容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