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大明王朝1566】裏有哪些細思恐極卻又頗有受益的細節?

2016-11-10影視

樓上的同學太單純啊,這不是個糧食夠不夠的問題。改稻為桑其實是赤裸裸的官商聯合壓榨小戶人家的古代社會縮影。

研究這個所謂經濟學問題首先要了解以下常識,秧苗成熟產的稻首先可以自吃,假如有余可以拿到市場上出售;而桑苗種下後產的蠶絲只能拿到市場上出售,或者向大織戶人家直接換糧食來吃。否則這一年就無糧可吃。這就給浙江當地的大戶一個利用市場盤剝小戶人家,兼並土地,趁機發大財的絕好機會

假如小戶人家真的按朝廷意思,拔了秧苗種桑苗,到了秋季,普通人家就要拿蠶絲來換糧食過冬,好了,大戶們就聯合起來擡高糧價壓低絲價,低到讓你們血本無歸。如果同意賣,肯定換不到足夠的糧食過冬,那麽就要把田抵給有錢人家來度過荒年(大戶等的就是這個,明年還給你種,但這已經是大戶家的地了,收成六成歸大戶);不賣大戶不著急,沒有絲,織不出綢,絲綢貿易做不成,國庫依然空虛,朝廷是不答應的。而且你是有絲不賣,這就是刁民抵制國策(沒人會提商人擡價的事,你懂的),到時候巡撫一紙公文下來,強行征繳,即使沒有貪官惡吏,小戶人家不抵田也是過不了這一年的,那麽套路還是一樣的:抵了田,明年還是你種,收成上交大戶六成

可以想見等這國策實施完畢,必會產生大批流民(這是明後期的最主要問題),那麽胡宗憲擔憂的「二十萬人,聚在這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方,今年不反,明年不反到了後年必反。」就是大概率事件。

明白了官商是如何聯合起來壓榨平民破產,使他們變為流民的,就不難理解為什麽李自成進了北京不恨皇帝,卻把官員抓起來挨個拷掠,不是什麽農民階級貪財,局限性。赤裸裸的恨啊,就是這些人逼得他們家破人亡,無衣無食,還要被朝廷官軍圍剿。他們求的只是一條活路,但財迷心竅的貪官大戶連他們這種最低要求都不能達到(這種麻煩事都是朝廷的事),那些人只愛自己的銀子。

階級仇大於民族恨,這是大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滿清欺壓平民,可明朝官員簡直不拿老百姓當人啊。「何不做安安餓殍」(意思是窮鬼就該乖乖餓死,造什麽反啊)出自明末閣臣楊嗣昌之口。沒有滿清,農民軍也要殺殺殺,殺盡這些喪盡天良的官老爺們。

大明不是亡於滿清而是亡於自身的階級壓迫。教訓是明擺著的,但人的貪婪和自私怎麽能克服呢?

所以歷史總是輪回

~·~~~~~~~~~~~~~~~~~~~~~~~~~~~~~~~~~~~~~~~~~~~~~~~~~~~~~~~~~~~~~~~~~~

最近又看了一遍才真是細思極恐,原來嚴黨的改稻為桑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改稻為桑和抗倭兩件大事都擠到了浙江一省,如果破產農戶被逼造反和倭寇合成一股,那麽浙江官場必然要有無數顆人頭落地,胡宗憲反對改稻為桑的目的是穩住浙江保障抗倭大局。抗倭結束以後,號稱清流的趙貞吉一樣在浙江半價強行收購桑農的生絲。嚴黨、清流根本是一丘之貉,沒誰是真正站在平民一邊。尼瑪,國家是統治階級壓迫被統治階級的工具,高中政治課本說的一點沒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