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討論的是冗余、贅余,那麽智齒、闌尾、尾骨這類已經不發揮作用的元件可能是合適的答案。
但說到「 不靠譜 」: 不穩定、不可靠、正常使用即可能發生病變的元件 ,那麽答案可能是 脊椎
人是脊椎動物,卻是極少有的直立行走的脊椎動物,
直立行走解放了人類的雙手,提升了人類的視野,為制作工具、投擲武器、合作捕獵奠定了基礎。
但是相對於漫長的演化過程,人類 只是剛開始直立行走(500萬年),其脊椎形態還未完全適應 。
現存只有鳥類、袋鼠等極少數動物保持著常規直立行走能力(貓狗不算)。鳥類的直立行走遺傳自恐龍,在長期演化(約2億年)中其脊椎等骨骼形態相當適應於直立行走, 頸椎生理曲度與靈活度,身體重心分布,保持平衡的尾骨,縱向長的趾爪,靈活配合的前翅, 為鳥類的直立行走奠定了生理基礎。
而人類的直立行走的生理基礎就顯得相對生澀和不成熟了。
雖然也有一定的適應力特化,(脊椎生理曲度、跟腱發育、足弓延展等), 相比於鳥類脊椎的傾斜延伸形態,人類的整個脊柱整體處於豎直狀態,縱向受力嚴重,多節椎體層層下壓,導致低位的椎體關節間受力極大。
加之 現代人久坐久站的生活習慣、日益增加的平均體重,低位椎體關節受壓導致腰椎間盤突出,進而壓迫脊髓神經,導致下肢放射痛,影響乃至損害下肢運動能力 ,都將會是大概率事件了。
相對於人體其它器官或元件(腎臟、肝臟)的「不良使用或過度使用造成問題」, 人體脊椎即使是常規使用,都可能以極高的概率發生病變,
相對於其它器官即使病變也能以亞健康狀態繼續工作(近視、遠視、散光等), 人體脊椎一旦出現問題,整個機體的運動能力都會受到極大程度的影響,嚴重甚至導致癱瘓。
在人體脊椎尚未演化到完全適應現代生活之前,需要我們重新設計現代生活,以適應我們不靠譜的脊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