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把 British Museum 轉譯成「大英博物館」,為什麽會考慮如此轉譯?

2022-07-04旅行

小紅書上總有人問,大英博物館的英文名很明確,就是British Museum,轉譯過來就是英國博物館,或英國人博物館,為什麽漢語中我們稱其為大英博物館呢?

是因為他們自大,還是我們卑躬屈膝?

這問題看似搞笑,其實比較復雜。因為它基於三個情況;一是古代中國怎樣自我稱呼。二是古代英國怎樣自我稱呼。三是二者碰撞後,會怎樣相互稱呼。

先說中國

當代人和當時人對國家的稱謂是不同的。當代人主要稱朝代名,例如唐宋元明清。但當時人是稱國號,例如大遼、大金、大元、大明、大清。雖然我們今天有大秦、大漢、大唐、大宋的叫法,但這並不是正式國號,唐的國號就是唐,宋的國號就是宋。中央王朝國號前加大字,是從元朝開始的。

元朝為什麽加大字,原因不是很清楚,但外族建立的王朝,普遍喜歡稱自己是大什麽。例如黨項人的大夏,契丹人的大遼,女真人的大金。我猜測,可能在部落時期他們經常這樣稱呼中原王朝,所以到自己建國時,便也將大字加上了,例如大清國。

【大清國國書】

中國這邊說清楚了,再說英國

英國今天的正式名稱是聯合王國,在復雜的聯合過程中,有一個時間點特別重要,就是1707年。從這一年開始,蘇格蘭王國和英格蘭王國聯合,組成大不列顛王國,也就是Kingdom of Great Britian。為什麽要起這個名字,原因很簡單,今天英國和愛爾蘭所在的區域,叫不列顛群島,不列顛這個詞的最早含義,就是一群各自有名字的島嶼,而其中最大的一個,就稱大不列顛。因為蘇格蘭和英格蘭合並後基本占據了這個島嶼,所以就用了島名來指代國名。和什麽殖民歷史、自大,沒半點關系。

【1707年聯合法令】

但無論是英格蘭王國、蘇格蘭王國,還是後來的大不列顛王國、聯合王國。英國人從未給自己取名為英國,或是大英。那大英是如何來的呢,這就要從明朝說起。

中國皇帝第一次知曉英國,是1601年時,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向明神宗獻了【山海輿地圖】。該圖後更名為【坤輿萬國全圖】。利瑪竇繪圖時英格蘭與蘇格蘭尚未合並,利瑪竇便給英格蘭譯名為諳厄利亞,給蘇格蘭譯名為思可齊亞。還給愛爾蘭譯名為喜百泥亞,威爾斯譯名為婆林日。

【利瑪竇所繪圖傳日本上色後】

【坤輿萬國全圖全本】

二十年後,1623年時,意大利傳教士艾儒略用漢文撰寫了【職方外紀】,書裏依然沿用利瑪竇的譯法,也就是諳厄利亞。後來英國商人越來越多,清朝人就漸漸弄清了英國人與荷蘭人之間的區別。開始用英圭黎、英機黎、𠸄咭唎這些從葡萄牙語轉譯過來的名字稱呼英國。雍正時,陳倫烱所寫的【海國聞見錄】中,英國的稱呼已從諳厄利亞變為了英機黎,也就是英吉利一詞的前身,這年是1730年。

【英機黎,即英國】

中英間第一次正式往來,是1792年馬戛爾尼使團訪華,馬戛爾尼是英政府所派的「欽差」,但乾隆認為他就是供使。雙方見面後乾隆寫了首詩,即【紅毛𠸄咭唎國王差使臣嗎嘎爾呢貢至詩以誌事】。這詩內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證明了在十八世紀時,清廷對英國的正式稱謂為紅毛𠸄咭唎。

那紅毛什麽時候變成大英的呢?準確時間很難確定,反正在【南京條約】中,稱呼就已經是大英了。但如果看資料的話,其實在更早時候,英國人就已經自稱大英國了。但這個大字,更多是從大清這學的。

寫到這裏,我們終於把這個看似簡單的小問題搞清楚了。英是我們叫的,大也是我們開的頭,雖然不是非常難確定,但英國人將二者捏合在了一起。久而久之,我們也就習慣了這種叫法。

大英就是一個名字,沒必要過度解讀,感覺被羞辱的人,感覺卑躬屈膝的人,建議別去大連、大慶、大邑、大興、大理、大同...

【南京條約】推薦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