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職場

老祖宗有俗話說: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從職場管理者應該「不慈」、「不善」才行得通?

2022-02-15職場

這個牽涉到做事情的終極目標, 牽涉到"公德"和"私德"的問題。

私德對一個人的要求要遠遠大於公德,但私德可能無益於終極目標的實作,甚至有時候還會阻礙終極目標的實作。

就幹事、創業的角度來說,只能以公德來要求一個人,不能要求一個人的私德。

俗話中的"慈"和"善",是私德層面的,但是放到職場或者放到幹事的角度來看,領導者要實作目的,只要不違反公德,對於手底下人的私德是無法約束也是不能去約束的。

比如【大明王朝1566】,裏面的呂芳、趙貞吉、嚴嵩、徐階等等,這些人的人格都是復雜的,從具體一件事或者從私德上來說,你很難說這些人都是好人,甚至從為國為民的公德來說,這些人都不算是好人。

但是僅僅就嘉靖帝一個人來說,這些人的「公德」都沒問題,是因為嘉靖帝的目的不僅僅為了保住大明,更為了保住自己的皇權,

而要實作這個目的,就要有一幫這樣的人來為自己考慮,其所為所想,只要服務於自己的終極目標,其他的問題,只要不會影響大局,就可以不予考慮。

所以他對掌管織造局能想方設法給他制造絲綢但是也是奢侈狠辣的楊金水是認可的。

如果嘉靖帝「善」和「慈」,這些人早就可以查辦甚至是誅滅十族了,但是他沒有。所以他可以不管兩城幾十萬百姓遭受洪災,也可以不管饑民餓殍遍地,他最終要穩固大盤,他要保證終極目標,所以他用的人可以不善不慈,他自己也必然是不善不慈,所以哪怕不上朝,他照樣可以穩固在位45年。

再說到現在,我們經常說某個人「損人利己」,就私德來說,這是無法容忍的。但是就公德來說,蛋糕就在那兒擺著,位置也就那麽幾個,只要為了實作自己的目的,就必須要損害競爭者的利益,甚至要略微用一下手段。但是對管理者來說,這是可以容忍的,甚至是鼓勵的。

因為為了多分蛋糕,或者為了爭奪位置,競爭者就要多做一些事情讓管理者看到,而這種競爭是不損耗組織資源的,僅僅是競爭者的「內卷」,實際上是能產生組織的「增量」的。

所以作為管理者,我看到殘忍的內部競爭時,我需要看到的是離著終極目標又近了一步,而不是看到這個善良的員工受欺負了,那個員工又多加班了如此種種,這種「慈」和「善」是對組織發展無益的。

當然,管理者的「慈」和「善」也是要服務於公德的,就是要保證組織內部的「公平」,簡單來說就是「多勞者多得」,或者更準確一點說,是「多創造價值者多得」。

職場就是個叢林,必須要遵守「叢林法則」,但是是公正的「叢林法則」,是要維護整個生態健康的法則。

管理者的人情味,也是要總體服務於終極目標實作的,所謂的「慈」和「善」,是在組織目標得到保證之後的個人情感付出,也是能夠創造「情感補償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