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職場

老祖宗有俗話說: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從職場管理者應該「不慈」、「不善」才行得通?

2022-02-15職場

一句話說出來,它的解釋權就不再屬於原作者了,被誤解是表達的宿命。

「慈不掌兵」可以理解為「不能因為個人的偏愛和私情動搖紀律」,因此得出啟發:即便是高職級員工、績優員工踩了公司紅線、存在重大過失,也應當按照規章制度進行處理。哪怕是像黃克功這樣立過功的中層軍官,違反了紀律也得軍法從事,這是一種慈不掌兵。

但也有的人理解為帶團隊就要狠,就不能把底下的人當人,幹活的時候拉壯丁、做戰前動員的時候大拍胸脯喊著優勢在我,工作起來一小時十幾條微信語音讓幹這幹那,分配專案獎的時候只有親信有份。有員工提出了異議,對曰,慈不掌兵,忍著吧。這樣的理解對嗎?

重要的不在於古人說了什麽,而在於選擇如何理解。

「義不理財」可以理解為不要因為追求一時的小名小利、輕率地施以小恩小惠。【武林外傳】中有這樣一段情節,呂秀才拿到了關中大俠的賞金,一會拿去修河堤、一會用來捐書院,看到誰都要打賞一番,看似很「義氣」,卻很快被人薅禿了,受了恩惠的人還因為不能榨出更多油水而記仇,這就不是理財的思路。反觀存續千年的範氏義莊、透過金融市場運作「用之不竭」的諾貝爾炸藥獎,對於如何使用、管理資金有嚴格的規章和可持續經營的指導思想,不動輒因為人情破例,所以能讓義字大旗屹立不倒。

有的管理者取其下乘,不仁不義反而不以為恥,也有的企業打出社會責任和共同富裕大旗。翻開一些互聯網平台的財報,經常能看見幫助多少偏遠地區勞動者創收、搞電商扶貧帶來了哪些社會價值等口號;不管實際做得怎樣,都不會把「我們邪魔外道不需要講究義氣,弟兄們都給我敞開來搞錢」作為公司價值觀來宣傳。

那你說,「義不理財」這句話,就是要讓人放棄善良嗎?恐怕不是。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怕就怕在有的人明明要壓榨員工、鉆營取巧,偏要拿古人的話來給自己戴高帽,甚至曲解原意。恰好古人說話就是微言大義,解釋空間足夠,正好可以任意解讀。

不光是古人,歪果仁的話也是如此。亞美利加國有個姓喬的能工巧匠,時常把「海盜精神」掛在嘴邊,有的人將其理解為敢於突破窠臼、顛覆傳統,要走小快靈的路數,發揮主觀能動性;也有人將其理解為可以不講道理、沒有戰略規劃,東一榔頭西一棒錘打哪算哪;甚至還有人將其理解為不要被陳舊的著作權理念所約束,大膽去搶,

姓喬的泉下有知該多委屈啊:我真不是這麽說的==

古人真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