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客觀地說,【我本是高山】這部電影到底怎麽樣?

2023-11-19影視

在最初的憤怒過後,我漸漸冷靜下來,開始思考,他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

雖然我第一篇文章就已經分析了,是因為這些人本身沒有高尚的思想,所以才理解不了張校長的動力,總忍不住用庸俗來為高尚開脫,但,需要開脫的前提是這個東西是讓他們引以為恥的,也就是說,對這部電影的主創而言,張校長的這種崇高,是可恥的。

因為原原本本拍出這些,會讓他們感到羞恥,所以才必須要把對亡夫的逃避、自我欺騙、偏執和道德綁架等等一系列自創的「人性」糊上去,來讓光明黯淡,崇高矮化,還有把政府的支持汙蔑為阻撓,也是同樣道理,因為拍攝政府對女中的支持讓他們羞愧,哪怕那是事實。

他們到底在羞愧什麽?

如果,是利維坦讓他們顛倒黑白,把一個根本不光明的東西硬拍成光明去歌功頌德,那確實需要羞愧,作為文人,搞這些違心的東西必然不情不願,效果不好,理所當然。

但是,現在的問題在於,不光在這部鄉村援教電影裏,包括之前抗美援朝、抗疫防疫、搶險救災……無數原型無比光輝榮耀的故事,被拍成電影以後,總是被羞恥不已的主創絞盡腦汁安排一系列「人性」情節,篡改和削減原型的高尚,無一例外。

我以前不懂,但今天我突然醍醐灌頂一般的理解了,他們的羞愧,其實是來源於——「自己做不到」。

因為他們自以為是,他們自以為自己才是「高山」,正沾沾自喜的時候,發現他們的故事原型比自己高大百倍,原型們能做出的那些犧牲,完成的那些壯舉,自己這輩子也難望其項背,在這些原型面前自己就像螻蟻一般渺小。

而這,讓這些自視甚高的電影主創們感到難以忍受。

他們不能忍受自己原來非但不偉大,反而很低俗卑劣,在真正光明偉大的人的襯托下,宛如過街老鼠,他們正是從中產生了羞愧。

這要換了正常人,自己覺出了自己的不足,那就要努力力爭上遊,讓自己盡量進步一些,趕上偉人們的高度,但這些人又不願意,他們其實壓根就不願意承認自己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麽優秀,可事實擺在眼前又不能無視,於是心態越來越失衡,產生了惱羞成怒的情緒。

那麽到了這個時候,擺在他們眼前的就只有一個選擇——既然接受不了這種落差,又不願意自己趕上去,那就只能把別人拉下來。

所以他們就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開始抹黑光明,美其名曰「賦予人性」, 意思是自己這樣奸懶饞滑、嫌貧愛富、好逸惡勞,才是有人性的,那些高尚行為反倒是沒人性 ,而這些所謂的高尚背後其實只是把自己的人性欲望隱藏起來,比如嘴上說是為了孩子們,其實是為了逃避丈夫的死。

如此,邏輯閉環了,高尚被完美消解,大家都是人性,誰還看不起誰?雖然你行為上比我偉大,但你這都是裝的呀!我至少願意坦誠的面對我的人性,你還遮遮掩掩的,你還不如我呢!

他們就這樣消化了自己的愧疚,維持住了自己內心的平衡和高價值感,可以理直氣壯地繼續嚷出「我就是高山」——「我才是高山」——「比張桂梅高多了」!

飾演焦裕祿的李雪健曾經在頒獎禮時說過一句話:「苦和累都讓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都讓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他很清楚這裏面的邏輯,他演出焦裕祿得到的所有榮耀,焦裕祿並沒有辦法得到,全都「便宜」了自己,他為此而感到羞愧,但類似海清這樣的演員和這部電影的編劇導演,他們早就把羞愧全部消解,他們要的就是占這個「便宜」,所以他們對張桂梅沒有尊敬,對故事中的所有人物原型都沒有尊敬,因為他們已經透過這一系列的操作,將這些原型踩在了腳下,這些原型只是自己的墊腳石,當然可以隨意編隨意拍隨意演。

所以,以後如果還想再拍類似的人物和故事,必須要找到真正內心謙卑而追求高尚的主創,不能是這種沽名釣譽自以為是之輩,這種電影跟普通商業電影不一樣,對創作者的道德是有要求的,其實高尚也是一種人性,只不過有些人確實沒有,他們只有最低端的那種人性,你讓這種低端人性去拍高端,就好比讓夏天的蟲子去講關於冰的故事,那他拍不出來,你也不能怪他不是?

最後我想提一句,對於現在大眾輿論裏抨擊這部電影,支持張校長的風潮,我是很有些驚喜的,當初寫第一篇批評的影評的時候,我本來以為會有很多觀眾吃他們這一套,因為現在的影視劇確實多的是各種戀愛,而且收視率還賊高。

我以為觀眾們真的很多都能接受電影這麽魔改,接受他們把帥氣的胡歌當成比黨更可貴的信仰,因為看起來大家都挺現實,盡管事實並非如此,但說不定大眾確實也更喜歡以一種八卦的心態來看待這些崇高的人,甚至把他們當成是娛樂的材料,就像電影的主創一樣。

但是沒想到,大部份觀眾其實比我想象的要明事理和高尚的多,並沒有被這種軟弱陰暗的嘩眾取寵給騙到,就算可能很多人也做不到這麽高尚,但他們最起碼能夠承認高尚,尊重高尚,這就比這些主創要強了千倍萬倍,說明我們這個國家大部份的民眾還是高貴的,有尊嚴的,我們還確確實實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墮落的娛樂圈並不能代表我們的社會風氣,實在讓人感到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