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如何分析【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裏的人物?

2019-02-08影視

調整順序,先說配角,比較欣賞的是張氏。

張氏其人,出身將門,少時多順遂,唯有婚姻一事並不如意。丈夫念舊,貴妾當家,一身傲氣,怎肯低頭,可是就如她自己後來所說,"恁是九天玄女,到了這凡塵世間,怕是也當不成仙女了。"難產之後,重整內宅,然縱使舉案齊眉,終究意難平。直到後來京城大亂,蟊賊入府

當下,(張氏)便以貼身軟弓親自射傷數名賊人,其中兩個勇悍的賊人被擒後見一屋子婦孺,猶自狂妄,滿嘴汙言穢語的嚇唬。張氏怒極,二話不說,刷刷數劍削下那兩賊的耳朵,甩在地上餵了黑獒——當時滿場肅穆,沈府眾人敢出聲。 至此後,沈府上下見了張氏都繞著走;張氏其後數十年的日子也過得極有派頭,妾侍不敢頂嘴,繼子女不敢啰嗦。

看到此處,方才長出了一口氣啊。後來又看到張氏去鄭家吊唁

她一踏進鄭府的迎客廳,本在嘰喳閑話的貴婦們忽的寂靜無聲,看她的目光又敬又畏,說話莫名客氣起來。 這就是厲害的潑婦與 武林女高手 之間的待遇區別,適才綠枝幾個在跟前服侍時,對著張氏也是戰戰兢兢的,大氣不敢出一下

本就該是個提刀立馬的巾幗英雄,困於後宅,已是無奈,與其被人時時憐憫,不如讓眾人畏服。書中最後寫到,張氏後半生子孫繞膝,熱鬧煩惱不得閑,再無功夫空嘆落寞。結局雖然是俗了些,可總歸是刀劍出鞘,又何懼世俗。

再說主角,這部小說的女主角打動我的只有一個點:

顧廷燁怔怔的看著對面的女:「我……不是有意怪你,只是每回提起齊衡,你總是莫名心虛……」
明蘭仿佛被觸及心底最深處的地方,心中隱匿的那一處轟然塌方,被掩藏住的醜陋無處躲藏。她一手撐著桌,哀戚道:「 ……我心虛,是因為,當一個人待我真心真意時,我卻只想著自己 。」
顧廷燁倏然擡頭。
明蘭泫然欲泣:「 他待我很好,不計較得失臉面,沒因我是庶出就瞧不起我,只是想待我好。並真心想娶我,為此輾轉耗力。可我……我只顧著自保。只要自己能安安穩穩的,我從不曾顧惜過他半分。 」大顆的淚水滾下精致的面龐,她泣不成聲,「你疑我的沒錯。這輩,我從來只愛自己。」
PS:詳見第190章 世間道 之 君心我心 惟願知心

感念別人對自己的好,但由於環境所限不敢有半分回應,從而心懷歉意,我讀到這裏的時候才覺得明蘭 是活的 。之前一直循規蹈矩,看不出她有什麽區別與其他角色的特質,為什麽就成了主角呢?還不如如蘭來得真實。

補充:

1.評論區有人說女主是反省了,但心不誠。

我強調一下,我認為女主至少在那一刻是 真的感懷齊衡 的,我只是從女主的反省行為中感覺到女主的 真實性 ,之後的行為也是符合女主人設的,都只是個人看法,無關其他。

另外讀完上面這段話之後,我對齊衡的好感>女主,以至於倒回去重新翻看了齊衡的部份

(齊衡父母談論齊衡的第一次婚事)
平寧郡主看著丈夫慈善的面容,想起適才 兒跪在自己跟前哭著苦苦哀求的模樣 ,也有些心軟,夫妻倆對坐一會兒,只聞得平寧郡主用湯匙攪動盅碗清脆的瓷器碰撞聲,過了一會兒,平寧郡主面色松動,緩和下口氣道:「我也心疼兒,若……他真喜歡,不如待縣主過門後,咱們去求了來給衡哥兒做個偏房吧?不過是個庶女,也當得了……」
(……齊衡父親反駁,不會讓明蘭為妾……)
平寧郡主輕輕放下碗盅,笑道:「我笑你們父倆一個樣,適才衡兒求到我跟前來,好話賭咒說了一籮筐,我被他夾纏不過,當時也說不如納明蘭為妾 ,他當時就慌了手腳,連連說不可,說明蘭是個剛烈性,當著一地的碎瓷片差點就要跪下來 。」
PS:第55章 兒媳的典範(前半部份)
後面喪妻再娶之前,應該也有關於齊衡對明蘭的描述,小說太長,不好找(懶得找)

齊衡或許不懂明蘭,或許還有些懦弱,但是 他對明蘭是真心的 ,只是囿於家族門第,最終無法在一起。況且書中明蘭對他沒有一絲回應,齊衡曾經說過明蘭但凡有絲毫回應,他也會排除萬難跟明蘭在一起,所以齊衡就連爭取的底氣都是不足的。

我憐惜的是齊衡的這份真心,同情的是他的無奈。

雖然我更支持明蘭選顧廷燁

2.關於知否被稱為"小紅樓"

我不知道這個說法從何而來,我也算不得什麽書粉,只是當時比較閑、看網上推薦的人多才讀的,也只是因為作者敘事流暢、語言多有詼諧之處才把這麽長的小說讀完了。個人感覺可能只是因為出場人物多且關系復雜,又都是描述後宅之事,和紅樓夢有些相像,才有了"小紅樓"這種說法,但兩部小說所傳遞的思想完全不一樣。 知否於紅樓,只是形似,未得神韻。

知否確實存在封建糟粕思想,我讀的時候也能感覺到作者對於惡毒女配的刻畫過於單一,比如林小娘、墨蘭、康姨媽、被休的那位余家大太太,小秦氏等。 個人最不能接受的是小秦氏的那兩個孫兒(女),顧廷煒的妻子,她的結局不該如此悲慘。

讀的時候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或者持批判的態度,又或者幹脆就把它當作一普通網文讀完就完了。要知道它本來就是一部網絡小說,真的需要拿出讀紅樓夢的態度來細細研讀、分析每一個人物嗎?至少我認為,大家沒有必要揪著小說的一個"黑點"不撒口。

最後,就算是要用 批判 的態度讀小說,但批判也不是一味的批評,故事的設定、人物的塑造,又或者小說中有一處描述打動了你,都應該算是這部小說的可取之處。

我是因為小說最後的結束語而對作者、小說持正面肯定的態度。

但,也只是個、人、態、度,而已!

結束語:

這個故事,起始於一位盛六姑娘,也結束於一位盛六姑娘,最後她們都很幸福;
所有的情感紛擾,起始於一個齊姓少年掀簾而入的一個下午,也結束於這個少年的過世,他最後是否幸福,誰也不知道;
我們的懷念,起始於一個家族的即將興盛,也結束於這個家族的花到荼蘼。花開花落,周而復始。
我們的國家,我們的血脈,都是如此。我想描寫一個繁華的盛世,有英明的君主,果敢的將軍,狡黠的投機者,算有遺策的謀略家,有鮮血,有慘烈,更有輝煌的未來。
我想描寫一個正在走上坡的家族,有深思熟慮的家長,有光明磊落的男兒,有剛烈嫵媚的女兒,有淚水,有傷害,更有苦盡甘來的團圓。
在【知否】正中出現過的所有主要人物,無論他們哭過,笑過,歡樂過,悲傷過,無論是強大的,卑微的,善良的,惡毒的,成功的,失敗的,他們的故事都已經結束了。
此後,我不會再寫關於他們的故事了。
謝謝大家,非常感謝。
這是一段難忘的經歷,很高興認識大家,寫到這裏,我有些想哭。
淩晨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