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碼

手機攝影如何拍出高大上的感覺?

2016-08-13數碼

我換了思路回答,即講講 手機攝影後期 的重要性,我的理解是占了成片效果的 50%

(感謝大家的喜歡,我的 最新手攝作品 最新教程 都在我的 同名圍脖 ,精力有限,這裏就不更新了)

先上我的原創手攝作品:

秀完就上幹貨了。

先說明是, 後期不是無意義的誇張 ,而且為了還原 眼之所見,心之所感 。很多畫面我們由於身臨其境,觸動會非常大,但拍到相機裏,會打一個折扣,再加上觀眾處於「現場之外」,又是一個折扣,當多個折扣相乘,能夠傳遞給觀眾的東西就會非常的少。

為了盡可能的挽救這種情況,後期便成了自然的事情,透過後期加強畫面,還原你的眼之所見,心之所感,是它最本真的意義。今天的後期分享有兩個特別之處,一是回歸基本法,透過溫習 後期的三大元素 ,知新其意。二是透過一個簡單的手機後期APP: snapseed ,闡述後期的運用,而看似更復雜的Photoshop等都是一樣的調色原理。

首先進入第一部份,後期到底是在調什麽?其實簡單說,就是三個參數: 明暗、色彩、對比

先說 明暗 ,簡單來說,我們把照片分為三個區域: 高光部,灰部,暗部 ,三者並沒有嚴格的界限規定,純粹是為了修圖方便而設定。光影光影,光和影一定是依存關系,這也是我們的正常認知。

那麽,一張照片怎麽樣的亮度是正確的?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並不存在所謂「正確」。 我們追求的應該是「好看」的亮度 。我們先看一個例子。

把曝光不足的左圖透過後期,修改成我理想中的曝光,畫面漂亮很多,沒有了死黑區域,海面變得柔和,符合大眾的審美。此時我可以說,這次的後期調整是OK的,即 正確的=好看的

再看一個例子,左圖是正確的曝光,右圖透過後期,讓畫面大範圍過曝,但是哪張圖更好看呢,顯然是右圖,沒有灰蒙蒙感覺的照片。此時,即 正確的≠好看的

所以結論來了,我們追求的不應是理論上的所謂正確亮度,而是好看的,至於什麽是好看,取決於每個人的審美觀。

第二個要復習的是 色彩 。色彩有三個內容: 色相、純度 明度

色相即是什麽顏色;純度即色彩的飽和度;明度即色彩的亮度,這很好理解。我們看一組例子,透過改變原圖的三個內容,感受帶來的變化。

透過上面的例子,我們溫習了色相,同時也發現一個重要結論,即色彩的三個內容任意一個變化,也會影響畫面的明暗。也就是說,明暗與色彩是相互影響的。

最後一個,我們來到 對比度 ,對比度從字面意思, 即畫面各部份的反差,反差越大,對比越強烈 ,那麽反差可以是什麽?比如明暗、色彩都可以有反差,也可以沒有明顯反差。當我們在後期軟件中加大對比度時,我們到底做了什麽?其實就是, 以中間灰為分界線,使暗的更暗,亮的更亮 。看一個例子。

中間圖是我認為的最適合的對比,我們加強對比度,來到右圖,衣服的黑色更黑了,臉上的亮度更亮了,很多細節消失,出現了色階的斷層,這就是強對比帶來的後果。

相反,我們減弱對比度,來做左圖,黑色衣服沒那麽黑了,臉部也變暗了,畫面變得灰,細節更多了,這就是弱對比帶來的後果。

對比度的把控,主要在於畫面的表達需要什麽,我們就怎麽調節。表現雲霧,對比度就要低,表現女性的柔美,對比度也不宜太高;表現強烈的光影,對比度可以加強,表現人的輪廓感,也可以加強。

到此,我們的第一部份做一個總結,明暗經常劃分為三個區域,甚至更多,便於後期修圖時提供參考;色彩有三個內容,決定了什麽顏色以及顏色的明暗和濃淡;對比度是以某中間灰分分界線,加強對比就是同時加強亮部和暗部。那麽, 明暗、色彩、對比三者一起決定了畫面的曝光

畫面的曝光正確≠好看,好看取決於個人審美(審美是根源)

下面進入是重點,Snapseed 8大案例講析,透過分析8個典型的後期場景,讓大家更加深入的理解。

首先介紹一下snapseed的軟件布局,中間「工具」頁面為重點操作區域。根據所有工具的類別,我把他們分成了 5 類,即 全域調色類、局部調色類、修復類、濾鏡類、其他類

8個案例見圖。

先說案例1,把一張看似曝光有問題的廢片變成一張好片子,用到了不少工具,見圖中的圓圈。調整之前先說一下後期的調色思路:大致就是,先整體,再局部,再到整體,有問題就再局部,這樣一直迴圈,直至自己滿意。

↑第一步,原圖陰影較暗,第一步用調整圖片先把陰影的細節拉出來。參數及效果如圖。參數僅供參考,切勿套用。

↑第二步,為了渲染水面夕陽反射的效果,需要用曲線工具把水面從藍綠色調成洋紅色先把陰影的細節拉出來。參數及效果如圖。紅色沒變,藍色和綠色各減一點,即增加了他們的補色品色和黃色。此處的知識點是,三原色:紅綠藍與他們的補色:青品黃的對應關系。需要大家好好理解一下。

↑第三步,為了突出影調,用局部工具把局部亮度提高,即畫面中水面反光部份和礁石未被水打濕的亮部。

↑第四步,用修復工具把幹擾畫面的因素去除。

↑第五步,用旋轉工具把傾斜的畫面拉直。

↑第六步,用剪裁工具把傾斜的畫面拉直。

↑第七步,用白平衡工具再整體渲染一次色調。

↑第八步,用突出細節工具整體做一次銳化。

↑第九步,再用局部工具加強影調,讓改亮的地方亮起來。

↑第十步,用魅力光暈再做一次整體渲染。完成!

第一個案例較復雜,但每一步缺一不可,完整的再現了後期思路,大家可以多看幾遍,理解每一步的作用。

下面的案例我將加快速度。

進入案例2。去霧是一個很頭疼和普遍的問題,其實去霧就是科學的加強對比。snapseed可以輕松做到。

點選HDR濾鏡,濾鏡會自動加強一層對比度,再加強飽和度,也側面的加強了對比。重點來了,有的時候我們並不需要整體調整,局部調整會更加的自然,點選局部工具,選好調整的區域,可以愉快的調整此區域的對比、亮度、飽和、銳度等,非常的方便。透過全域+局部的一番功夫,霧就被去掉了。

第3個案例是黑白,很多人說,彩色變黑白不就是點黑白就可以了嗎,其實完全不是,黑白有不同的濾鏡,比如黃色,即讓黃色光透過的更多,藍色亦同。直接降飽和的方法很多場景並不適用。

點開snapseed的黑白工具,可以看到紅橙黃綠等濾鏡,什麽顏色的濾鏡透過什麽顏色最多,所以調節黑白人像,通常使用橙色濾鏡。做完最重要的一步,我又做了一些暗角等,加強人物的立體。

案例4。雙重曝光是常用的創意手法,在snapseed也可以實作。

載入一張白色背景的人物,再載入一張有表現力的風光,點選雙重曝光工具,把兩張照片融合。需要註意的是,人物的表現力通常在面部,切勿用風光作品遮住面部,否則將會失去雙重曝光的意義。風光照片的位置,角度都可以進行不斷的嘗試。

案例5,中國畫寫意風格調色。中國畫的風格是留白多,充滿意境。所以後期的思路就是制造留白。

此次調整的重點在於畫筆工具的調整,透過畫筆工具把發黃的墻面塗抹成白色,再透過加強對比,突出屋檐的質感。需要註意的是,畫筆工具的使用需要耐心。

案例6,如何實作電影色調。電影色調的重點在於顏色的深度與灰度。這方面的調整需要較復雜的過程,一是基本調整,比如對比度、氛圍、高光和陰影;二是曲線,透過曲線加強暗部的灰度,模擬電影的超高寬容度和細膩度。

案例7,唯美人像調色技巧。人像的調色重點在於膚色的把握,貌似中國人對於膚色特別的在意,所以這也是調整的重點。我認為的好的膚色是白裏透點紅,透過曲線先把膚色調亮,再透過補色關系把皮膚調一點點紅。為了加強一點點顏色對比,我還把墻的顏色調綠一點,純屬個人喜好。

最後一個案例8,日出日落調色技法。它的調整重點在於,日出日落都是大光比,需要我們透過後期解決大光比的強烈對比問題,此處類似案例1。在此案例中,我透過局部調整,比如,把天空的調整分2層,太陽及周邊一層,藍色天空出一層;地面分若幹層,使用局部工具,把地面的色彩和質感還原;最好再統一調一次色,保證畫面的統一感。

很多大神講了拍攝的技巧,我就不多說了,分享一些我的後期思路和經驗。還是那句話,審美為王,技術為輔,勤奮為佐,思考為根,大片等你不遠了。

手機攝影愛好者、電影制片人史小千敬上。

留個贊唄~

手機攝影新書瘋狂碼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