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想到的是 索尼入耳旗艦IER-Z1R 。
首先,索尼牌子本身,爭議就很大。
就HiFi耳機來說,很多人都覺得索尼走下坡路了,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為了利潤,索尼再也不會做出像「動圈之王」MDR-R10這樣頂級旗艦,也不會搞出Qualia 010這樣奢侈品級的「參數怪物」,取而代之的是WH-1000XM3、新降噪豆等符合潮流的高端藍芽耳機——主打消費級市場,做高端消費品,才既能跑量又能撐住品牌在老百姓心目中的高端形象。
而IER-Z1R的誕生,更多是索尼想要兼顧隨身hifi市場和高端消費市場(即新的hifi消費市場)的進一步嘗試。從2013年推出Hi-Res系列開始,索尼就嘗到了高端音訊產品的甜頭——經過了Walkman時代的輝煌後,難得地同時贏得利潤和口碑。到了2016年,更高端的醇音系列誕生讓索尼終於開始建立完整的音訊旗艦級產品線: 探出萬元價位對於hifi圈來說屬於順勢而為,對於消費級市場則能繼續收割規模龐大、預算充足的索粉們的信仰。
然而索尼耳機較長時期的疲軟,讓很多hifi發燒友總覺得索尼不夠hifi——論全尺寸大耳機,從概念強於實際音質的qualia 010後,索尼就沒拿出像樣的旗艦,民間廣泛流傳的「HiFi四大耳機廠」說法也根本沒有索尼的影子。退一步,到不那麽「正統」的隨身hifi領域,好不容易憋出一個EX700能算的上高端動圈,然而在「四大動鐵」廠牌的主力旗艦和森海IE8面前,EX700還只能往後稍稍,直到2010年的EX1000才算給索尼掙回一點面子,然而這一撐就是8年...
到了2018年,IER-Z1R以及M9的雙旗艦推出,讓索粉們終於能振臂高呼一回——經歷了XBA圈鐵混合長達6年的陣痛期,從XBA-1到XBA-A再到XBA-Z最後到IER-Z/M,索尼自研單元終於迎來了堪的上萬元旗艦級別的相對成熟的產品,一款定位HiFi、一款定位監聽,然而HiFi產品線面臨的輿論壓力始終是更大的。
12999的官價,和口碑不佳的全尺寸旗艦MDR-Z1R完全一樣。高定價勢必擡高預期,但因為Z1R大耳的「翻車」,挑剔的hifi圈吃瓜群眾們並沒有給予同名小耳塞太大信心。
官價7999的IER-M9,相比之下更有可能成為真香機,各路「隨身老燒」+「資深索粉」+「知名KOL」們在其剛上市時興致勃勃地和Z1R進行對比,其中就不乏M9更好的言論:
還有種負面輿論主要針對索尼 向來較高的正選溢價 :
就產品本身而言,Z1R屬於優缺點極其鮮明的典例:
外觀上:
-鋯合金外殼加鏡面處理,亮騷感滿滿,但極易粘指紋
-全金屬用料,原線用料也紮實,整體很有質感,但整體重量也上去了
-兩圈一鐵,其中有大單元動圈加黑科技動鐵,但腔體著實太大,還厚
音質上:
-高頻表現極其優秀,但齒音很難控制,需要用樂彼L6這種萬元級別的高控制力前端去壓毛刺
-解析、定位、空間感潛力很大,索尼耳塞素質天花板,但103dB低靈敏度很難驅動,易出惡聲
-調音聽器樂十分驚艷,有晶瑩剔透的華麗感,但聽人聲怎麽都不對味,對普通流行錄音並不友好
關於IER-Z1R的每一個方面,你都能很容易地找出「但是」。這種優缺點鮮明,缺點又很難解決的高價耳塞自然無法堵住槽點, 更可況hifi發燒友都更容易註意缺點、更擅長挑刺以證明自己專業 ,所以Z1R的缺點有意無意就被放大了:
佩戴差、調音偏、不好推、價格貴 ,此乃影響綜合體驗/口碑的4個關鍵點:
-音質沒啥槽點但腔體/導管反人類的ALO旗艦太陽神,被盯著一個「佩戴勸退」黑,同理還有「流星錘」JVC FD01——縱然你音質再良心,我戴不舒服/沒法戴牢能怎麽辦?
-佩戴沒啥槽點、價格良心但調音「過於古典」的拜亞旗艦榭蘭圖,被盯著一個「人聲悲劇」黑,同理還有流行好塞黑黃鸝的「銜接問題」——不合我聽音口味,就別談好聽!
-潛力巨大、價格良心但不好伺候的森海旗艦IE800s,被各種手機直推黨吐槽沒法聽,同理還有final e5000、索尼自家n3ap等——千把塊的耳塞要上個大幾千的播放器才能推開,本末倒置了啊!
-價格貴,這個最簡單——高溢價->智商稅->不想當jc,或者更簡單粗暴的,一個小耳塞要花1萬塊?我上個大耳機/有源音箱不香嘛!
可憐的Z1R,這四點全占了。
當然最後肯定要說說能量巨大的hifi細分團體「第一陣營」索黨了。Walkman時代貫穿了70、80、90後的童年,對數碼愛好者或影音控而言,猶如當今蘋果般的存在,由此積累起數量龐大的信仰索粉。可能是當年買不起的也可能是擁有多台器材的,無論有沒有索尼,關鍵是鐘情索尼,持有這種第一印象的群體,到了2020年,都已成長為社會中堅。總之購買力強、發燒史長,既有純粹的hifi燒友也有中產以上的音樂愛好者。當這些人敲起鍵盤來,有兩種行為是最可能的:
-首先是 透過回噴來求共鳴 ,這種情況在新品面臨很多非索粉燒友吐槽時最常見:看到別人說索尼不好聽,就立馬出來「科普」「索式調音」;看到別人吐槽齒音重,就立馬說沒有煲機或者沒搭配好...聲音這種純主觀的東西的爭論永無結果,煲機或搭配這種發燒圈常用詭辯技巧也屢試不爽,更重要的是,在燒友們樂此不疲地互撕時,索黨可以仗著人多勢眾,讓正反對立的曝光度進一步擴大;
-其次是 透過曬圖來秀優越 ,可能是年齡較大的老索粉擺「老燒」姿態,也可能是土豪新燒單純炫富,用人民幣以及背後的階層來壓制你:隨手一張「索六萬」+Z1R的圖,管它發不發燒、好不好聽,有錢就完事兒~
當然還有極端索粉直接擺出類似「看到索尼倆大字兒就買買買」的易招黑言論,總之當品牌影響力到了一定高度,勢必會引發品牌粉絲和另一方的互懟,這裏不繼續引戰。加上hifi這圈子水深,很多小廠牌都想 借著打壓一下索尼來給自己碰瓷拉流量 ,於是就產生了大量黑子和友軍的激戰。樹大招風,很簡單的道理。
所以當Z1R這樣一個大廠牌高價旗艦誕生,就註定了可能的腥風血雨。產品本身鮮明的優缺點又成為了澆上去的一大桶汽油,在HiFi小圈子裏間斷地引爆著、持續地發酵著,經過了1年半的時間,形成了相對理性但兩極分化的口碑。至於z1r到底怎樣, 請按照自己的需求優先級,從不同角度去看待,在優缺點都基本形成認知的現在,結果已經相當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