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城市中,一天中哪個時段 PM2.5 指數會最小,哪個時段會最大,為什麽?

2014-04-03科學

謝邀。很好的問題,以前陸續答過一些相關的,這次系統說一下。

大體上,決定這件事的有兩個方面,一是汙染源,二是沈降及擴散情況,可以簡單概括為源和匯。

分為本地源和外地傳輸源。後者與氣象因素有關,暫且擱置一下。

對於城市而言,本地源的日變化主要在交通(包括尾氣和道路揚塵),其次是工廠和建築工地的工作時段。

不過,並不是說交通高峰期就一定同步於PM2.5的峰值。PM2.5有很大一部份來自 二次顆粒物 ,是由氣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經一系列復雜的光化學反應生成的硫酸銨、亞硫酸銨、硝酸銨和有機氣溶膠粒子。換言之,交通汙染為二次顆粒物提供了原料,需要借助空氣中的水和光照才能完成轉化。考慮到光照條件和顆粒物的累積過程,在早高峰的後半段通常會出現一個峰值。

與季節和天氣有關。風雨天氣,低值在雨中。一旦雨停就會開始走高,走高振幅與降雨的清除效果有關,雨量越大清除效果越好,低值能維持的時間越長。不過,雨後濕度高,有助於二次顆粒物的形成和積累。若有外來空氣團(如寒潮),汙染物可能在短時間內即被清除。除外以上幾種情況的天氣,如果是秋冬、早春季節,變化規律大致如下圖:

圖1:

北京地區PM10和PM2.5質素濃度的變化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Mass Concentration Variations of PM10 and PM2.5 in Beijing Area

圖2:

天津城區秋季PM2.5質素濃度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Vert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M2.5 Mass Concentration in the Atmosphere over Tianjin

這樣的日變化曲線,除掉上文說的源因素以外, 逆溫 在其中很關鍵。通常情況下,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下層空氣較熱,上層空氣較冷,冷空氣重會下沈,熱空氣輕會上浮,就形成了對流。但在某些時候,比如秋冬季夜間,因為地面溫度急劇降低,導致貼近地面的下層大氣溫度很低,上層空氣降溫沒那麽快,反而溫度比下層高。這種下冷上熱的逆溫層結一旦形成,空氣無法上下對流,汙染物就很難擴散。

逆溫一般出現在夜間和早晨。隨著太陽升高,地面溫度逐漸上升,靜穩層結被打破,汙染物開始擴散;入夜後周而復始。所以,一天中PM2.5的低值往往出現在下午4點左右(此時早高峰的影響已散,晚高峰還未到來,且近地面大氣亂流較強),之後隨著地面溫度的降低,顆粒物濃度開始上升,夜間出現一個峰值。

夏季一般不會發生逆溫,一天中PM2.5的濃度浮動不如冬季明顯,且整體濃度較低;但地面溫度有相似的變化規律,近地面大氣亂流作用也是下午最強(擴散條件最好),因此顆粒物濃度低值也在下午:

圖3:

沈陽冬夏季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及尺度譜分布特征 Concentrations and Size Distributions of Inhalable Particles in Summer and Winter in Shenyang

需要註意的是,以上規律往往更適用於北方城市。南方城市尤其是華南沿海城市,因為濕度、溫度的日變化和季節變化規律不同於北方,溫差不明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