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

2015-06-08科學

【延遲滿足】——自控力如何塑造我們的人生

你,或者你身邊的人是不是經常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想要減肥,堅持了3,4天後閨蜜約飯,心理掙紮了一下,最後對美食屈服。

即使你已經被‘胖’這個問題困擾很久了。

想要戒煙,卻每次看到有人抽煙或聞到煙味時,手還是會不自覺地伸進衣兜裏掏出一根點上。

想要運動,卻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總之,就是但凡需要持之以恒的事情,我們總是容易半途而廢。

那究其原因是什麽呢?

很多人看到這一定會說「因為自控力弱唄」。

那自控力弱對我們的人生有哪些影響?

自控力弱會使我們做事毫無章法,缺乏條理,註意力不集中,明明知道這件事情最好不做,但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

導致制定的目標難以實作,進而影響我們的事業發展。

最終導致我們難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那自控力是天生的嗎?

自控力弱的話可以後天加強嗎?

我們可以習得掌握自控力的方法嗎?

答案就在這本【延遲滿足】的書中。

本書作者禾特·妙思寫這本書的初心就是他一直堅信並透過研究發現,為了獲得未來的收益而延遲當下滿足的能力是一項可以習得的認知技能。

要知道千百年來,人們都認為意誌力是一個固定的特質。你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所以意誌力薄弱的人只能是生理、社會關系的受害者。

這本書推翻了以前的固有觀念,打破了意誌力的神秘感,展示了其對培養適應能力的重要作用,並描述了其形成的心理過程。

讓我們知道了意誌力可以後天鍛煉,用對了方法,我們都可以駕馭自控力構建人生。

【延遲滿足】是一本解析自控力的權威書籍。作者禾特·妙思是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美國著名人格心理學家,棉花糖實驗之父。更是20世紀最著名的100位心理學家排行榜25位。其本人用了畢生的精力來進行自控力的研究。

本書更是被丹尼爾·卡尼曼(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戈爾曼(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彭凱平(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樊登(樊登讀書首席內容官)等眾多知名人士推薦。

書中介紹了棉花糖實驗的發現和研究成果,並給出了提升延遲滿足與自控力的實操方法。

實驗的大致過程是這樣的:研究員在幼兒面前放置一塊棉花糖,並告訴他們有事需要先出去一下,如果孩子們願意等20分鐘到研究員回來,就會得到兩塊棉花糖作為獎勵;但如果他們無法等待,就只能拿到眼前的一塊。然後研究者離開房間,觀察幼兒的反應。

實驗結果顯示,有些幼兒能夠等待更長的時間,獲得雙倍的獎勵;而另一些幼兒則無法忍受誘惑,選擇立即享受一塊棉花糖。

獲得獎勵的幼兒是怎麽做到的呢?

妙思發現,這些幼兒會對自己使用‘ 分心策略 ’。

他們會創造各種轉移註意力的方法,以便淡化他們正在感受到的壓力。

例如,為了緩解等待的煩躁,他們會進行有趣的幻想,哼唱歌曲,等等。

在之後的追蹤研究中,妙思發現,那些在棉花糖實驗中可以延遲較長時間的幼兒,在十幾年後面對挫折時,會展示出較高的自控力。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延遲滿足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自控力強的孩子往往更容易獲得成功。

那麽自控力是可以培養的嗎?

當然可以。

首先我們要了解自控力的根基。

即大腦的沖動情緒系統和冷靜的認知系統。

1.沖動情緒系統

沖動系統在人類出生時就具有完全的功能性。

它會讓嬰兒感到饑餓時本能地大哭,遇到突然飛來的籃球時下意識地躲避。

而高壓更會觸發沖動系統,例如閃避向我們撲來的野獸,撞向我們的車子。

但它也使我們在面對誘惑時難以忍受,例如減肥時的大餐,再強烈地想要吃上一口。

聞到香煙的味道,會無意識地點上一根。

這種情況發生地越多,我們就越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

2.冷靜的認知系統

冷靜系統與沖動系統緊密相連,它是認知性的、復雜的、反思性的、啟動較慢,位於前額皮質的核心。

它調節我們的思想、行動和情緒。對幹擾我們追求目標的不當行為發揮著重要的抑制作用。

自控力就根植於我們的前額皮質區。

而冷靜系統對於面向未來開展決策和自控非常關鍵。

而這個能力的發展是緩慢的,在我們20歲左右的時候這個能力才徹底成型。

所以我們即使先天自控力弱也可以後天鍛煉它。

我們如何鍛煉我們的自控能力呢?

  1. 我們需要抵制誘惑的「如果—就」計劃。

想要有效抵制強大的誘惑,就要用禁止性的「不要!」反應替換誘惑性的「行動!」。

並且要像反射一樣迅速,自動地替換。

當然這需要我們反復地練習才能做到運用自如。

例如對於減肥中遇到的大餐「如果有大餐擺在我面前,我就立刻喝水500毫升」。

「如果早上5點鐘了,我就起床跑步半個小時」

「如果今天開薪金了,我就存40%」

將這個系統植入你的腦海,你就只需要下意識地按照指令行動,而不需要左搖右擺的反復猶疑。

2.「冷卻現在,加熱未來」

不論多大的年紀,自我控制的核心策略都是冷卻「現在」,加熱「未來」——把面前當下的誘惑推向遙遠的時空,在腦海裏把遙遠的後果拉近。

做到冷卻眼前誘惑,加熱未來結果。

例如作者本人就是個老煙槍。每天都會抽煙,即使家人朋友天天提醒抽煙的危害。甚至20世紀60年代美國衛生總監公布了一項有關吸煙風險的報告。

妙思讀過,但他從不以為意。

他安慰自己,身為教授,吸煙可以減少焦慮,更投入的備課。

你看,老煙民總有著各式各樣的理由抽煙。

直到有一天他在醫院見到了一位身患轉移性肺癌的病人,當時病人被病痛折磨的狀態讓他震驚不已。

從那之後,每當他要抽煙的時候,就會想到那個病人。

幾天後,病人的形象在腦海中有點模糊,但當他再次想抽煙時,他會主觀的加強病人的形象。

漸漸的,他想抽煙的狀態慢慢褪去,最終成功戒掉香煙。

你看,就連作者自己都不是一個天生自控能力強的人,但他經過有意識的鍛煉,成功的戒掉了香煙。

3.自我疏離:走出自我

生活中人們總會被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左右著。

憤怒、焦慮、悲傷、怨恨各種負面情緒的累積會壓抑自己,給自己莫大的壓力。

壓力增加,導致我們的沖動系統更加主動,甚至破壞冷靜系統。冷靜系統無法調節,沖動系統更甚,陷入惡性迴圈中。

這時我們需要暫時放棄自我,把自己當做第三者,再觀看你的經歷,改變對自身經歷的理解,減少壓力,冷卻沖動系統,用冷靜系統在重新評估事態。從而結束焦慮的情緒,進而改變事態。

我們每個人大都不是天生的自控力強者,面對誘惑也經常會有抵制不住的時候。

因篇幅有限,書中很多內容我都沒有詳細解讀,只重點講了一小部份。

例如,作為父母我們如何培養孩子們的自控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們面對挫折時的思維方式?

作為父母能做些什麽?

作為成年人,我們是誰?我們真的能改變嗎?等等。

這些問題,你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

我本身也是一個8個月寶寶的媽媽,從生下寶寶開始,我就開始翻閱各種育兒書籍,【延遲滿足】雖然不是一本純粹的育兒寶典,但給出了我育兒的最佳答案——「你希望他們成為什麽樣的人,就以身作則」。

這本書能給我啟示,相信對你們,無論是寶媽,還是正在職場打拼的成年人,或者正處於青春期的少年們,我相信,你們都可以找讓我們更好的方法。

要相信熟能生巧,我們從小事做起,相信總有一天,我們也會將自控力變成鎧甲披在自己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