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收集資訊來預測未來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關聯到 因預測到的損失和痛苦而選擇逃避 ,例如在學業失敗、被捕、欺淩、破產、失戀、失業、社會地位喪失等情況發生前後改變一貫的行為方式,搞些打砸物品、酗酒、離家出走什麽的。一部份人會選擇自殺來終止痛苦或預防未來的痛苦。
人有自我保護的機制,不願意死。這些機制並非萬無一失,還有一些個體差異,可以被不同程度的沖動、強烈的痛苦、社會紐帶斷裂、特定精神藥物等減弱或無效化。 利他主義和自我犧牲 相關的機制亦可被自殺者的腦呼叫,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死亡可以減輕他人的痛苦或生活壓力——尤其是在自殺能得到大筆保險賠付的情況下。
你可以註意到有些類別的抑郁癥患者因缺乏動力而 懶得自殺 ,一些濫用精神藥物或酒精的人感受到的痛苦被藥物或酒精所 麻痹 ,這也能降低自殺的概率。將這視為自我保護機制的一部份,可以看出地球生物典型的混亂特征。
人可以虛構一些精神依靠來自我保護,例如宗教信仰。許多宗教和習俗試圖 汙名化 自殺,稱自殺者的靈魂得不到救贖、自殺者的房屋不祥、歧視自殺者的家屬,諸如此類。由於人自身和文化的復雜性,宗教信仰亦可導致一部份信徒覺得死不可怕,促使他們降低自我保護水平。這也是地球生物典型的混亂特征。
目前看來, 基因沒有任何程度的意誌 。它沒有「為了遺傳下去」之類動機,沒有根據情況進行任何「設定」的能力,基因關聯的保護機制是被動地由自然選擇保留下來的。基因中心論的【自私的基因】之類書籍為方便解說自然選擇的運作方式而將基因擬人化,你不能將擬人化的部份當真。
非人動物也能弄死自己。 長期維持的社會紐帶的斷裂 很容易引起動物神誌不清、行為失常,可導致狗在主人死後絕食而死之類現象。這類搞死自己的現象相關的基因只要不對攜帶者產生可育後代的數量造成明顯的不利影響,就有概率作為中性基因在族群中延續。在此基礎上,相關機制可以用於利他主義、自我犧牲,可以為群體(尤其是親屬)帶來好處,有概率被視為有利基因在族群中擴散。
當個體的自殺對物種的基因庫沒有影響時,演化不會阻止自殺。在人和非人動物中, 沒有生育能力或找不到交配物件的個體、無法從事生產活動的個體的自殺率比其他個體高 ,尤其是某些社會性昆蟲的工作階級在體內有自殺式襲擊武器。這不但能將資源讓給有繁殖能力的個體,還可能交換掉敵害——在人群中,也有選擇自殺式襲擊為自殺方式的個體。
看看舍己為人的英烈,顯然「無論如何都不能自殺」的機制並不總是有利於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