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新知|藥物汙染遍布全球,你我皆受其害

2024-07-23科學

主筆、影片制作:於梅君

人吃五谷雜糧,哪有不生病的?因此,許多人家中都備有小藥箱,但時間長了,總能清理出一堆過期藥品,這些藥怎麽處理,很讓人犯愁,有人幹脆將其與生活垃圾一起丟掉。據估算,中國每年產生的過期藥品達1.5萬噸,這些過期藥會不會對環境產生危害?該如何處置,才不會造成汙染?

1顆過期藥=3節廢舊電池汙染

幾乎所有家庭中都有一個「百寶箱」:感冒藥、消炎藥、創口貼……備足了滿滿的關愛和安全感。不過,大多數藥品都有保質期,由於一些家庭非理性囤藥、備藥用藥欠科學等原因,導致大批藥品「到期即棄」,「小藥箱」產生了「大浪費」。

據統計,全球每年產生的過期藥數量龐大,全美藥房每年總銷售額高達4000億美元,其中,重達280萬鎊的過期處方藥被廢棄。中國過期藥數量也十分驚人,據【中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白皮書】披露,中國約有78.6%的家庭備有小藥箱,其中,30%~40%的藥品超過有效期3年以上,80%以上家庭沒有定期清理的習慣。據藥監部門統計,全國一年產生過期藥品約1.5萬噸,如用載重5 噸的大卡車來運,至少需要3000 輛。

由於回收渠道不暢,90.1%的被調查者有過將過期藥品隨意丟棄的經歷。「1顆過期藥產生的汙染,相當於3節廢舊電池汙染,可能汙染1900立方米水資源。」廣州醫藥集團專家指出,過期藥品藥效降低、毒副作用增加,不僅發揮不了作用,延誤治療,對肝腎的損害也將增大。

此外,大多數藥品過期後容易分解、蒸發,散發有毒氣體,造成室內環境汙染,嚴重時還會對人體呼吸道產生危害。如果過期藥被當成生活垃圾處理,則會對空氣、土壤和水源環境造成嚴重汙染。

中國藥科大學藥學院教授尤啟冬表示,有三類藥品隨意丟棄對環境危害最大:分別是抗菌素類、腫瘤類和鎮痛類用藥。目前,家庭過期藥品已被明確列入【國家危險廢物目錄】,是重要的環境汙染源之一。

全球河流「含藥量」增大,加劇細菌耐藥性危機

藥物汙染已蔓延至全球河流,世界各地的河道中普遍發現藥物殘余。英國約克大學主導的研究顯示,全球超過1/4的河流檢測到活性藥物成分,並已達到「潛在毒性水平」。

在河流中最常檢測到的藥物是治療癲癇和神經疼痛的卡馬西平糊治療糖尿病的二甲雙胍。很多感冒藥的主要成分對乙酰胺基酚,也是分布最廣的汙染物之一。河流中還發現了高濃度的咖啡因(來自咖啡)、尼古丁(來自香煙),以及鎮痛的撲熱息痛。在非洲,抗瘧藥所含的青蒿素在河流中濃度也很高。。

抗生素類藥物進入河流,可能讓已經很嚴峻的細菌耐藥性危機雪上加霜。科學家指出:「檢測發現,19% 的采樣點抗生素藥物濃度,超過了已知能誘發細菌產生耐藥性的水平。」例如在孟加拉國的一處采樣點,甲硝唑濃度高達安全限值的 300 倍。采樣團隊觀察到,這條河流沿岸分布著許多制藥廠,大量汙水被排入河中。

科學家警告,河流中抗生素越來越多,會導致人類對抗生素的耐藥力增強,最終會「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全球性威脅」。

央視曾報道,中國一些主要河流,包括黃浦江、長江入海口、珠江等,也曾檢出抗生素。甚至部份地區居民自來水中也被檢出抗生素。長三角約40%被調查孕婦尿液中檢出抗生素,近80%兒童尿液中檢出獸用抗生素。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曾對江蘇、浙江、上海1000多名8到11歲在校兒童尿液進行檢驗,結果顯示:近6成兒童尿液中含有抗生素。氯四環黴素、恩氟奎林羧酸、泰黴素等三種一般只限於畜禽使用的抗生素,在兒童體內均有檢出。

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永官的研究表明,動物攝入的抗生素,大部份以原藥或代謝產物形式,經糞便和尿液進入土壤、水體,並透過食物鏈對整個生態環境產生毒害,甚至產生「超級細菌」,影響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動物的正常生命活動和功能。

魚蝦被迫「服用」抗癌藥和抗抑郁藥

世衛組織數據顯示,2020年約有1000萬人死於癌癥,預計到2040年,癌癥新發病例將增至2950萬例。已開發國家癌癥藥物的使用量,也以每年約10%的速度增長。

物理學家組織網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許多治療癌癥的藥物都包含細胞抑制劑,這是一種「在不殺死癌細胞的情況下,使其減緩或停止生長的物質」。科學家在醫院廢水、河表水、地下水中,越來越多地檢測到這些化合物。

細胞抑制劑雖然對癌癥治療至關重要,但會影響藻類、甲殼類動物、輪蟲和魚類等水生生物,並可能導致土壤和水微生物群落的變化,從而改變生態系的功能。鑒於對環境的危害,細胞抑制劑被歸類為「值得關註的新興汙染物」。

細胞抑制劑還會影響魚類胚胎中甲狀腺激素的調節,可能導致魚類出現發育缺陷,包括魚鰾疾病。

除了抗癌藥可能對水下野生動物產生重大影響,科學家在汙水、飲用水、河流、沿海水域和動物組織中,發現抗抑郁藥已達到可檢測水平,並對自然棲息地和生態系構成了潛在威脅。

英國約600 萬人(約占總人口的 10%)在定期服用百憂解(氟西汀)等抗抑郁藥物。抗抑郁藥通常作用於人類的神經遞質及其轉運蛋白。這些神經激素和轉運蛋白在整個動物界也廣泛存在,因此,任何旨在改變人類生物學的藥物,也將改變野生動物生物學。

「血清素和多巴胺等神經遞質,不僅能控制人類行為,還控制著動物,尤其是無脊椎動物的生物功能。」科學家解釋,廢水中的百憂解等藥物,會使蝦離開自然棲息地,並向光遊去,從而使它們更容易受到捕食者的攻擊。百憂解還會導致一些水生生物失去粘附力,比如,蝸牛不能再粘在巖石上。

藥物汙染可能導致野生動物數量下降

今年6月,多名研究者在【自然·可持續性】期刊聯合發表文章,指出現代制藥業產生的藥品廢物,在流入自然界後,給野生動物帶來了嚴重影響。關鍵時刻能夠挽救人類性命的藥物,卻變成了動物的威脅。

世界自然基金會釋出的一份報告稱,自1970年以來,全世界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魚類平均減少了52%。對淡水生物而言,情況更加嚴重,在同一時間段,淡水生物減少了近四分之三。造成動物數量下降的原因,大多歸結於人類活動,包括讓動物失去棲息地、氣候變遷、過度捕撈、藥物汙染等。

由於藥品不像殺蟲劑,並非用來「致死」,它們對野生動物的傷害更加微妙。科學家發現,近幾年,一種神秘現象正在動物界中擴散:河流中的褐鱒變得麻木呆滯,它們成群聚集在排汙口下方,魔怔般地等待著「天降甘霖」;遇到捕食者的食蚊魚本應靜止不動,將自己隱藏起來保命,然而,一些食蚊魚見到天敵反而激動地來回亂竄,然後被瞬間吃掉……

這些反常行為的罪魁禍首,都是人類經常使用的藥物:褐鱒麻木呆滯,是受到下水道中神經抑制劑的影響;食蚊魚不顧生命安危「瞎嘚瑟」,是因為水體中含有抗抑郁藥 「氟西汀」的活性成分。

藥品廢物還會危及整個動物族群的繁衍生息。在英國,研究人員發現,那些不慎攝入抗抑郁藥成分的雌性椋鳥,在交配季節對異性變得不再有吸重力。在一些被廢水汙染的池塘中,科學家還發現了雌雄同體青蛙。

在加拿大,研究人員向一個人工湖添加避孕藥物成分後,發現雄性胖頭鱥(guì)竟然開始產出卵黃蛋白,甚至是早期卵子。雄魚變性成了雌魚,整個族群無法繁殖延續,用了不到幾年,湖中的胖頭鱥幾乎全部銷聲匿跡。

在印度,由於牛群被濫用消炎藥,導致以它們屍體為食的印度禿鷹幾乎完全絕跡。

專家指出,為解決藥品汙染問題,制藥產業應對生產流程進行改革最佳化,比如研發更容易分解的「環保藥物」。汙水處理廠也應增加屏障,阻止活性藥物成分進入自然界。對普通人來說,要學會正確處理藥物;對政府來說,建立長效機制處置家庭過期藥品很重要。

科學家指同,治病藥物雖必不可少,但人類必須學會如何負責任地使用它們。

人體內的獸用抗生素來自哪裏

近8成兒童尿液中檢出獸用抗生素的訊息讓人憂心。專家分析其來源,認為主要來自快餐裏的抗生素雞、雞蛋、水產品等。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應光國曾表示,飼料中被廣泛添加的氯四環黴素,可顯著提高肉雞生長速度,防止豬類發生腹瀉。但畜禽肉類中如果有獸藥或抗生素殘留,最終「接盤者」還是人類,進而產生抗藥性和耐藥性問題。

水中抗生素主要來自醫院和藥廠廢水、水產和畜禽養殖廢水以及垃圾填埋場,大部份抗生素無法在現有工藝下有效去除,導致河湖水體成為抗生素和耐藥基因庫。

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在長江中下遊地區調查發現,在生豬、肉雞、水產等養殖過程中,不少養殖戶為降低感染發病率,習慣在飼料中添加各類抗生素,有的一噸飼料能添加一斤抗生素。此外,制藥廠和醫院廢水中,也含有高濃度抗生素,導致流域汙染嚴重。

2017年11月,上海、山西等地食藥監局在抽檢中,均在不同批次的雞蛋中,測出了禁用抗生素「氟甲磺氯黴素」。

國家食藥監總局曾在一次抽檢中發現,水產品成為食品安全的「重災區」,不合格水產品中超九成獸藥超標。很多小型飼料廠,常常違法加工飼料,使用的抗生素種類,甚至比人用藥的藥效還要大。

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永官的研究表明,動物攝入的抗生素大部份以原藥或代謝產物形式,經糞便和尿液進入土壤、水體,並透過食物鏈對整個生態環境產生毒害,影響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動物的正常生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