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建築設計師是越老越吃香嗎?

2022-02-27科學

廣義的建築師分兩種:一種是建築師,另一種是中國建築師。

先舉幾個栗子:

古根漢姆美術館是一個80歲的老頭設計的;

西格萊姆大廈是一個72歲的老頭設計的;

朗香教堂是一個65的老頭設計的;

盧浮宮玻璃金字塔是一個72歲的老頭設計的。

這些建築在建築界都是裏程碑的存在,是能在建築史上留下濃重筆墨的。都是幾個老頭幹的,而且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除了具體的例項,我們也能說出100個理由來證明建築師越來越吃香。

什麽藝術啦、文化啦、傳統啦、人生閱歷啦、空間體驗啦、工程技術啦、現場經驗啦,……等等等等,都可以為越老越吃香作證。

但是,還有一種建築師,叫「中國建築師」

曾經的中國建築師,也可以認為是越來越吃香的,像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建築師。(為什麽從第二代建築師說起,因為,第一代是留學的那一批人,是中國建築師的開創者們,他們回國後的工作模式和西方是一樣的,和現在的中國建築師不是同一物種)

但是這幾代建築師越老越吃香,其實吃的是時代紅利,並非是因為「老」。

此話怎講?

我來慢慢說,大家慢慢聽。

被閹割的中國建築師

70多年前新中國成立後進行所有制改革,廢除了第一代建築師的事務所,成立了國營設計院。

就是這次改革,切掉了建築師越老越吃香的那一段基因序列。

為什麽這麽說呢?

因為公有制改造後,建築師的老板和客戶都變成了同一個人,就是政府。

不光建築師的老板和客戶變成了同一個人,而且是建築、結構、機電、勘察、施工,統統變成了同一個老板,同一個客戶。

建設方、設計方、施工方、勘察方、監理方(那時候還沒有)、城市管理方,變成了同一方,就是政府。

這樣就帶來了一個結果: 就是建築師不再需要靠設計能力贏得更多專案,因為給自己發薪金的人和讓自己蓋房子的人是同一個人,建築師的收入和建築的創意沒有任何關系;也不再需要監督施工單位,因為都是為同一個老板工作,不存在誰更偷奸耍滑,所以也就不需要互相監督。

建築師僅僅需要提供一份按要求完成的圖紙就夠了,就能領到全部的薪金了。不會因為你的設計出眾而有源源不斷的專案,也不會因為你能力不足而門可羅雀,進而窮困潦倒。

這個狀態在完全計劃經濟時代沒有任何問題,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而且也幹出了驕人的成績。

被羨慕的中國建築師

後來改革開放了,政府放手讓設計院自負盈虧。自負盈虧意味著憑本事吃飯,意味著建築師可以憑設計能力交換物質回報。聽起來一切在向著美好的方向發展。

一直到後來城市化的超高速發展,確實讓設計院和建築師過上了美好的生活。

我曾經的一個領導講他們當年的牛逼。90年代,索尼、三星新釋出什麽電子產品,他們同事們很快就能體驗到。這不是一個人,是一個群體,說明建築師在當時那個社會中是超高收入人群。再到00年代,開發商是真的會坐在設計院給設計師加油的,是真加「油」哦。建築學是學校裏最熱門的專業,整個建築設計行業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

這個時候,看起來好像是有那麽一點越老越吃香的意思。

然而,這個越老越吃香,並非自己的專業地位帶來的,而是社會發展紅利帶來的,就像陽光普照獎一樣。之所以老建築師更有話語權,是因為在設計院的地位決定的。

換句話說,這個吃香是源於屁股,而非腦袋。

被壓榨的中國建築師

很快,發展紅利就結束了。開發商如日中天時,從設計院網羅了一群「老」建築師,制定自己的設計標準,把控設計質素,又網羅了一群年輕的建築師,24小時盯著設計院的建築師,指揮他們這樣幹、那樣幹。建築師既沒有還嘴的能力,也沒有還嘴的權力,只能任建設方蹂躪。

設計院也不再有昔日的神采,市場部的經理們,守候在開發商的門口,乘領匯出現的間隙,跑過去低眉順眼地說上幾句,希望能把拖了幾個月的合約簽了,至於那點低到不夠發薪金的設計費,根本不敢說出口,因為一說出口來就可能被趕出去。

設計院沒錢,設計師只能更慘,各種奇葩、拙劣的管理手段就出現了。

這個時候的建築師,還敢提越老越吃香嗎?!!

體力活從來不是老年人的長項。

中國建築師何以成為體力勞動者

前面有說過,新中國成立後,建築師的職能被閹割過了。

在改革開放後,設計院體制改革的時候,建築師並沒有把曾經被閹割過的職能要回來,這是後來悲劇的關鍵。

之所以中間有段幸福時光,是因為風口。設計院和建築師以為自己又可以飛了,忙著數錢開心呢,就把翅膀被收走的事給忘了。

什麽意思呢?

就是設計院被政府趕出門自負盈虧的時候,沒有為自己爭取應有的專業權威和專業地位。

所謂的專業權威,就是建築設計的事只能建築師說了算。

所謂的專業地位,就是從制度上保障建築師的專業權威能夠落實。

然而……

就說這麽多吧,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