盉、簋、甗、罍、鬲、匜、彜、卮、盨、觚、觶、斝…...在給大家介紹這些器型之前,大家知道這幾個字怎麽讀嗎?
除了禮器之外,先秦之前的青銅器更多是生活用器,根據用途來分,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食器
炊煮類:鼎、鬲、甗、釜
盛食類:簋、簠、敦、豆
取食器:匕
切案器:俎
2、酒器
溫酒器:爵、角、斝
飲酒器:觚、觶、杯
盛酒器:尊、卣、觥、瓿、方彜、罍、壺、缶
挹酒器:鬥(勺)
承案器:禁
3、水器
盛水器、註水器、盤、匜、盉、鑒、盂、浴缶
4、樂器
鐘、镈、鐃、鈴、鐸、鉦、句鑃、錞於、鼓
5、兵器
鏃、戈、矛、戟、鉞、刀、劍、殳、鈹、盔、弩機
6、工具
手工工具:斧、錛、鑿、刀、削、鋸、錐、鉆
農具:鐝、鏟、臿、耨、鐮、犁鏵
漁具:釣鉤
7、車馬器
車器、馬飾、禦器:軎、轄、轂飾、軸飾、衡飾、軓飾、踵、軏、軛、鑾、銜、鑣、節約、當盧、馬冠飾
8、度量衡器
尺、量、權
9、雜器
銅鏡、錢幣、璽印、符節、熨鬥、熏爐、燈、笄、釵、環、戒、帶鉤、墜鏈、牌飾、雕塑
是不是看得一臉懵圈,怎麽青銅器還分得那麽細?古人有那麽考究嗎?嗯嗯,還真有~
今天小編先給大家介紹幾種最被大家所俗知的青銅器,這些文物都被收藏在中國各大博物館中,下次見到它們的時候,希望你能認得他們呀。
鼎與簋作為禮器組合,在商代已經出現,西周時期,奇數的鼎與偶數的簋配套成為禮儀活動的主祭禮器,並在西周中期以後逐漸形成制度。
▲子匿鼎 商 山西博物院藏
▲獸面紋鼎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不栺 [yì]方鼎(甲) 西周早中期 扶風縣博物館藏
▲周代鼎簋制度 山西青銅博物館展廳示意圖
用於盛放煮熟飯食的器皿,也用作禮器,圓口,雙耳。流行於商朝至東周,是中國青銅器時代標誌性青銅器具之一。
▲秦公簋 西周 上海博物館
▲晉侯簋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獸面紋
▲利簋 西周早期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禮器的一種。造型類似高足盤,上部呈圓盤狀,盤下有柄,柄下有圈足,作為禮器與鼎、簋、豆、簠、籩、鼎、铏、盨、罍、爵等配套使用。
▲史父局豆 西周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藏
盛酒器,壺的形狀各有不同有圓形、方形還是橢圓形,有的和其他器形相似,讓人傻傻分不清,商代中期出現,沿用至秦漢。
▲晉叔家父方壺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晉叔家父方壺(局部)
▲晉侯(臣斤)[pǐ]壺 山西博物院藏
盛酒器,出土於晉獻侯墓中。共兩件,形制、紋飾、銘文基本相同。蓋內鑄銘4行26字,「唯九月初吉庚午,晉侯 (pí)作尊壺,用享於文祖皇考,萬億永寶用」。晉獻侯「 」是墓地中唯一能與【史記•晉世家】記載姓名相吻合的一位晉侯。
▲晉侯僰[bó] 馬壺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雲紋壺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盛酒器,有圓形、橢圓形、鳥獸形等,大部份有蓋和提梁,商代晚期出現,流行到西周中期。
▲唐邑司卣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目雲紋提梁卣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盛酒器,圓形,可分為有肩尊、載肩尊和鳥獸尊。商代中期出現,商末和西漢時期盛行。
最有名的當屬「何尊」。尊內底鑄有銘文12行、122字銘文,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
▲何尊 西周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藏
▲義尊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伯尊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豐尊 西周中期 寶雞周原博物院藏
▲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 西漢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酒器中最常見的一種,有溫酒器、分酒器、飲酒器等不同解釋。夏代已出現,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流行。
▲魚爵 商代晚期 鳳翔縣博物館藏
飲酒器,有橢圓形和圓形兩種樣式,商代晚期出現,西周早期盛行。
▲伯觶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弦紋觶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飲酒器,喇叭口,有圓形和方形兩種樣式,商代早期出現,商末西周早期盛行。
▲敄父方觚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盛酒器。流行於商晚期至西周早期。觥蓋做成獸首連線獸背脊的形狀,觥的流部為獸形的頸部,可用作傾酒。
▲天黿[yuán]犬觥 商 山西博物院藏
▲天黿[yuán]犬觥
▲作冊折觥 西周早期 寶雞周原博物院藏
溫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禮器。
▲天黿獻斝 商 山西博物院藏
盛酒器,調和酒、水的器具。青銅盉最早出現於二裏頭文化時期(即夏文化),盛行於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戰國。
▲獸面紋盉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晉仲韋父盉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晉仲韋父盉(局部)
用於沃盥之禮,為客人洗手所用。匜最早出現於西周中期後段,流行於西周晚期和春秋時期。周朝沃盥之禮所用水器由盤、盉組合變為盤、匜組合。
▲叔五你匜 西周晚期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藏
▲晉公盤 春秋 山西博物院藏
▲晉公盤(局部)
晉公盤是晉文公給他大女兒的嫁妝之一,裝飾的浮雕龍、立體水鳥等圓雕動物,都能在裝置原處作360度轉動。「晉公盤」除了器物雄渾多姿,呈現了中國春秋時期青銅器的最高工藝水平。
▲逑[qiú]盤 西周晚期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藏
用以盛酒或水。盛行於商周時期。
▲雲雷地乳釘紋瓿 商 山西博物院藏
祭祀和宴饗時盛放黍、稷、粱、稻等飯食的器具。出現於西周早期,盛行於西周末春秋初,戰國晚期以後消失。
▲邾季簠 春秋 山西博物院藏
鬲作為一種中國古代煮飯用的炊器,新石器時代晚期已出現陶鬲,商周時期陶鬲與青銅鬲並存。一般為侈口(口沿外傾),三個中空的足,便於炊煮加熱。
▲倗姬鬲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罍是一種大型盛酒器和禮器。流行於商晚期至春秋中期。體量略小於彜,罍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出現於商代晚期,而圓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從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漸由瘦高轉為矮粗,繁縟的圖案漸少,變得素雅。
最有名的當屬湖南省博物館的皿方罍。皿方罍蓋身重逢的故事,成為國寶「回家」的一段佳話。
▲皿方罍 商 湖南省博物館藏
▲對罍 西周中期 鳳翔縣博物館藏
烹飪用的廚具,後作為禮器流行於商至漢代,造型分上下兩部份。上部用以盛放食物,稱為甑,甑底有一穿孔的箅,箅,以利於蒸汽透過;下部是鬲,用以煮水,高足間可燒火加熱。
▲六六一甗 西周 岐山縣周原博物館藏
盛食物的銅器,橢圓口,有蓋,兩耳,圈足或四足。盨是用來盛黍稷的禮器,從簋變化而來,西周中期偏晚的時候開始流行。
▲(懿王)盨(乙)西周 寶雞周原博物院藏
鬶是的一種炊煮器。常見的有陶器,也有青銅器(此處沒有青銅器形的圖,只好有陶鬶代替)。
▲龍山文化 紅陶鬶 故宮博物院藏 圖/故宮博物院官網
鬶形制與鬲相似。所不同的是口部有槽型的「流」,也稱作「喙」,有三足。【說文·鬲部】:「鬶,三足釜也。有柄喙」,主要用於燉煮羹湯鑊溫酒,做好後作為餐具直接端上筵席。這種器具主要流行於新石器時代。
古代盛酒的器皿,卮本是周秦漢晉之際廣泛使用的一種飲器,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圓筒形器身,直壁,深腹,有環形鋬耳或半環耳,有些有蓋,有些無蓋
▲戰國 狩獵紋卮 山西青銅博物館藏
▲ 戰國 狩獵紋卮(局部)
銅卮、漆卮在漢代較為常見,以玉為卮則屬罕見。【漢書•高帝紀下】:「上奉玉卮為太上皇壽。」【史記•項羽本紀】:「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表明玉卮為飲酒器,但不同於普通酒器,一般用於隆重的場合或酒宴。
一種形制接近於鐘的漢族樂器。盛行於東周時代。
▲獸面紋镈 春秋 山西博物院藏
镈和鐘不太一樣,下面這個是鐘。
古代兵器,青銅或鐵制成,形狀像板斧而較大,後做禮器,代表權威,最有名的就是婦好墓出土的青銅鉞。
▲婦好銅鉞 商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鑲嵌十字紋方鉞 上海博物館藏
弩是古代的一種冷兵器,是古代兵車戰法中的重要組成部份。是步兵有效克制騎兵的一種武器。弩也被稱作「窩弓」、「十字弓」。古代用來射箭的一種兵器。
▲元興元年弩機 東漢 寶雞青銅博物院藏
古代車上的零件,青銅制,形如圓筒,套在車軸的兩端。軎上有孔,用以納轄。亦作「轊」。
▲車軎 戰圖 山西博物院藏
包在車轂頭上的金屬套。亦稱「軑」[dài]。
▲輨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古代車馬上系的鈴鐺。
▲鑾鈴 春秋 山西博物院藏
最後,再來給大家一個小測試 [1]
參考
- ^ 一文看懂青銅器 https://mp.weixin.qq.com/s/3-YhUe-hSaxdYMGusQvS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