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旅行的意義是什麽?

2013-03-09旅行

我是一個雲南大山裏長大的95後,條件遠遠比不上很多環球旅行的答主,但我還是很想分享我不斷向外拓展過程中那些旅行的感受。

先放一張故鄉的風景圖。

雲南-曲靖-宣威-木戛口子(2020年)

我出生在雲貴交界烏蒙山脈深處的一個村莊,與貴州相鄰,滬昆線從東邊高原腳下的峰林中一路蜿蜒爬升而來,從家門口穿過。小時候,家門口的火車站(木戛站)和周圍的山巒,是我的遊樂場。我常常沈浸於森林中的各種動植物和小溪裏那些奇怪的石頭,下河摸魚,進溝抓螃蟹,找鳥窩扒蘭花......我常常沿著小溪的下遊逆流而上,尋找它的源頭,直到山窮水盡,只剩懸崖下的幾塊嶙峋巨石,我才會折返。我也常常去往山林中的同一個角落,看看這一次的這個地方,與上一次有何不同。我似乎有著與生俱來的抗餓基因,一個人早晨起床偷偷跑進山,玩到天黑回來,仍然不知疲倦。但這對於我的父母來說,無疑是一件經常讓他們提心吊膽的事,每次回到家,都會被父親嚴厲訓斥,下跪檢討,過後,母親端來吃的,讓我趕緊填飽肚子。當然,父親那些面紅耳赤,第二天清晨就會化成泡影,隨著窗邊金翅雀的叫聲散去,我又偷偷起床。在小孩子成群的村子裏,我也沒有多余的夥伴,因為我實在太能跑了,他們跟不上我;我太喜歡去人跡罕至處,他們害怕。很長的時間裏,我都習慣了一個人,沿著小路、沿著溪流、沿著鐵軌一直走,想看看山的那邊有什麽。

老家的房子與星空,建於2008年,拍攝於2017年。
童年時玩耍的山澗,拍攝於2019年。

在鐵路邊,每天都能看到轟隆隆穿過幾十上百次的火車,不舍晝夜。綠皮的、紅皮的、拉石油的、拉煤礦的、拉洋蔥的,甚至還有拉坦克的、拉火箭彈的,這些東西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幹什麽用?這些人從哪裏來?要去哪裏?那些童年所見給我帶來了關於遠方的所有向往。

建於上世紀6-70年代的老滬昆線貴昆段(圖左),現已廢棄,拍攝於2019年。

我的父親,一個後爸後媽養大的孩子,常常會跟我說這樣兩句話:

「好男兒誌在四方。「

「天下的大米哪裏都養人。」

我曾翻看他和母親的那些照片,他們在年輕的時候去過很多地方,謀生。一對農村長大的少男少女,父親初中沒讀完,母親勉強上完初中,兩個人一起到外面闖蕩。難以想象在那個遠不如現在安定的時代,吃過多少苦頭,後來父母回到鄉村,繼續謀生。因為很多局限,他們在外面漂泊沒有帶來經濟上的改變,但是他們開始擺脫農村的思維,並把這樣的思想教給了我。

在我高中畢業後,我開始了向外拓展的時光,開始了,山野之外的旅程。

2015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2015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2015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我是文科生,在中學時代最好的成績是地理和歷史。那時候老師講課講到南京大屠殺事件,對於我們來說,這似乎更像一個知識點,我們只需要記住時間地點主體,起因經過結果。但當我置身於那頹敗低沈的遺跡裏,看著墻上那些經久不褪的彈坑,看著土坑裏散落的白骨,看著那些扭曲的雕像......和平大鐘沒有被敲響,卻有一陣陣嗡嗡的低吟聲,刺破了我的耳膜,讓我顫栗。也許,這就是旅行的意義。

人生中第一次坐高鐵。

只坐過慢火車的我,在學校地理課學到國家戰略交通線三橫五縱等等的時候,老師說:現在國家在大力建設高鐵了,時速能達到300公裏以上,從北京到廣州只要七八個小時。當時的這些對於我們來說,不過是國家交通發展戰略之類的知識點。但當我真的看到高鐵上的LED螢幕顯示時速312KM/h的時候,我開始覺得驚訝!開始無比興奮!也許,這就是旅行的意義。

2015年,八達嶺長城。

歷史課本上講,萬裏長城的建設,很有效地抵禦了西北地區遊牧部落的沖擊。當我置身於綿延無盡的城墻之上時,千百年前的紛爭逐鹿已經無跡可尋,只剩這青瓦堆積的龐然巨物,將我吞噬。試想在那樣的年代,再驍勇的胡騎,當他看到綿延千裏橫亙在眼前的關隘,是否也會為之震驚,不再敢向前一步。也許,這就是旅行的意義。

2015年,頤和園。
2015年,圓明園。

愛國是愛的什麽,我曾經找不到答案。當我站在圓明園的斷壁殘垣裏,看到眼前的畫面竟跟歷史課本上一模一樣,內心的恨意襲來,近代到底有多少偉大的民族文化遺產,在侵略者的打砸搶燒中化為灰燼。也許,這就是旅行的意義。

2015年,湖南長沙,橘子洲。
2015年,湖南長沙,橘子洲。

中學時代背下的那些詩句,往往在高考結束後逐漸從大腦記憶模組中抹去。但當你站在橘子洲頭,偉人的雕塑目視著遠方火紅的夕陽,真的出現了「萬山紅遍,層林浸染」的景象。將那樣豪邁的詩句與自己的所見相結合的時候,內心的波瀾久久都不會褪去。也許,這就是旅行的意義。

2018年,香港。
2018年,香港。
2018年,香港。
2019年,澳門。

什麽是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的資本到底是什麽樣子?真的像香港電影裏拍攝的那樣紙醉金迷嗎?當站在太平山頂,看著維多利亞港的輪船在水面遊弋,在中環的樓宇間,在怪獸大廈的天井裏,仰望摩天建築深深地擠壓著這裏的人,在街頭,看膚色各異地人來來往往......尤其是,在澳門的時候,南灣湖邊的木棧上,很多人在拍煙花秀,我也在其中,忽然過來一個服務員大喊:"各位先生!請們你不要在這裏拍照了,這裏是私人的地盤,你們會影響到老板的生意。」還有一次,在澳門的一個街頭閑逛,看到路邊居然有一塊牌子,寫著:私家地盤,請勿占用!正在疑惑之間,一輛超跑咆哮著從牌子旁邊的窄門裏駛出來......噢~原來這就是資本主義啊!也許,這就是旅行的意義。

2021,新疆喀什。
2021,新疆喀什。
2020,新疆喀什。
2020,新疆喀什。

大學畢業後去了新疆,在喀什葛爾的街頭,看到那些歡快的孩子 ,那些悠閑的,能歌善舞的西域面孔等等如此多的與往常所見不同,覺得自己仿佛已經超出了國家的邊界,來到西亞。一回神,又看到幾位維吾爾族老人,正在看【冰山上的來客】,

2020,新疆喀什。

突然意識到,9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56個民族,承載的是如此紛繁多樣的文化。也許,這就是旅行的意義。

就這些嗎?肯定不是!我所說的,僅僅是向外拓展的過程中那些讓我思考的一小部份。當一個人所學的知識以及對未知的憧憬和實踐開始產生碰撞,那麽這些知識的意義便產生了。我們可以說這是,知行合一。我想,這就是旅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