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關於韶關?

2015-06-19旅行

粵北韶關,鹹香熱辣!
如果要問全國哪裏最能吃辣,足夠掀起一場辯論;但要問最不能吃辣的地方,說 「廣式微微辣」 應該沒有人會反對。
粵菜,八大菜系中出了名的追求 「清而不淡,嫩而不生」 ,崇尚食材 本真原味 。然而,就在一眾清淡滋味中偏偏出了個, 重油重辣重口味 的「反骨仔」——
韶關。

南雄釀豆腐,滿滿芋泥香氣。圖/視覺中國


位於 廣東最北 的韶關,是古時 溝通中原、嶺南的重要通道 ,因而在飲食風格上頗集百家之長。
對付濕冷空氣,從相鄰的 湖南郴州、江西贛州 抓一把 辣椒 ;保持山地生活體力,向自梅嶺入嶺南的 客家 人學一學 「肥、鹹、香」 ;處理河鮮水產,自然少不了 疍家 文化的 原始鮮美 ;還有偶爾換換口味,頗具 廣府 特色的 原味清蒸、冷浸涼調
坐落粵北群山的韶關,在多地飲食文化的共同作用下,逐漸形成了 鹹香熱辣 的獨特地域風格: 醬汁香濃的鴨五件、熱辣刺激的梅嶺鵝王、酸香鮮美的酸筍山坑螺…… 它的存在,為人們闡釋了一支全新的粵菜。

南雄釀豆腐,滿滿芋泥香氣。圖/視覺中國



粵菜「山味」代表,吃最鮮美的山珍河鮮


南嶺山脈 ,是一條人們最容易忽視的南方地理分界線。

從自然地理角度看,地處 粵、桂、湘、贛 等省交界的南嶺山脈,既為嶺南地區溫暖濕潤的氣候提供了天然屏障;又因 山體破碎,走向多變 ,使低谷、河谷能夠成為冷空氣過境通道,使 嶺南地區四季可見 。而坐落於南嶺山脈以南,素有 「嶺南守關人」 之稱的韶關,無論民俗、飲食,都深受 「山味」 影響。

韶關境內重巒疊嶂。圖/視覺中國


比如在廣東人最容易達成的美食共識之一—— 對禽類的無限熱愛 ,廣州人堅持 「無雞不成宴」 ,陽江講究 「無鵝不成席」 ,到了韶關,生活在 山溪、河流、山塘中的本地鴨 ,才是上上之選。

韶關市區的當家名菜: 鴨五件 ,命名邏輯樸素直白,取制作 臘鴨 剩余的「邊角料」 :翅中、翅尖、下巴、掌、脖子 五件鴨貨作主材;加上 色澤鮮艷的胡蘿蔔 清甜無渣、口感爽脆的樂昌馬蹄 ;輔以當地人以 南乳、蠔油、沙茶醬等各式調料復配 的秘制醬料 幹煲

原本是臘鴨剩余」邊角料「的鴨五件,在韶關人手中煥發出全新光彩。攝影/Apple醬


在砂鍋中制熟上桌的鴨五件,鑊氣十足, 深褐色的濃稠醬汁油亮亮裹滿食材 ,帶骨的鴨貨肉不算多,因而更加容易入味, 鴨皮和少量鴨肉極富韌性 ,經過一番撕扯完全離骨入口,濃郁的香氣瞬間充斥口腔。切成 大滾刀塊的胡蘿蔔和完整不切的馬蹄 ,別看外表和醬汁融為一體,用牙咬開, 胡蘿蔔內裏燜得香軟,馬蹄內芯脆甜多汁 ,配上外表的醬汁 香而不 膩。

韶關特色:鴨五件。制圖/九陽


赤油重醬,調味豐富, 足夠讓人對韶關 「重口味」 形成鮮明印象。

但其實,鴨五件在韶關風味中還算是溫和保守。當韶關山區的土鴨,遇上另一種 山區美味竹筍 時,一道兼具: 酸、香、鹹、鮮、辣 的美食—— 酸筍鴨 ,橫空出世。

農家山上放養的鴨子,配上 自家腌制的酸筍 ,再找些 辣椒、老姜、蒜包調味 ,下入醬料文火燜制。 韶關的辣無關視覺 ,看上去似有似無,做點綴調色都嫌少的辣椒,伴著高溫逐漸融入湯汁肉菜, 當鴨子的肉香與酸筍的酸香完美結合 ,配上豐富的調味口感,便是 酸辣上頭 的」下飯神器「。

韶關的辣和酸總是相攜出現,酸筍是韶關人家的重要調味品。攝影/棘


而懂得將吃不完的酸筍鴨連湯放入冰箱,隔天加熱配飯,才是老饕們公認的 「吃懂」精髓 ,在 經過浸泡酸辣味完全滲入肉中 的猛烈味覺刺激下,一切常規美味都會黯然失色。

除了本地特產的鴨鵝禽類,韶關境內 山河交錯,有山有水 ,自然少不了各式河鮮。

生長在小溪石縫的 山坑螺 ,洗凈剪尾,配合 青椒、紫蘇、蔥姜 等爆炒,肥美的螺肉充分入味後,成為 爆炒山坑螺 ;山澗中隨處可見的 山坑魚 ,曬幹後和樂昌本地辣椒腌制的白辣椒一起烹飪,做成 白辣椒山坑魚幹 香辣濃郁;還有 乳源南水 聞名粵北的 三角魴魚 ,簡簡單單 以油鹽提鮮 清蒸的 清蒸三角魴 ,魚腩油脂肥美,魚肉細嫩香滑,將 「鮮」 字發揮得淋漓盡致。

清蒸三角魴,只需油鹽就能發揮最佳風味。攝影/Javen

五千年稻作文化,
輕輕松松將碳水吃出花來


廣東人向來願意為美食花費時間。

在韶關,當地人除了透過相容並蓄各地烹飪、調味之長,將 「靠山吃山」 的特色物產發揮出獨具特色的多元風味,也少不了在主食上「猛下功夫」。

韶關地形以 山地丘陵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中 ,土地肥沃,水源豐沛,水稻種植歷史源遠流長。早在 距今五千到六千年前的石峽文化遺址 中,就有大量炭化水稻遺存以及石斧、石錛、石等生產工具被發現,作為 嶺南稻作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稻米類食品種類自然豐富多樣。除了搭配花樣豐富的粥、粉、飯, 糍粑 米餃 同樣是當地人生活不可或缺的碳水來源。

清蒸三角魴,只需油鹽就能發揮最佳風味。攝影/Javen


糍粑 來說,早在南越族先民泛神信仰時期,韶關人就將糍粑視為 「谷魂棲身之所」 ,用作可以溝通人神的神聖祭品,時至今日,部份鄉村地區依然保留著糍粑祭祀的習俗。從明朝就開始盛行的 古老禾齋節 上還能品嘗到地道的 古夏糍粑

隨著時代發展,原本用於祭神的糍粑,開始作為 日常美食 演變出各式花樣。從清明時節,艾草長出嫩葉,韶關人便開始采摘制作 艾糍 :新鮮的艾葉經過浸泡、清洗後和稻米結合制成外皮;包入 花生、芝麻、紅糖、時令時蔬 等各式餡料;造型上可以隨意包圓,也可以捏成三角。上鍋蒸熟後,糯嘰嘰的艾糍外皮青青綠綠,內建植物的香氣,一口咬下去全是 春天的味道

艾糍,是韶關春天的味道。圖/網絡


同屬草本系美食的還有 農歷六月「嘗新節」、七月「中元節」 常見的 蕉葉糍 和嶺南地區分布較廣的 灰水糍 。用蕉葉將加糖搓勻的米漿包裹成長條形蒸熟,外形酷似粽子,但口味不盡相同,做好的 蕉葉糍 ,口感香糯甜美, 帶著蕉葉的特有清香 ,是節日特有的主食選擇。

相比之下, 灰水糍 的制作過程稍微復雜一些,先以高山生長的黃斑杈或鴨腳樹等 備制「灰水」 ,先用做好的 灰水浸泡糯米,再磨漿倒入蒸籠 加入少許蹦砂蒸成糍。 灰水糍口感軟糯Q彈 ,由於沒有預先調味,所以可以根據自身喜好隨意蘸食糖或醬油。

圖一,燒灰,準備制作灰水;圖二,成形的灰水糍。圖/網絡


還有外形酷似餃子,以黃梔子水調色制成米漿,黃燦燦軟糯外皮包著鹹鮮香辣菜餡的 餃俚糍 ;過年必備,油炸之後撒上白芝麻,皮薄香脆,寓意團團圓圓的 油糍 ;加入蔥花、魚、蝦、芋頭絲等,用油罩盛入米漿制作的 油罩糍 ;還有根據所加食材和形狀不同衍生出的 香芋糍、蘿蔔糍、南瓜糍、燈盞糍、船糍 等等。

韶關常見糍粑種類。制圖/九陽


原本作為主食的稻米被加入大量油、糖、時鮮,共同組成韶關重口味風格的另一極。


韶關南雄,廣東辣極!



吃過正餐、主食,距離完全了解韶關味道還差最後一塊拼圖—— 南雄

作為韶關代管的縣級市,將南雄單拎出來,實在是因為它太特別了。簡單來說,如果韶關菜還要用風味多元,濃郁鹹香的重口味概括,那麽,南雄一個 「辣」字,足以

如果說韶關菜是重口,南雄菜就是辣得霸道。攝影/棘


名字頗具氣勢的南雄名菜: 梅嶺鵝王 。外地人乍看「鵝王」很容易誤會為鵝有什麽特別之處,實際上鵝肉是 普普通通的本地產土鵝 ,能擔起一個「王」字只因為它是 廣東辣菜無冕之王 。將 鵝肉切塊,配上厚薄適中的酸筍片和大量香料 翻炒燜煮,光是辣椒就有三種之多,其中最不起眼幹椒 「霸王辣」 是霸道辣味的來源。

在南雄,萬物皆是辣口 ,湯汁濃稠,撒著青翠蔥花粒,看外表完全不辣的 燜黃骨魚 是辣的;爆炒過後在盤子裏堆成小山, 湯汁清淡的炒河蜆 的是辣的;小吃攤新鮮出鍋,金黃酥脆的 銅勺餅、豆漿糍、豬糕圓 統統都是辣的;就連客家菜中鼎鼎有名的 釀豆腐到了南雄都得蘸辣椒

單看炒河蜆的湯色,很難猜到它其實很辣。攝影/棘


南雄釀豆腐 ,無論外觀還是味道與傳統釀豆腐都有很大區別。首先是豆腐的選擇上,南雄人通常在皺皺巴巴 油豆泡 中釀入食材, 圓滾滾的外形保留團圓之意 ;其次不同於客家釀豆腐有什麽釀什麽的隨意,南雄釀豆腐少不了 釀入本地產的芋泥 ,有了芋泥打底,在加入蘿蔔、臘肉、冬菇、蝦米等其他食材;最後必備一碟 辣椒 蘸水,蘸滿紅彤彤的辣椒才是入口的最佳時機。
在這裏, 餐餐能吃辣,冬日能看雪。 踏上粵北韶關,領略廣東不一樣的精彩!

南雄釀豆腐,滿滿芋泥香氣。圖/視覺中國





文字編輯 | 棘圖片編輯 | YIRAN、棘地圖編輯 | 劉耘碩設計 | 九陽頭圖|Javen封圖|棘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