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娱乐

在「谐音梗」烂大街的年代,【红楼梦】试图用谐音包含的深意&寓意&隐喻,也沦落为「梗」「哏儿」了吗?

2023-10-04娱乐

谐音梗被嘲,起因于李诞说的:谐音梗扣钱。李诞是针对脱口秀创作说的,因为身为创作者的他很明白,使用谐音梗就是偷懒,是可以搞笑,但不利于脱口秀的发展。

然而,李诞说这话也是脱口秀的一部分,是当不得真的。王建国为首的谐音梗大师,就为气李诞,就刻意说谐音梗,这又是一种喜剧手法。

观众在被谐音梗逗笑的时候,镜头会给到李诞的表情,他也适时作出痛苦、捂脸的表情。

谐音梗没有原罪,本来就是语言的运用,但当我们某天走上大街,看到店招、广告大量被谐音梗占据的时候,就真的是时代的堕落了。

中文这么丰富,你起个店名都不会,那你开店能赚钱吗?你写个广告文案都费劲,你为啥要干这个工作呢?

我对充斥大街的谐音梗是生理性厌恶,任何商品都不例外,我是绝对不会买,我觉得他是侮辱我的智商。

然而,就如题主一样会想,古人取吉祥寓意的时候,大量使用蝙蝠,寿桃,石榴等谐音寓意,这不是文化传统吗?

其实完全不挨边。古人用于文玩、瓷器、书画使用谐音寓意,这是一种雅致。因为除非写出文字,一些美好的意向是不能传达的,艺术品使用谐音寓意,恰恰是多了美好寓意之外的美好寓意,就是双重祝福。

看到桃、松鹤就寓意长寿,看到石榴就寓意多子多孙,看到蝙蝠就想到多福,看到葫芦就想到仕途,就比写在明处的字更高级。

而如【红楼梦】在特殊时代,靠手抄传播,甚至是明是清都隐去,是北京还是南京都刻意混淆,全书诗词,人名都大量隐喻。这除了是文学功底之外,还是保命的需要。

古人诗词中类似用曲笔,就是时代的局限。因为直接写会杀头会问罪,这是避祸的无奈。

我们都知道古人甚至自比「妾」思「君」也是广泛运用的文学手法,抒发的其实不是爱情,而是官场的失意,和人生的落寞。

而现在根本不需要啊,你写个广告挂个店招谁会干预你呢?你用于脱口秀搞笑没关系,就是一笑而过,你挂大街的广告牌上,小孩还会被误导(霍霍了成语),这是「词穷」,体现你聪明、有创意吗?

这是贻笑大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