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为正版光盘无法被逐字节完全复制,制造光盘涉及的物理层和你读取数据的应用层完全是两回事。
制作无法复制的光盘有两个途径:制造无法被正确读取的数据,以及制造无法被正确写入的数据。这些都是使用特殊光盘技术标准、物理结构以及生产设备实现的。
前者相对简单,故意在光盘上写入误码的数据,并且保证误码方式可以被目标设备正确识别,而其他设备会因为光盘标准规定的纠错算法修正。这样复制出来的盘就只会包含正确的数据,被目标设备识破。即使是盗版商用的专业复制设备,一般也不会仔细分析每个扇区的原始信号寻找加密区,或者改造设备,禁用读写纠错,但这样的话光盘复制的成功率就会大大下降,因为误码率实在太高。
还有一些独特的数据并不是使用光盘上的凹坑编码的,有些光盘在制造时会略微改动信号频率或者沟槽的缠绕方式,这些变动可以被调制从而包含信息,很多光驱并不具备从光盘转速、循迹伺服电路解调信息的能力,估计你也从没听说过这些东西也能包含信息,于是读不出来。即使读出来,没有真正专业的精密生产线,而只是小型的母盘刻录设备,也是做不出来的,于是进入第二部分:无法被正确写入的数据。
还是从简单的说起,如何制造无法正确写入的数据呢?很简单,我们先写好啊。市售刻录盘全都是预先在光盘引导扇区标明自己的类型是刻录盘的,根据刻录盘技术标准,未刻录光盘的数据面会预先拉好沟槽,这样激光头才能在没有数据的盘面上仍然正确循迹。这些沟槽还是按照预定频率产生误差的,方便刻录机精确控制光盘转速,也能用这个频率调制信息。这样目标设备就能发现不应该出现的刻录盘信息,或者应该出现的物理层调制信息未出现,识别出此为刻录盘或者盗版盘。
刻录盘被出卖了,该轮到专业盗版盘死了。现在有些光盘为了防伪,把母盘生产时的随机误差作为特征信息签名后录入光盘特殊区域,这些是误差信息,也就是说原厂几千万元的专业设备都无法控制的差错,完全是随机的,你地下工厂根本没希望复制。比如光盘录了几MB数据后某扇区和某扇区之间夹角是多少?母盘同心度误差是多少?安全扇区还可以用激光烧几个大洞,这样光盘每转一圈都会读到一点坏数据。这种方法的高(坑)明(爹)之处是他们自己不需要对这些特征进行任何控制,只需要做好特征,测量后写入光盘即可,目标设备硬件上只要有刻录机的循迹、定位能力就能正确识别,而没有任何人可能对其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因为这是原厂自己都复制不出来的随机特征。
你以为光盘就是简简单单的读写数据?太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