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健康

机械设计4年想转医疗器械,麻烦各位朋友给一些建议 ?

2020-06-17健康

我本人在医疗器械分类下属的 体外诊断设备(IVD)领域工作了6年+

题主提问已经四年过去了,此回答对他应该已经无甚鸟用,简单分享几点给路过看客和有同样问题的朋友:

  1. 由于医疗器械法规的要求,做医疗器械会需要写一些文书,详细内容参见词条DHF,文书难度不大,主要是为了「规范化和完整性」,入行朋友不需要把这个视为门槛,了解即可;
  2. 工艺特点上,我参与开发的IVD设备的年装机量在500~1000台左右,主要用于医院急诊、检验科和体检机构、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从量级可知,其零件均属于小批量,所以对工艺性要求相对低(在消费电子行业设计机加件特征若必须上放电加工,领导的眉毛就快要竖起来了,但是在IVD设备上,领导眉毛的角度会低一些),经济性要求相对低,物料单价接受度高(这个很好理解,单价里面摊了太多调机费、夹治具费和物流费用,经济性设计在这里排名在质量、效率之后),加工精度一般要求高(由于IVD强调性能的一致性,而检验方法学中大多耦合医学、光学、生物工程等学科,为了减少变量,保证稳定性,通常会倾向于吃满供应商加工能力给公差,例如公差的给定方面,经典的孔距公差,大多数场景设计上可能做±0.1管控,但在若已知供应商使用的机床能力在±0.01,IVD通常会给到±0.02,此条不排除各公司风格差异);
  3. 设计对象上,IVD领域的结构工程师所需技能其实与非标行业有几分相似,目前主流的检验设备都是全自动,即除了加载/取出样本和耗材,全程无手工操作,其中的运动结构设计、关键件类型都和非标很像(直线导轨、同步带、丝杆等),不过由于周转的样本/试剂都是很小的体积和量,工作地点也不是车间仓库这种大场地,所以整体的集成度更高,各种执行机构的尺寸更小;
  4. 设计思路上,IVD设备的核心需求非常清晰,因为方法学成熟,手工检验的应用历史很长,所需做的总结一句话就是:将检验过程向自动化转换,并保持过程可靠高效,结果定量精度高、重复性高;
  5. 开发节奏上,不同于非标的高效,IVD领域项目开发基本还是以年为单位,一个系列的首台产品往往要三五年的开发周期,对应的产品的汰换周期也更久,主流的进口设备一个型号可以卖二三十年;
  6. 行业前景上,网上类似的分析较多,简单来说答主提问的疫情期间是IVD最疯狂生长的阶段,而疫情过去后加之医疗集采的影响,整体行业处于回落修复的状态,集采方面很多人有不同角度的看法,此处不做展开,感兴趣可以另寻专题。

列举点仅为医疗器械大分类下属一个子领域,实际目前医疗器械主力(CMEF主场馆)仍是影像设备(核磁,CT,超声),另外还有监护、骨科、外科、医用耗材、病床、氧舱、各个科室甚至太平间几乎都有独特的衍生产品,其中的差异必然是很大的,有转行意向不妨先详细锁定一下细分领域,再做斟酌,也可以参加一下CMEF展会(上海展刚刚结束),现场感受一下,是同时了解产品和公司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