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健康

医学生规培制度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吗?

2021-02-02健康

国内大型公立医院,盈利的逻辑是大量病人。

依托于以往的声誉和国家单位的信任感,吸引大量的病人,分摊固定成本。

在私立医院起步初期,病人源不足,成本较高,很难在市场上与公立医院竞争,头部公立医院形成事实上的垄断。

可是这个成本优势很难维持住,因为只要投资建设大型私立医院,用初期投资吸引到足够量的病人,就可以打破原先垄断。

同样,公立医院之间也会形成竞争,打破垄断格局。

因此,先发医院需要利用其垄断地位,做其他成本的控制,这就是人力成本。

既然已经把控了入口端绝大多数病人,那么医生也只能在这些医院就业,自然可以降低医生收入,总成本也就降低了。

医生人力成本,在国外一般占医疗收入的25-30%,某些专科可以达到50%,国内一般不超过30%,某些医院甚至低于10%。

那么降低了成本,是否与民让利,降低看病的价格了?

很遗憾,也没有。

中国的人均消费中,医疗保健消费占比达9%,作为反面典型的美国是8%左右,而闹翻天的韩国则是接近10%。

作为对比,东亚的日本,北美的加拿大此项数据均在4-6%之间。

因为绝对的垄断带来的是腐败,垄断的医院内部形成庞大利益集团,攫取走了大部分利益。

利益集团中有行政后勤,有护理,当然也有医生。

这个结构是有矛盾的:公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低成本和高水平,私立医院可以用初期投资堆出病人量,然后用更高的工资待遇吸引医生,打破公立医院垄断。

医生在公立医院拿不到高收入,自然会大量流入私立医院。

所以,公立医院也必须保证医生待遇,可以略低于私立,但绝不能无限压低成本。

高年资医生要保证三五万甚至更高的月收入,总成本要降低,那就只能苦一苦年轻医生了。

这就是规培制度。

规培制度的受益者是头部医院,而且受益越大,越不在乎规培教学质量。

这些年轻人都是外包来的耗材,重点是他们干了什么,而不是他们学到了什么。

头部医院并不担心自己被规培制度排除在外,如果这些医院都不是规培基地,规培制度就土崩瓦解了。

类似于评选中国十大城市,北京上海没上榜,没人会觉得北京上海衰落,只会觉得你这个榜单毫无权威性。

到颈部、肩部、胸部的医院,大家仍然不在乎规培的教学,但在乎面子。

因此台账、制度建设是顶级的,至于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不好说。

比如我院,说到规培建设,口腔领域绝对是全国顶尖,很多大佬来看了都自愧不如——我说的是表面文章。

至于学生内部口碑嘛,哈哈。

甚至有人说,在这里规培还不如去苏北。

腰部的医院,已经没办法从规培受益了,他们做的是保证规培质量,保住规培基地资格,至少不受损失。

一些小城市的规培基地,规培待遇反而不错,医院也算善待规培生,而且对结业考试非常重视,组织一大堆培训。

而再往下,那就是纯粹被剥削了,自己招的医生得出去打工三年。

中下层公立医院,越来越难享受垄断红利,但利益集团仍然存在,于是负担日益沉重,很多医院都到了濒临破产的地步。

我是听说过医保局额外借钱给医院的,因为医院快要资不抵债了。

直观一点,让你体验一下,什么叫低人力成本优势。

有同学所在医院要开展急诊,打电话向我了解情况。

我说:综合科承担急诊任务。

同学问:「一个科搞所有急诊?排班排不过来吧?毕竟还有正常工作要开展啊。」

我:「我们科十几个人嘛,加上规培生接近30个,规培生多上一点,我们自家医生也就一个月一次。」

同学:……

最后他们院急诊搞得半死不活,纯粹是为了装个门面。

之前某私立医院的同学也问过我急诊的问题,问完以后说搞不了。

你让医生值一晚上夜班,第二天人家肯定要休息,等于少值了一个白班,而夜班的业务收入又比白班少,医院还得额外给医生夜班费。

24小时急诊,就是医院多付钱,少收钱,纯粹亏本生意。

我:我们院不亏本,夜班都是规培生在上,干了活就是给医院挣钱,不干活医院也不亏,反正没有夜班费,就食堂免费给一份盒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