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没有表现张居正?

2016-12-21影视

因为, 当年编剧刘和平还打算写一部【大明王朝1587——张居正与海瑞】。

前面凌羽中很系统很详实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赞了,感谢了,收藏了,也关注了。不过难免也有些知乎八股文嫌疑(玩笑),我具体挑几场戏,用简单通透的语言来说一说。

首先,如果题目不是钓鱼,那么我好生奇怪,答主怎么会竟然认为该剧没有表现张居正?

看看,选的演员卖相不要太好哦。

张居正全剧出镜率如此之高,明明一直都在努力塑造(表现)张居正这个形象。


张居正出场就是阁员,清流这边的徐高张,第一集就按历史顺序站好了。张居正上来就是正面形象,这也摆准了。 这是第一层表现,宏观框架搭好,正面形象,人如其名。

谭纶进京,裕王见还是不见,高拱和张居正意见出现分歧。 高谨慎,主张不见,怕授人以柄,触怒皇上,张居正则认为应该见,不见示人心虚。 一番话,说得深明大义,思量得又细致周全。 按照剧情发展, 张比高看事更准,更有潜力。

接着,清流裕王这边的人。裕王,演员扮相化妆很准确,气质优柔寡断,身子看着又弱,短命相,家里明显是裕王妃明厉老成,将来要主持大局的,要是再知道点历史(野史),就懂了,都铺垫了,都铺垫了!

看看, 裕王妃和张居正的对手戏,礼节上刻意持重,但镜头两边反打,发现身体姿态迎着对方,眼神也有了交汇,脸上的表情说明之于对方都有一丝欣赏。 草蛇灰线,用镜头语言点出人物与人物间的纠葛,但没有刻意去营造暧昧的氛围。这场戏是看破不点破,让明白人会心一笑的拍法。



后面一场,张居正为了倒严,不惜让浙江大乱(天下大乱形势大好),裕王妃这时候出来打断,讲了一番道理, 大致说大明朝百姓都是王爷将来的子民,也是世子将来的子民,不能看着子民受难,君父袖手旁观。裕王妃自己是穷人出身,当时一番话感人肺腑,让张居正这些清流面有愧色。 这是背面敷粉的手法,以李妃的恻隐之心,暗写张居正作为宰辅之才,内在权谋冷酷的一面。

这个裕王妃太能拿主意,为这个裕王还和佟湘玉摔脸色。


和严世蕃的一场对手戏,严世蕃拿三国时的神童孔融为例来斥责张居正,说张居正小时候是神童,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招来杀身之祸。张居正反问(全剧十大精品回复之一):「孔融是被曹操杀的,但不知我大明,谁又是曹操呢」。

总之天才少年严世蕃也是说(si)不赢张居正的。

这场戏,双方每一句话都步步相逼,情绪紧绷到了极点。张居正这一句回话,稳、准、狠尽得,表情仍旧气定神闲,一派大将风度。这可以说是未来首辅Vs.现任首辅之子的对决。严世蕃这一方,背景凌乱,内心也是气急败坏。而张居正这一边,构图严谨平稳,神态上也是胜券在握。 如果说之前的张居正还只是惊鸿一瞥,这里就是非常饱满的正面表现了。大明的未来属于谁,还用多说吗?

最后两人拂袖而去,从此势成水火。


再到首辅严嵩被贬出内阁值房,由次辅徐阶搬进值房,司礼监在外面看着不让其他人进去,严世蕃进不去,高拱进不去,结果还是张居正进去了。 张居正进去,徐阶一看,讲了句侬进来吧(徐是松江人),说明徐和张的关系更亲一些,然后张徐两人一阵双簧一阵比划,后面具体的内容不用说了, 大家就想想,这场戏下来,张居正什么水平?接班人的节奏啊。


再到最后摊牌,高翰文自困火场,命悬一线,严世蕃和张居正各自带着刑部和兵部的兵马对峙,剑拔弩张,直到最后拿下严世蕃。通常夸人我们说有勇有谋,到了这里, 这张居正可以说是有谋又有勇 ,能殿前对奏,对阵前擒敌。


1566这个戏,人物和人物是要对比着看的。海瑞和王用汲,胡宗宪和赵贞吉,严嵩和徐阶,陈洪和黄锦,以及郑和何,一系列的人。其中高拱和张居正也是一对核心比照人物,同为清流,同是倒严主力,在一系列事件面前,两人的表现是有所不同的。

就说最后一段,刘和平有意安排了张居正离开内阁,不然上贺表一出戏的时候,以张居正这般未来的大boss,也跟着赵贞吉跪在嘉靖皇帝圣驾跟前,岂能让他一言不发,那这戏还不好如期展开了。所以倒严之后,张居正不在内阁。

严嵩虽倒,但国库依然空虚,高拱作为裕王的侍读讲官,竟不能进王府,而张居正这个日读讲官是嘉靖钦定的(蛤?),只有他才能在王府进出。 高拱在王府门前拦住张居正,心急似火,张居正劝他雷雨将至,尤需冷静。 这时高拱邀张居正当晚去家中商谈,被张居正拒绝了(不和旁人来往,静观其变)。 此时的张居正,显然已经看准时机,窥得天命,当真要静观其变了。


对了,冯宝,这个冯宝也是贯穿了四十多集的一个小人物,对剧情推动没有太大的贡献,那么问题来了,大明王朝1566有没有表现冯宝呢?


说真心的,这次重播,可能就真有了重起【大明王朝1587】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