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科学

符合哈曼曲线的耳机是不是越来越多?以及如何评价?

2020-11-15科学

事情正在起变化

这是为什么

Audio Precision:全球最顶级的音频信号测试仪器制造商,没有之一

Listen/SoundCheck:全球最权威的专业音频测试软件,没有之一

G.R.A.S:全球顶级声学测试仪器公司,与B&K齐名,被间接指定为多个声学行业国际标准测试仪器

例如即将成为强指标的EN50332就默认使用G.R.A.S作为测试器材。再比如Klippel NFS就采用G.R.A.S麦克风。而曾经的哈曼国际对于音箱的研究结果已经成为CEA标准。哈曼曲线据说在路上。EN50332有多种体现形式,例如手机音量过高时,会强制提醒「音量过高」等。我倒是希望哈曼曲线成为类似的标准。对于频响曲线离谱的耳机,需要强制在包装盒上印出「此耳机有损音质」,如果耳机频响差到一定程度,「此耳机音质过差」,就和「吸烟有害健康」差不多。

关于什么是哈曼曲线、耳机频响曲线为什么不是平的、耳机的音质和非线性失真的关系、瀑布图等等,都是老生常谈的基础问题。我觉得要谈论一个事情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这件事情到底是什么。我在全网上也很少能看到对哈曼曲线的表述比较全面正确的,甚至是各种歪曲。毕竟如果为了反对而反对,可能反对的东西本身是什么并不重要吧。

哈曼曲线其实还对应了两个更基础的问题:声学欧姆定律与「音频怪圈」。

声学欧姆定律

声学欧姆定律:音乐中的音色完全取决于其谐波的数量和相对电平,而不是其相对相位。

不论是耳机还是音箱,使用来听音乐的。而音乐是由不同的乐器(包括人声)的声音组成的集合,包括 音高(音调)、音色和响度。
以耳机为例,不同耳机的音质不同,差别到底在哪里?到底是因为什么?我们不妨从音乐的组成来分析。我们在使用不同的耳机听歌时,音调是不会出现变化的(除非特别特别垃圾的系统), 没听说过森海塞尔的耳机换成索尼的耳机听音乐都跑调了吧? 响度则更不是衡量音质的关键,我们常用的耳机所产生的SPL完全够我们听歌。 要是响度决定音质的话,大妈跳广场舞用的音箱音质岂不秒杀大奥。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排除法, 音质就是音色,音质就是音色,音质就是音色 。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说三遍,当然也可以说成是音色的质量、还原音色的能力等等。

音色由基频与谐波的组成决定。任何影响这个谐波组成的因素都会影响音质。

在这里以钢琴的谐波分布为例(不懂什么是谐波的朋友,可以先学习一下信号与系统、傅里叶变换等相关基础知识),当然,钢琴拥有六阶以上阶次的谐波,这里仅取前六阶方便讨论。

如果我们使用的耳机的频响曲线如下图蓝色所示,当这一信号的基频为261.63Hz时(C大调1),我们听到的这个钢琴的音色会比较标准,也就是音质比较好。

但是假如当耳机的频响在400~600Hz(请原谅我的灵魂手绘)。

这个钢琴声音的谐波会变成下图所示。

因为这一声钢琴的基频为261Hz,所以二阶谐波为522Hz。由于耳机的频响曲线在400~600Hz存在凹陷,因而使得最终回放的声音中,二阶谐波低于输入耳机的信号,导致钢琴的谐波组成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音色发生变化,进而劣化了音质。

更通俗的讲,频响曲线越不标准,通常音质越差,大致的趋势是这样的。

其实声学欧姆定律是整个人类对声音认知的底层世界观,就和「地球是圆的而不是平的」的地位差不多。

另一个问题就是关于HiFi与好听。

客观与主观是存在联系的,并非对立的。而HiFi与好听也是存在联系的,而不是越HiFi越难听。

而即便是不同耳机听众的细分,其主要差异点也是在低频部分,不代表任何奇怪音染的耳机都会是好的。 更不代表任何频段任何缺陷都是可以被容许的。或者说人类的主观感受存在一定的共性,至少我个人认为不会有人觉得X米头戴式耳机轻松版的声音比森海塞尔HD800S好。

「正确回放的声音」与「喜欢好听的声音」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对立的,就像客观与主观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一定联系的。

而很多时候除了「正确回放的声音」与「听觉上喜欢的声音」还有一种叫做「信仰的声音」。

我不否认有人喜欢奇特音染的声音 ,但是如果设计师本人的听音观存在缺陷或者压根没有做过专业主观调音,也没有任何盲听调研,或者只是凭着自欺欺人的想象力,就把严重音染的声音强加在一款大众消费类产品上并美其名与「好听」与「艺术品」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而更明智也更合理的做法是,制作一款均衡中性的耳机,如果有人喜欢特定的风格,可以在中性均衡的耳机声音基础上使用EQ。大多数人则可以直接享受耳机的声音。

当然,作为一名行业内为数不多的从事过专业主观调音的声学系统工程师,我很清楚,并不是所有声学产品都能调到绝对自然均衡的声音,因为在一些给定的硬件条件下,强行把曲线做成给定的目标曲线,有时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如稍微偏离曲线,或应该考虑单元本身的特性。

但至少大方向是要正确的,而不是把产品故意做的存在严重缺陷。

我最讨厌的一个音频行业的说法是包括音乐类型EQ设置或为特定音乐类型设计/销售的音频公司。正如本文所建议的,这里的基本逻辑是,不同的音乐流派需要不同的扬声器/耳机回放。更荒谬的是,一个单一的EQ会以某种方式神奇地修复或增强该类型所有录音的声音。这是彻头彻尾的胡扯(在了解科学之前)!!
当我看到这样的产品时,它立即发出一个信息: 设计它的人不懂音频 ,很可能市场营销人员在音频工程师/科学家的争夺中获胜。
如果有任何特定的EQ与一种类型的音乐,那么已经在音乐制作混音时就已经加入。只要在录制/制作音乐的过程中使用相对准确/中性的扬声器(这已成为一种常态),那么通过准确的耳机或扬声器播放录音将保留下来。

增加更多的EQ,会适得其反,而且只会给音频怪圈增加更多的混乱。
所以让我们停止这种错误的做法! 除非重放时所使用的扬声器与音乐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相似,否则艺术性将遭到破坏。
——Floyd Toole博士

在这数十年来的大大小小的受控双盲听实验中,大多数人或者说平均而言,人们更偏向于自然均衡的音箱耳机声音。

或者用更接地气的说法:

当下很多HIFI产业链的厂商,都来乱搞,虾鸡吧调音,自认为他们比唱片公司的录音师还懂音乐。
全球学习音乐制作的人,数不胜数,能最终竞争进入顶级唱片公司担任录音工作的人,是录音领域金字塔尖上的人才。
像环球音乐,索尼音乐,华纳音乐等公司的首席录音师,我猜他们年薪至少百万美刀起。
而国内企业,那些可能月薪都不到5万的攻城狮在搞调音。
音箱调音,功放调音,耳机调音,耳放调音,解码器调音,线材调音,播放器调音…… 只能用「矫枉过正」来形容。


作者:netkiller
链接: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3552 77004/answer/157111605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至少这一部分内容,话糙理不糙。

哈曼曲线是逻辑自洽的,环环相扣,并且从客观、主观、主客观等方面均能成为闭环,也有大量事实实验支撑。

可是为什么一些连最基础的指标都严重不行的耳机,会被各种华丽形容词塑造成发烧神器,「调音艺术品」。为什么很容易听出严重音染,会被认为是高度还原?好听? 在这里我不排除真的有人喜欢奇怪音染的耳机。 但更多情况可能是。。。

经常有人「反对」哈曼曲线是因为样本数量还不够。且不说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类似的听音实验需要多少样本,就说这些人自己的说辞或者其他他们所信仰的品牌,有任何样本数量超过哈曼曲线的吗?退一步讲,有任何稍微严谨科学的双盲听实验吗?什么都没有,样本数量是0。

人总要有些爱好,HiFi,我说的是和声音有关的那个HiFi当然好啊。听音乐嘛,陶冶情操,好声音体验自然也好。但问题在于玩那个和声音有关的HiFi的人,我这两年一路看下来,其实并不多。而另一些人所谓的「HiFi」,每位刚「入坑」的发烧友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的会受到其中一些影响。

例如:

  • 看数据就是木耳,不看数据就可以立刻变身成金耳朵
  • 讲理论就是不懂实践,从来没有任何相关专业工作经验的只要否定和无视现有声学权威和严谨的实验,就是最有专业经验
  • 一分钱一分货一耳朵区别
  • 耳机是艺术品,科学无法解释,但有些人可以解释,即便他们可能连最基本的听力测试都过不了
  • 理论没用,科学实验没用,盲听也没用。也就是说听音和与声音相关的科学实验都没用,就发票有用、logo有用、情怀有用、信仰有用,甚至骂人都有用。那你说这样的「HiFi」和声音有啥关系呢?

    其实说句实话,那个「HiFi」圈中的很多说法,甚至连基本的逻辑都说不通,更别提是否有实际依据去支撑;是架空世界观的,是超越现实存在的,是意淫出来的。甚至连最基本的什么是声场都不知道,音箱和耳机的区别都不知道,更别提能听懂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