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科学

杏花多为白色或粉色,为什么要说「一枝红杏出墙来」?

2013-09-07科学

上面的许多知友(

@蔓玫 @张睿 @楊甚麽 @殷绛

等)已经提出了不少很好的看法。我想对其中引发的一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得出更加全面的结论。

1. 「红」及相关汉字的含义和用法

@张睿

引【说文解字】,指出「红」和「绛」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我想先分析一下古人常用的几个和红色有关的字:

赤:【说文】「南方色也。从大从火。」 段玉裁注「爾雅: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竀【赬】,三染謂之纁。鄭注士冠禮云:朱則四入與。按是四者皆赤類也。鄭注易曰:朱深於赤。按赤色至明,引申之,凡洞然昭著皆曰赤。」

縓:【说文】「帛赤黃色。」 段玉裁注「赤黃者,赤而黃也。禮喪服注曰。縓,淺絳也。」

纁:【说文】「淺絳也。」 段玉裁注「鄭注禮曰。纁裳,淺絳裳也。」

朱:【说文】段玉裁注「朱本木名。引伸假借爲純赤之字。糸部曰。絑,純赤也。是其本字也。」

:【说文】「大赤也。」 段玉裁注「大赤者, 今俗所謂大紅也 。上文純赤者,今俗所謂朱紅也。朱紅淡,大紅濃。大紅如日出之色。朱紅如日中之色。」

:【说文】「帛赤白色。」 段玉裁注「按此 今人所謂粉紅桃紅 也。」

根据以上信息,大致可以得出如下两个意见:

第一,【说文】所指向的时期( 东汉 或上古),人们心目中,「赤」是基本的字(火和太阳的颜色),其他相关字是在染布工艺中(应早于汉代),为了区分染出来的赤色程度之不同,创造出来的,并且它们之间的赤色梯度关系大体上是: 红 < 縓 < 赬 < 纁 < 朱(絑)~ 绛

第二,至少在段玉裁时期( 清朝 ),和【说文】所指向的时期( 东汉 或上古)相比,」红「的含义已经 泛化 了,已经有」粉红/桃红「和」大红「这样的程度之别,因此,某人单说了一个」红「字,听众或许已经拿不准其所指,到底是」粉红「,还是」大红「,抑或是二者之间的某种过渡的」红「。

那么,很自然的一个问题就是,从【说文】到清朝之间,」红「的含义的 泛化 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发生的?这个问题比较大,需要详实的史料分析才能彻底解决;不过,就lz的问题来说,我们其实只需要弄清楚,在唐诗宋词的时代,」红「字的含义是否已经出现了泛化。

通过查证资料,发现在 汉代 ,已经有一些迹象表明,」红「字已经不局限于表示」赤白色「:如【史记】」(孝文)帝崩于未央宫。……已下,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 到了 唐朝 ,在唐诗中,我们可以发现,不仅有淡色的红——对最初的狭义用法的保留——」薄红梅色冷「 」倡楼粉色红「 」粉痕零落愁红浅「,还有」红蕖袅袅秋烟里「 」红碧相杂敷清流「 「千里莺啼绿映红」 」红霞拂绣衣「等中等的红, 以及」平原烧火红「 「日出江花红胜火」 」盘花卷烛红「 」红叶乱朝霞「等深色的红。大家可以在唐以后的各个朝代的资料中,自行对此看法进行判断。我相信,得出的结论应该是相似的。(注:我们这里的分析,仅是基于文字描述,要进一步确证,或许需要结合唐朝的书画文物和文字描述记载,才有可能对唐人称之为」红「的一系列颜色有更加可靠地把握。)

和「红」的含义泛化相伴随的另一个情况是, 至少在唐朝时候,「红」字的使用已经变得十分频繁,超过了其他类似的字 。譬如,在全唐诗中,「红」字出现4000多次,其次是「丹」和「朱」字分别在2000次左右,接下来是「赤」字800多次,「绛」字300多次。我的看法是,正是因为「红」的含义出现了泛化,所以在描述不同程度的红色的时候,它都可以被使用;而绝句律诗是简洁的,在不需要精确指出何种红色时,一个「红」字,既节约,又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注:

@殷绛

提到了「红」字的情感导向,我觉得也是说的通的,而且,如果我们追问这种情感导向,是如何在中国文化中出现的话,也不可避免需要对历史上「红」字的含义和用法的演变进行一番追溯。)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有别于

@张睿

知友:即「红」的含义,至少在唐代(汉代的证据我只列了一条,恐不够充分),就已经出现了泛化,不再是局限于上古狭义的「赤白色」,而是可以指示从浅到深的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红色。与之伴随的,是「红」字在诗歌中的广泛使用。

2. 「红杏」问题

既然我们得出结论,「红」字可以指示不同程度的红色,那么,「红杏」一词,到底用的是否合理?或者说,到底是现实主义的用法,还是浪漫主义的用法?

为了解决此问题,我拟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杏的实际颜色到底是什么,二是诗词中对杏的颜色的表现是否与实际一致(如果不一致,我们再考虑浪漫主义和文化等其他因素)。

首先,杏花的实际颜色到底是怎样的。

@蔓玫

知友所引用的【广群芳谱】是很好的资料,如果说文学作品中可以有想象的成分,那么作为一本花谱著作,其中对颜色的描述应当是紧扣实际的。「杏……叶似梅差大,色微红,圆而有尖。花二月开,未开色 纯红 ,开时色 白微 ,至落则 纯白 矣。花五出,其六出者必双仁,有毒。」 这里面已经很明确地指出,杏的花蕾是纯红的,花苞绽放的时候白中带红,待到掉落的时候则变为纯白。相似说法参见百度百科:

杏花_百度百科

含苞和开放的不同阶段的图片:

图片_百度百科

(注:除了杏之外,偶尔有诗文还提及野杏,其花在开放的时候,仍保持亮红色,参见:

图片_百度百科

其次,诗词中对杏花的描写是否写实。

我搜集了一部分诗词,发现文人骚客们,对杏花颜色的描写,大概可以归为四类(详见附录),除了只说」红「的之外,还有深红、红白、纯白等三种。

看这些诗词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有趣的事情: 时节和杏花颜色的关系

说杏花 红和深红 的诗句,有不少是 早春 时节,这时候描写的其实是杏树上满是红色花苞尚未开放的景象:如」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时候,这不能理解为仲春,否则园外遍地都是春,何必要说」关不住「,」园「里的还有什么可稀奇的?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也是在」晓寒轻「的时候,」杏花烧空红欲然「是」正月二十四「而且还下」霰「,也是早春情况。

说杏花是 红白 的诗句,往往是写 杏花开放 的景象。如杨万里说」欲白仍红」,「政是微开半吐时」,很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

到了说杏花是 白色 的时候,往往是 杏花零落 了。如张昱【织锦词】「牡丹花红「和」杏花白」对比,当知是四月中下旬(牡丹花开)以后的景象;又如范成大「一天风露,杏花如雪」,从「风露」可推知大约是入夏时候了,否则何来露水;梅尧臣「孤素发残枝,非关比众迟」,「残枝」 「迟」和题目中的「暮春」都说明描写的是花谢时节的景象。

这样,通过诗词中隐含的时节差异,以及杏花从花苞到绽放到凋落各阶段的颜色变化,大体上可以解释为什么诗词中杏花的几类颜色。由此可以认为, 许多诗词,写杏花的「红」色,是写实的 ,而非浪漫主义或文化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仅支持了我们在上面所提出的「红」字的含义在唐以来就已经是泛化的,而且甚至暗示, 在泛泛而谈「红」的时候,最有可能的意思就是中等程度的红色——也就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红色」 ,而不是【说文】所谓的「赤白」,也不是另一头的「大红」。


附录:诗词中杏花的四类颜色

第一类:泛泛而说「红」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红杏 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 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暖映垂杨曲槛边, 一堆红雪 罩轻烟。「(王禹偁【杏花】)

」桃未芳菲 杏未红 ,冲寒先喜笑东风。「(【红楼梦】)

类:丹红/艳红/深红

杏花 烧空 红欲然 ,柳色亦复青可怜。「(赵蕃【正月二十四日雨霰交作】)

"垂杨 艳杏 ,丝软霞轻,绣出芳郊明媚。"(柳永【内家娇】)

」满目浅桃 深杏 ,露染风裁。「(柳永【抛球乐】)

」西溪 丹杏 ,波前媚脸,珠露与深匀。「(晏几道【少年游】)

第三类:粉红/轻红/红白/淡红

」杏腮 轻粉 日催红,池面绿罗风卷皱。「(欧阳修【玉楼春】)

」不学梅欺雪, 轻红 照碧池。「(郑谷【杏花】)

」倚江杨柳自高下,照水杏花能 白红 。「(曾几【三霄亭和韵】)

」绝怜 欲白仍红 处,政是微开半吐时。「(杨万里【郡圃杏花二首】)

」梅花耿耿冰玉姿, 杏花淡淡注燕脂 。「(杨万里【瓶中梅杏二花】)

第四类:白色

」行家织锦成染别,牡丹花红 杏花白 。「(张昱【织锦词】)

"一天风露,杏花 如雪 。"(范成大【秦楼月】)

孤素 发残枝,非关比众迟。「(梅尧臣【永城杜寺丞大年暮春 白杏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