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科学

如何评价郝景芳新作【宇宙跃迁者】?

2021-11-09科学

评论小说,不能一刀切。不同小说,带给人的愉悦是不同种类的。评论【宇宙跃迁者】,我想讲讲它给读者带来的其它作品所没有的那种体验,那种愉悦感。这真的是一本好书。我恰好写了一篇书评,分享在这里。

思考宇宙和未来的人——谈谈郝景芳的【宇宙跃迁者】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好书:2016年世界科幻雨果奖得主郝景芳的小说【宇宙跃迁者】。郝景芳虽然是我在清华经管的师姐,但我俩在学院的学习时光并没有交集。我只是无数【北京折叠】读者中的一员,仰望着这位同龄的杰出作家。

【宇宙跃迁者】是一部颇有仙气的作品。阅读这部书时,恐怕很多读者,包括我自己,一个挥之不去的疑问是,这位作者到底是什么专业背景的?书中包含了许多我闻所未闻的硬核的物理学内容;又对国学经典如数家珍,见地不凡;同时还穿插了大量对社会科学的思考——社会科学是我的本行,我虽然谈不上专家,但我能读出作者社科思维的精巧和深湛。

一查维基百科,郝景芳曾获得新概念作文一等奖,得到过北大中文系的免试录取,但因为想做科学家,考入清华物理系。物理系本科毕业后,先在清华天体物理中心学习,又到清华经管学院拿下了博士学位。文学、物理、社科,如此厚积薄发,才成就了这样一位科幻作家。

衡量一部小说,讲究的是木桶原理的反面——要看它最长的那条板长在哪儿,到达怎样的高度。不同的小说各有所长,读者在其中享受的也是不一样的乐趣。【宇宙跃迁者】的阅读体验中,最动人的,是它的宇宙观。

宇宙观这个东西,不好设定。它得与我们目前所知的物理学相洽,还要容纳小说的情节。从求其「不得不如此」的严谨性来说,科幻作家在宇宙观设定上的考验,真顶得上半个物理学家。而且,郝景芳在书中不仅设定了一个恢弘的宇宙,还想象了本世纪末叶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技术、军事、社交。不是所有科幻都会去做这一整套功夫的,也不是想做就能做好的。比如科幻经典阿基莫夫的【基地】,虽然故事写得很精彩,但是【基地】中的政治运作方式、物质生活水平,和「银河帝国」这个背景设定并不相符,带有明显的时代痕迹和历史残留。而郝景芳在设定宇宙观和世界观时却极为用心,并发挥了高超的想象力,甚至让我感觉,连风险投资家都能从书中得到有关未来消费产品的启发。

想象宇宙和未来,要想得真切,都极为困难。西方世界有一类中国罕有的「文学」题材,就是作者宣称自己能和神交谈,然后把神言神语写下来。比如,我很多年前出于好奇,读过一套叫【与神对话(Conversations with God)】的神秘主义畅销书,此书环球销量超过七百万册。作者和「神」聊天聊了上千页,聊着聊着当然得请「神」介绍一下宇宙观来满足读者窥测天机的好奇心,但书中只要一讲到自然科学、宇宙观的事,「神」就开始掉链子,陈词滥调,含糊其辞,最后落实到「讲了你们也不懂,了解了也没意义」(当然,「神」是以非常委婉动人的语调来表达这个意思的)。这次读到【宇宙跃迁者】里精彩之处,我心里总泛起一种恶趣味:要是郝景芳去抢「与神对话」那碗饭吃,呵呵,恐怕那些个鸡汤「神」就得靠边站了。「神」和「神」,在境界上也是有差别的。

再说一个方面。书中谈论社会科学时也表现出极为深邃的洞察。我引用一段不过度涉及主线剧情的对话:

「可是只有竞争是带不来进化的。」云帆说,「你们研究过人类的原始部落吗?即使到了二十世纪,在非洲和澳大利亚都有不少原始部落,还像几千年前的人类一样渔猎采摘生活。他们跟周围部落的竞争都很强烈,部落之间几乎常年处于战斗状态,但是打了成千上万年, 也没发展出任何现代高级文明的文化和技术。」
齐飞摇摇头:「那是竞争还不够强烈。这些地方和亚欧大陆的竞争程度没法比。你看看 中国炎黄商周那时候的竞争,从成千上万个部落打到几百个国家,再从几百个国家打到五霸七雄,最后竞争胜利一个国家。这种程度的竞争才能催生技术升级。美索不达米亚那边也是, 从古巴比伦开始,就没几个帝国能长盛,总是此起彼伏。波斯雅典争霸,希腊罗马才能崛起。 这种竞争密度,非洲和澳大利亚那边没法比。」
「这我倒也不完全同意。」江流说,「实际上,哪怕是在欧亚大陆上,真正的文明进化,也就是零星发生的。绝大多数农业和工业进步,都是在一地发生,然后扩散到世界各地的。 每个技术突破都是单点突破,不是必然发生。文字总共就发明出来两次,金属冶炼可能也就 发明出来一次,后来都是扩散的。说明这种进步就像进化一样,很可能只是偶然突变。如果说竞争就会有进步,那欧洲中世纪就不会一直停滞一千年了。」
「但结束中世纪的,」齐飞说,「恰恰就是欧洲国家的铁血竞争。要不是竞争航海寻宝, 以及竞争瓜分世界,哪儿来的工业繁荣呢?」

这段对话讨论了国家间竞争和人类文明整体进步的关系。关于这个话题,绝大多数读者可能更认同上述引文中齐飞的观点:进化是竞争的结果;如果一个地区进化得不够快,那就是竞争还不够激烈。但郝景芳借云帆和江流之口,质疑了这种说法。

我读到这段时,不禁心跳加速。因为我自己就是研究竞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我曾发现过一个竞择逆转机制,并用它来同时解释人类历史所经历的马尔萨斯陷阱、工业革命、现代经济增长三个阶段。竞择对文明的作用,曾在历史上发生过一波三折式的变化:在漫长的古代史中,它既促进文明,也遏制文明,但遏制是主基调;在迈向工业革命的转轨期,竞择从遏制者的角色内生地转变成传播文明的力量,人类文明由此进入了「增长纪元」;但在我们今天所处的增长纪元里,竞择的遏制角色正在慢慢苏醒……这不是哲学式的泛泛而谈,而是一个对概念有清晰定义的经济学模型所揭示的数理规律。

景芳写书时当然没有读过我的理论,她可能只是留意到生物学中零星的有关竞择力度过强反而阻碍进化的议论(甚至不排除她自己领悟到这点的可能!)。她能把这些生物学的理论结果与人类文明史联系起来,并说出下面这番话:

「你们研究过人类的原始部落吗?即使到了二十世纪,在非洲和澳大利亚都有不少原始部落,还像几千年前的人类一样渔猎采摘生活。他们跟周围部落的竞争都很强烈,部落之间几乎常年处于战斗状态,但是打了成千上万年, 也没发展出任何现代高级文明的文化和技术。」

我作为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者,对此非常钦佩。在这个话题上,我认为,她的思维高度已经超过增长理论领域很多的大牌学者了。而这只是书中几十条熠熠闪光的真知灼见中的一小点,可能连郝景芳自己都未曾在意。

作家是一个文明一个时代的珍宝。后来人纪念一个时代,目光往往聚焦到那个时代零星几位作家的身上。我们看唐代李杜是这样,后人看我们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的子孙辈百年之后,阅览21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一定会为中国科幻文学的兴起而感怀,而刘慈欣、郝景芳等作家,无疑是其中最闪耀的几个名字。我衷心期待景芳能发挥她卓越的才华,为时代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