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旅行

为什么奥迪A6allroad会成为小众车?

2018-04-25旅行

其实根本不是性价比和情怀税的问题。非要找原因其实就一个,贵。

具体来说,就是越级的贵。

这车之前素车58+,稍微带点选装落地就要70+了。

很多人说配置低,主要是说基础款的舒适性配置比较低,而不是说硬件配置低。国内到港的现车除了座椅加热,往往连B&O都不带,连Avant都不如。

讲到底还是德国佬对中国市场不太理解,怕这车总价太高了不好卖。但他们不知道,在国内愿意花70w拿这车的,基本都不在乎再掏个几万块上一上配置。

但有一说一,这部分选装主要是针对乘坐感受的,而不是驾驶感受。说直白一点,就是哪怕是素车allroad,也不妨碍你开起来很爽。

但你肯定会问,你说的爽不爽我没开过我不好说,我就问你这车凭啥能卖60w,它贵在哪?

前面提过,这车的硬件配置其实不低,EA839 V6 3.0T,空气悬挂,电控大夸戳,就问你同价位还有谁?隔壁540i落地要多少米?

所以说,奥迪旅行车其实走的同级别性价比路线。

最美D柱的旅行车屁股其实是算白送的。你还觉着这玩意是情怀税吗?

那为啥还不好卖?主要还是和国内的汽车消费文化和习惯有关。大多数国人买车是宁选凤尾、不选鸡头。

多数人买车只愿意在两件事情上花钱,一是更尊贵的logo,二是更大的空间以及更高的级别。

一句话总结:车标和轴距才是硬道理,相同logo和轴距下无脑选SUV。至于底盘和悬挂,没几个人在意。

换句话说,国内BBA最走量的车型,基本都是该款的低配到中配这个区间,包括SUV。

能够得上高配和顶配的,往往会跳一跳再往上换个车型。

看懂这个逻辑你就能看懂所有标轴A6的悲剧了:虽说A6这个车系可以说是奥迪的精华之一,但国内对A6的刚性认知,是基于2.0T的40车型,换句话说,是40w的价值标签。它决定了整个A6的调性和定位是40w-45w,真正走量的也是40+45这两个车型。

不信你可以去问问4S,55一个月能卖几辆。自从政采改革以后,大排量的A6排产量和等车周期,非常感人。

所以对于A6,多数潜在买主愿意支付的心理价值天花板就在40-45w这个区间了。再贵,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大怨种行为。

所以,大多数人不会在意allroad的3.0T,当然他们更不理解S6的2.9T。「你只负责踩剩下交给夸戳」在国内多数时间只在键盘上流传,掏钱包的时候可没人信。

至于RS6的V8,更是从来叫好不叫座。十个买得起这车的人,9个半最后去隔壁买了911。从这个角度来说,Allroad不是奥迪A6系列最惨的。当然,宝马的M5也是一样的窘境。

回到现实,这就导致了喜欢allroad这车的往往买不起,买得起allroad的朋友往往会选更大更高档的车型。

你要知道,手握70预算,够看X5L或者A8L了。你要问为啥不看自家的Q7,我只能说等你有70W你也不会看的。

不要杠2.0T/250匹,看得懂的没几个买得起,买得起的人家根本不在乎。

何况隔壁还有保时捷,以及保时捷的销售,和BBA真心不是一个档次。

说到BBA,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B,非常搞笑,他家品牌的尊贵感和用户的下贱感同步拉满。去看过e和cls,然后因为想花钱加选装被销售一通无脑怼,一瞬间我差点搞不清我和他到底谁挣钱谁花钱。同价位下造啥啥不行,但搞车内装潢和搞品牌装B真的第一名,非常有娱乐效果。

另外瓦罐在欧洲其实不算小众,在德奥,周末尤其是圣诞这种长假去公路和停车场,父母带两娃,或者一大家子男人们一人一辆瓦罐。allroad这个车,偶尔下个田间野路下个小河滩或者跑跑山路其实问题都不大,露营党最爱,真的是带着诗和远方一路远行。

可惜到了国内,这车严重水土不服。买的起这车的中产们,到了一定年纪周末最大的刚需是送娃去上补习班,没有诗和远方,只有卷完自己再卷娃。至于假期,那更是奢望中的奢望。

所以这车在国内的功能和用车人的应用场景不适配。差不多的预算下,X5L是更多人的选择。

讲到底,病根还是有效内需的结构畸形和总量不足